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姜丹丽 《生活教育》2011,(10):50-51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立足长远,努力争取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终极幸福,更应该着眼现在,让孩子们享受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2.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而人生是为让自己幸福而存在的.所以我们说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应是教育事业恒久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人所具有的这一切是需要借助教育来实现的,幸福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教育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然而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工具性、实用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教育失去了本真的价值,导致了教育与幸福的背离。要还原教育的幸福本义,教育就必须要超越它的工具性、实用性、功利性,切实地做到“以人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因为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既然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那么学习应该是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视角,论述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教育,教育的过程要使人体验幸福,教育贯穿于各种层次的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被管理中,感受幸福与快乐.运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生因管理而幸福,因生活而快乐,实现教育管理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而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那么.何谓幸福?又以何实现人的幸福呢?这正是教育应该永恒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而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那么.何谓幸福?又以何实现人的幸福呢?这正是教育应该永恒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幸福教育观认为: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或结果是为了人的幸福;另一方面,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才能说是在实践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0.
周庆锋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118-119,121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最后达到“让学生感受幸福、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开展幸福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12.
吴婷婷  姜德刚 《考试周刊》2010,(5):215-215,134
追求幸福是人的内在需要.教育是关于人的社会活动,幸福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育就要关涉幸福.然而在现实教育中的学生却与幸福相距甚远。学生的幸福需要通过教育实现,幸福是教育的动力和终板目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承担起让学生幸福的责任.通过培养学生幸福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把幸福还给珍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之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时就提出: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让人幸福生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幸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幸福教育?笔者认为,幸福教育就是让在学生走进校门的一霎那,便能够感受一种庄严的教育意境。其实,揭示幸福真谛的只能是真正感恩幸福、创造幸福的人。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师生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任。沈阳市第七十二中学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感染下,确立以"一三五"现代学校发展模式为起点、以高洪茂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过程,最终实现幸福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四位一体"学校顶层设计愿景,促进学校的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外在环境与人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状态,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学生的幸福应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应作为幸福的体验过程,幸福应作为教育的最终结果.只有教师能幸福地教,学生能幸福地学,并获得追求幸福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幸福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让幸福走进教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地把教育和未成年人未来的幸福联系了起来。让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意向。但是,教育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必然的幸福,而许多被普遍认为幸福的人们似乎并没有得益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在我们不能保证教育的结果必然使人幸福的前提下,现实的思路也许是先让幸福走进教育的过程。让幸福走进教育过程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教育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鲁迅提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今天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弊端让人们为孩子们担忧。为了使学校教育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首先要研究学校教育要使人幸福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文章通过作者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看上去很美》中教育现象的分析,并联系今天实际,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华山 《教师》2013,(36):51-51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幸福。追求儿童幸福,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真正的好教育,从来都是从人出发,为人的发展服务,还教育应有的自由,让教师快乐,让学生幸福。学生幸福成长的平台不仅在课外也在课内,不仅在校外也在校内,幸福的课堂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表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3,(25):20-20
<正>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所以,实施幸福教育,教师必须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幸福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1000个人有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