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觉得你的母亲常常对着你“唠叨”吗?她的“唠叨”你能听得进去吗?我们的母亲都爱唠叨,唠叨着让我们起床、写作业、洗衣服,还总是唠叨一些大道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想听。而对于本文的作者来说,母亲的“唠叨”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作者发现,在这些母亲的口头禅里,蕴藏着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做人的道理,蕴藏着对于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王国兴 《宁夏教育》2009,(12):78-78
“唠叨”型。从心理学上讲,唠叨是一种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某个道理,孩子明明清楚,可家长却絮叨叨没完没了,无形之中把自己孩子看“低”了。促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笑弹X枚     
做人语文课上,老师在读一篇学生作文,其中一句是“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忽然人群中传出一声:“做难(男)人!”  相似文献   

4.
课间十分钟     
做人语文课上,老师在读一篇学生作文,其中一句是“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忽然人群中传出一声:“做难(男)人!”激将法期中考试前。学生:“老师.这题会不会考?”老师:“我怎么知道?”学生:“这么没水准的题目.我敢说一定不  相似文献   

5.
作家、家庭教育专家苏杭,常年瘫痪在病床,自己的性命已自顾不暇,但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塑造女儿”。用哲理警句教育孩子,是她育人方法的一大特色。苏杭躺在病床上,思索着如何用哲理教育孩子做人。用唠叨的办法效果肯定不好,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一种好的教育形式——“每月一句赠言”。经过反复的思考,将千叮咛万嘱咐浓缩为一句话,这句话因有很高的“含金量”,就起到以少胜多的效用。又因为是赠言,孩子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做人”观念——涵义、性质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做人”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的日常伦理观念 ,是中国人关于日常交往实践事务 ,关于一个人在私人交往生活的范围内处理日常交往实践事务的方式与行为倾向的观念 ,是中国人的日常的实践观念 ,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既古老又保持着生命力的人文观念。“做人”的观念同一种“内部”观念密切联系 ,关注人的名誉的清白 ,并具有平凡的特性。“做人”的观念关注的主要不是高尚与超卓 ,而是某些基础性的德性。“做人难”所涵指的感情交往上的矛盾也构成“做人”观念上的重要特点。“做人难”与“做人”是中国文化中一根而发、如影随形的日常生活观念。“做人”的观念带给国人的丰富感觉能否同每日每时在把国人卷入其中的公共交往生活的实践事务相互协调 ,并普遍产生健全的人格意识 ,是中国新世纪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少年型台     
做人难,做学生更难,做成功的学生尤其难。 本来,作为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学生,已经不该这么说了,因为古语云:“天下学  相似文献   

8.
前言:唉!做人可真难,做一个小学生就更难!成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读不完的书,还要忍受老师的唠叨和妈妈的千叮万嘱。假如有一天,魔法妮妮出现在你面前,可以帮你实现愿望,使你从此摆脱做人的烦恼,你想变成什么动物?  相似文献   

9.
张巧英 《教师》2014,(8):60-60
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上一个很难攻克的难点,因为其本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使得很多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而导致“跟不上”的现象产生。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难,越来越听不懂,从而令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使得学习主动性缺失,形成一个“越不懂越不愿意学,越不愿意学越不懂”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高中生数学成绩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教学生“做人”是大事王存新报载:北京21世纪学校开设“做人课”,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素质置于首位,学生把学做人———会做人———做豪迈的中国人作为自己必修的课程,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人历来是最讲究做人的。记得小时,老辈人常在耳边唠叨,总是把教育后代...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做人难,难做人。”不知从何时起又有人说:“要学作文先学做人。”难怪就有了今天“作文难,难作文”一说了。的确,作文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积累的结晶,实在令无数学子无所适从,难以欣然从命。即使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语文教改颇有成就的今天,作文教改却仍举步维艰,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在这块涌动着春潮勃发着生机的华夏大地上,我们依然还能清楚地看到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学生谈“作文”色变的窘态,仍然还能真切地听到一位位伏案蹙额“咬破笔端无写处”的学子的呻吟。怎么办?反思过去:我们竟一直远离了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上讲。“唠叨”是种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某个道理,孩子明明清楚,可家长却絮叨叨没完没了,无形之中把自己孩子看“低”,促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轻则对家长的善意教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重则让家长耐心的教导得到“爸爸,你真烦!”的回报!  相似文献   

13.
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总离不开“说”。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化,“说理式教育”恐怕都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 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那些老教师,越“说”越皱眉头,越“说”越困惑:以前一“说”学生就“听”,一“说”学生就服;现在要学生接受一点道理,真难哪! 我认为,这个“难”字固然使人苦恼,但也说不定是好事,至少说明现在的学生,其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在增强,不轻信,不盲从。而过去我们“说”得“容易”,学生“服”得“痛  相似文献   

14.
《越唠叨,你的孩子越糟糕》作者:蒙谨出版:中国妇女出版社唠叨是妈妈们的通病,很多妈妈都知道唠叨对教育无益,但还是忍不住每日唠叨不休。《越唠叨,你的孩子越糟糕》以"唠  相似文献   

15.
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做人二字。把人做好,是每一个人的心愿。然而,人们又常常在“做人难,做难人,难做人,人难做”的怪圈中蜗旋。古今中外,有关做人的道理千千万。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做人的程序;待人接物处世,说的是做人的内容;为己为人为社会,说的是做人的目的和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做人难,难做人.“不知从何时起又有人说:“要学作文先学做人.“难怪就有了今天“作文难,难作文“一说了.   ……  相似文献   

17.
黄志全 《课外阅读》2011,(8):188-188
传统观念总认为女生不如男生。俗话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诚然,女性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瞩目的成绩,需付出比男子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女性在智力上就真的不如男性。物理科学在当今科技信息发展中占有重作用。而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物理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物理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大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感受唠叨     
我们班进行了这样一次讨论,内容是“你是否喜欢父母的唠叨”。我毅然地站到了赞同的一方,因为我已细细感受了唠叨。父母的唠叨是一种和蔼友善的提醒,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自己认识清楚不足。父母的唠叨是一把量尺,我们可以用它来量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又像一位设计师,细心修改设计上所犯下的错,努力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父母的唠叨是亲切的慰问,当学习劳累时,他们的唠叨虽然有些令人烦躁,但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和温暖。父母的唠叨是学习的一股动力。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的唠叨同时也是一种较温和的批评,谁都愿意心甘情愿地接…  相似文献   

19.
前两年隔壁孩子的家长还在感叹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减负”文件的颁布,他又开始唠叨:下课以后干什么呢?真正“减负”以后,学生在课后干什么就成了一个倍受瞩目的话题,一件刻不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唠叨     
“Bye-bye!”妈妈提着行李包出差去了。我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有些高兴起来———总算可以自由几天,清静几天了!我是被妈妈从小唠叨大的。两岁上托儿所,妈妈就唠叨:“不要到处乱跑”,“要听老师的话”,“吃饭要吃多一点,吃快一点”……后来上小学,妈妈的唠叨越来越多了。上一年级就唠叨“上课要用心听讲”,“别贪玩”。三年级时一个劲地唠叨“认真做功课”,“坚持上课外班”。而今可是唠叨得更厉害了,连我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及我平常该到谁家去玩等等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唠叨。院子里跟我要好的小朋友都说我妈妈是“千里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