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教育与阶层流动的关系源于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教育所获得的文化资本,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阶层流动渠道。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与人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农民阶层实现向上流动提供助力。然而事实证明,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促进了学生短期的流动,并未使农二代跃入更高的阶层,实现真正的阶层流动。阶层流动固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偏差、劳动力与就业市场对接脱轨等因素迫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向上走向“职业人”与“自然人”的培养模式,从而促进阶层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公民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缺失,致使他们社会阶层流动不畅。必须丰富农民的资源,拓宽农民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促进农民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  相似文献   

3.
王博  高青兰 《职教通讯》2012,(28):61-63,67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双重作用。它不仅是农村受教育者向上社会流动的助推器,还成为农村受教育者返璞归真的回流器。因此,要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其促进农村受教育者向上社会流动和促进农村受教育者回流农村的双重角色为两翼,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量庞大的农业劳动者处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中下阶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中下阶层向上垂直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我国职业院校本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大有作为,但实际却很少介入,因而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职业教育改革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5.
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性人口流动使职业重新区分和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工商业实体,由于缺乏充足的职前教育培训准备,缺乏可利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居住的社区缺乏社会服务设施,他们长期陷入不利境地,成为弱势群体。教育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第二次机会,政府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应该着重放在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弱势群体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便于不同的教育服务机构和志愿者进入,为弱势群体提供切身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社会阶层间可以实现垂直流动。促进社会阶层间的合理流动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实现阶层间的向上流动,这是广大民众尤其是寒门弟子的现实诉求。然而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尤其是社会低阶层民众中再次兴起,本文通过对此观点的剖析,解读教育在社会分层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而探讨当今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一方面完成社会的向上流动,另一方面成为实现社会传递、继承、分化的工具。高等教育不平等将影响社会阶层流动和扩大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家庭文化资本占优势的的子女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这种情况下的教育不利于高等教育良好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应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教育机制,增加国民文化资本拥有量,让下一代在教育机会获得上受上一代文化资本拥有量影响差距相对较小,实现和谐、教育公平的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10.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教育通过再生产统治阶级的文化实现了社会再生产。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教育体系并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人口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的开展分流教育,既要满足农村人升学的要求,实现农村人口的向上流动,同时又要为城市和农村培养符合要求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影响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村落中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他们的社会职业地位,而职业地位则代表着相应的社会阶层地位。落后的农村教育使得村民们只能达到低下的教育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向上流动的距离。教育对村落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作用巨大,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流动限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的作用。然而,处于困境中的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本文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基础、流动方向、流动性质和流动阶段等不同维度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中面临的二难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同时也对西方的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作了中国语境下的扩展性解释。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农村教育发展重新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流动特点和未来流动趋势,研究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关系取向问题,指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应该由单向决定论走向互动论,并且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分析以及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低,所获得的社会阶层位次低,今后能够进一步向上流动的空间亦有限。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中职毕业生今后很长时间都会以滞留于社会的下层为主。与普教相比,社会阶层差异对职教,特别是对中职教育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一客观背景不容淡化,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正应从这一背景出发,实事求是地为毕业生将来向上流动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6.
依靠教育获得文凭依然是目前实现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以打工为谋生手段的劳动家庭通常选择在高三这一关键时期,通过"陪读"的方式来监督并助力子女顺利通过高考,进而拥有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可能.本文通过对陪读家庭中的家长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发现"母亲"与"祖母/外祖母"成为高考陪读的主要承担者,在陪读过程中的母职实...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较多,但教育对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尚未引起充分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现状,并通过对教育影响社会阶层流动历史的回顾,得出教育主要在三个方面影响社会阶层流动: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教育是最主要的社会流动机制、教育是促进个体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应该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加大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成人教育、建立教育终身化体系等方面来促进我国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加剧了社会资源与教育机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均。跨境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又是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工具。本文以到港澳特别行政区追求高等教育的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境外高等教育机会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陆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两种教育经费机制,即奖学金与自费,对学生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奖学金的学生来自各个社会阶层,而自费学生主要来自富裕家庭。奖学金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而自费则加剧社会分层。港澳高等教育机会,让一部分学生获得社会流动,对另一部分学生则形成分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内卷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 《教育探索》2012,(3):11-12
农村教育“内卷化”是社会发展失范的一种表现,它将造成社会合理流动割裂、读书无用观点抬头和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等社会危害.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和农民教育观念改变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转变农民教育观念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内卷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择校行为带来了诸如使农民教育投资额增大、城市学校教育负担增重等诸多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