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文轩在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中一直关注美感,倾心雅致,其小说中大量的意象描写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美学追求。本文通过对曹文轩和废名小说的美学理念及小说中意象的解读,探讨曹文轩对于古典主义美学的传承及小说的诗性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废名作品向来以晦涩难懂而著称。无论是从小说观念还是从创作实践来看,晦涩作为废名小说的标志性特征,不仅仅是一个文本现象,而是上升到了诗学和美学的高度,体现了废名对小说美学的独特追求。晦涩所产生的陌生化效果,给读者的阅读设置了阻隔和障碍,迫使他们离开习惯的轨道,对日常经验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将注意力转向作品的形式本身,唤起他们对文学语言和作品艺术之美的感受,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3.
废名是一位公认的文体大家,有着自己独特而具有强烈文体革新意识的文学观,对他后期在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对废名的文章观念进行梳理,指出20世纪“六朝文派”的文章观念(通过周作人)对废名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他转换为小说创作的文学理念和文学资源,形成了他注意表现“趣味”和“赤子之心”的“性情美学”。正是从这一美学理念出发,废名广泛吸取各家各派的文学营养,创造出谈话风、“乱写”、“写实”和用典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技术,形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小说文体,成为小说文体的一大奇观。由此生发,文章对沈从文等人对废名后期小说的批评进行辨析和批驳,重新评价了废名的后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菱荡》是废名的短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陈聋子这一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处世态度渗透着浓厚的禅宗哲思,小说诗化的笔调和质朴幽丽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凝聚出小说印象式的整体氛围,共同表现出废名所追求的人性与永久的文学价值、静穆严肃的文学美感以及达到个人内心"无矛盾、无冲突"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吴长龙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99-101,105
从文本叙事的角度,对废名小说叙事话语、审美形象和叙事意蕴作具体的分析.考察了废名小说的文本特色和废名的独特的审美境界、生命哲学。在文本的意义上,论证了废名小说的文学理想必然孤独与寂寞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废名《桥·花红山》的修辞性解读,探询废名文本语言的想象旨趣和时空营造特征,以及废名小说叙述意象中的诗化意趣和叙述背后所驾御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对废名小说滞涩难懂的赋造局限作多视角的评价性分析。最后从文学诠释角度出发,尝试构设废名小说严丝合缝的阅读可能。  相似文献   

7.
废名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文坛里风格独特的小说家。《桥》作为废名的代表作,也体现了废名写小说的独创性即诗、画、散文皆入小说,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小说。本文通过分析《桥》以更好的说明废名风格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废名是我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对于废名后期的小说.学者较多研究其现实性及禅意的变化,较少涉及小说的情感特征.文章结合废名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学观的变化,着重探讨废名后期小说的情感特征:真挚率直、理性谐趣.  相似文献   

9.
废名小说语言的隐喻性手法其实质就是为了弥合中西文学,打通诗与小说,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当废名在进行这项实验时,他就不自觉地趋向于雅可布逊体系中隐喻的一端,这就是废名小说"现代主义"色彩的由来。隐喻性的写作手法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象征主义的因素。隐喻性的写作手法还为废名小说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不过,废名创作中的"现代"色彩又不单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其中还有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和佛教文化的因子。这里发生的是一种契合。废名在进行他的小说语言试验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接上了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传统,有意无意地利用和发扬了汉语"以神统形"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废名诗化小说把平凡的人生描写与诗情画意交织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冲淡平和的奇特艺术世界。从而形成了废名诗化小说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纵观废名诗化小说的写作特色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我们又可以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诗歌、“世外桃源”情结和由里及表的庄禅哲学对其创作的影响 ,从而也对我们认识废名的诗化小说更加深了了解。  相似文献   

11.
王统照、郁达夫和废名同为20世纪上半叶以诗化手法表达对个体生命的感伤体验的小说家,但他们各有其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王统照专注于对死的思考,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感伤;郁达夫着力表现个人生的意志(包括性的欲望)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属境遇感伤;废名的小说别逐步实现了对于感伤的超越,中后期的作品侧重发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乐趣。正是创作方法上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使他们具有了无可取代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废名在小说创作中有独特的审美追求:追求主客观和谐美,追求情感的纯清和格调的轻倩美,追求文体的醇正美。读其小说,是一种美的感受和熏陶。  相似文献   

13.
作家废名的乡土小说《竹林的故事》以散文化笔调、优美的环境描写,以及小说中流露的含蓄平和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感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界对废名多元化研究的深入以及生态批评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竹林的故事》逐渐走入生态批评家的视野。从生态角度对《竹林的故事》进行再解读,对文本中的生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小说中的意境之美、自然之美与和谐之美,从而使我们对《竹林的故事》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废名的小说呈现出中国古典幽深朴讷之美,营造出了一种静寂清冷的意境,他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样的独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废名的独特的时间观造成的,文本时间的凝定,由于这种凝定而产生的时间距离,以及在凝定和距离内外流露的禅机,这样的时间观对作家的叙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废名一直被置于"乡土文学"或"田园小说"的框架中看待和讨论,废名与故乡的关系除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外,也多停留在对作家乡土情结和文体风格的讨论上,故乡与废名的深层关联,废名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彰显。本文认为,故乡对于废名决不止于"题材"和"情结"的意义和价值,而是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向与源头被书写和挖掘的,"故乡"与废名的自我是一种构成性的关系。从故乡到"故乡",废名的"发现故乡"与自我认同之路提示了一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回应现代性的独特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散文化小说重视回味,重视情趣,重视氛围,重视对象世界的诗意观照,表现出诗意化的文本特征,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本文以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小说为个案,分析散文化小说的诗意化创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是其影响最大,最能标显其个性的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桥》不仅营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梦,更以其特有的禅意成为废名的“特创”,这浓浓的禅意除了研究者们所提出的跳跃式、简洁而空灵的语言特点及静寂的禅境外,还有来自于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佛禅信息。这里,笔者将从《桥》里意象的选择、生死观、辨证思想三方面阐释其佛禅意蕴,从而更好地展现废名小说特有的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