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当前,在新形势下,在保障学生生理健康的同时,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尽快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试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如何教的出一个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学生的政治觉悟、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也要看学生的健康状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躯干的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充分说明,人的健康不单纯是生理方面的健康,也包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素质可以分为遗传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也可以进一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可以有更具体的分类。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说,遗传生理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关键,社会文化素质则是体现。社会文化素质是建立在一定的遗传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形成的。因此,社会文化素质水平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而且健康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弥补遗传生理的缺陷,改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素质教育效果·55·的关键因素。通过心理教育培养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和躯体方面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家长、老师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借助“健康教育”来促使高师学生与环境。社会之间在生理、心理上保持相对平衡,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健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对高师学生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宗旨,是培养完全意义上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目的,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早已被公众所认识,从体育对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影响对体育课程健康价值进行深入论证,探讨了体育课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健康第一"的思想;"三维健康观"既注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把培养现代人才所需的健康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予以追求。  相似文献   

9.
健康是生命的一种理想状态。现代体育教学尽可能将健康理解为广义上的健康,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等层面的健康,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该从教师、教材、学生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正>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是一种社会道德意识,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规范与准则。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人。这四个方面清楚、精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流、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不仅指自身机体健康,还指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与生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健康一个方面,就目前达成的共识来看,健康要素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然而,由于人们经常忽视及时调整外界诱因对自身精神压力的影响,致使由人际关系不和、学习紧张、就业择偶等问题产生的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身心健康是中专学生成才的基础,现实社会中中专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其身心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长期被忽视。针对目前部分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状况,根据体育锻炼的特点及中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体育锻炼对中专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要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打造终身参与锻炼的健康思维。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发展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培养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品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的、心理的健康和与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因此,当前中小学学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健康的重要性,多维健康观强调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方面的,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考验,提高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能提高学生面对和解决复杂心理问题的能力。目前,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果这些心理方面的变化不能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的重视,那么学生就可能产生不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社会竞争的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对中职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和意义,并对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实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中小学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中具有特殊使命.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