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闰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淡雅的随笔。诗人牛汉用清新素淡的语言追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故事,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因时代久远,体会作者那份来自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成为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说故事、谈发现、品美点的方法,引领学生畅快地遨游这“人生的第一本书”,在感受诗人百感交集的情感时也增添一份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学背景“给学生一次爆发的机会”是蔡肇基老师听过我上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之后给予的评价。《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与《我的第一本书》有关的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体验。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所描述的生活与我们今天学生的生活相比,有着较远的距离。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里跨越这个距离,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惟一的方法是引导他们由文本入手,理解“第一本书”对于诗人牛汉的全部人生意义,理解牛汉对第一本书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___…  相似文献   

4.
胡春莲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4):58-59,66
牛汉一生经历的苦难太多,他不同时期经受的苦难不同,决定了他感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不同时期他的创作体验、人生境界不同,因此他的诗歌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牛汉诗的魅力来源于诗人用诗歌来承担时代加诸个人的苦难,并在创作实践中将个人生命与诗歌的艺术生命完美融合,形成牛汉"与诗相依为命"的特点。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牛汉诗歌的内核,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困顿和厄运的坚韧承担,以及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与超越。诗歌标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热度和力度,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的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为了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执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题目:"由‘我的第一本书’和‘乔元贞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针对这个问题,激烈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表现出人意料的精彩. [课堂片断] 师:由"我的第一本书"和"乔元贞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钟剑飞 《江西教育》2007,(10):21-2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收录了牛汉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牛汉所有的诗歌作品中,那些浸透着他的血泪、裸露着他的伤疤、直立着他的硬骨、有着历史痛感的生命之歌,才是他最好最有价值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产生,与他充满苦难的人生经历、他和自然的关系、他的蒙古族血统和习性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牛汉的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高远、奇特的生命世界,其中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四种类型:植物界生命形态、动物界生命形态、与自己命运相近者、个人自画像等,这些生命形态具有共同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生命及人类精神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牛汉认为每一首诗的写作都是自己的生命在燃烧,写诗的奥秘就是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其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客观纪实、创设情境、心灵外化、自我写照等艺术方式去实现诗的塑形。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汉先生的《我的第一本书》第一节末尾一句话是这篇散文的文眼,也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0.
感激苦难     
罗曼·罗兰讲过:“生命是建筑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这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必须承受痛苦,我们活着必须面对苦难。然而面对苦难,承受苦难的过程中,我们心怀怨恨,心怀不满。那么我们将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的生活会失去乐趣。而倘若我们感激苦难,我们心怀感激地生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可爱,我们的世界会变得美好。何乐而不为呢?感激绊到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使你以后不会被路上的绊脚石绊倒,他让你懂得站起来重新来过。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让你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使生活的道路变得顺畅。感激嘲…  相似文献   

11.
<正>朋友问我:"在看什么书?"我说:"《青铜葵花》。"他说:"这是一个忧郁的故事,苦难的故事。"我一时语塞。我不觉得这本书是关于苦难的,它读来多么地优美,多么地富有诗意,多么地温馨啊。然而,细一品味,每一个片段都关乎苦难,每一个片段都让人含着泪微笑。当青铜为了让葵花读书,设下小小的骗局,毅然放弃自己对书本的渴望时;当青铜为了满足葵花拍一张照片的愿望,卖掉了穿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光着脚丫在雪地上飞  相似文献   

12.
苦难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本文试从巴金小说中的苦难意识的来源、苦难意识的内涵以及对苦难进行反思后的出路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命题。归结出巴全不仅是苦难生活的体验者、表现者,更是苦难现实的批判者,旨在让读者在经历苦难之后去埋藏过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坚强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懦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如果你想做生活中的强者,那你就告诉自己——苦难是你奋进的风帆。茨威格说:“命运总是喜欢让伟人的生活披上悲剧外衣。命运就是用它最强大的力量考验最强大的人物,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以便让他们在追求真理的征途中锻炼得更加坚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当代诗人队伍中 ,牛汉被称为“世纪常青树” ,其 80年代以来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愈老弥坚的趋势 ,并在众多“归来”诗人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采。对于牛汉而言 ,苦难的历史记忆不仅没有消磨他的生命意志 ,反而再次激活他的个性和诗性 ,他努力完善和创建着自己的诗歌观念、诗歌哲学体系。这体现为其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超越有限 ,追求无限”的空间哲学意蕴。 80年代以来 ,牛汉诗作中的时间性被日渐淡化 ,他有意识地将个人的诗绪转化为立体的空间意象 ,把时间空间化 ,以此来完成精神的游牧 ,在空旷的无界限的场内 ,诗人不断地超越自我 ,奔赴“远方”拓荒 ,追求自由丰美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收录了牛汉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整本的书”。《青铜葵花》是曹文轩教授纯美小说的系列作品之一,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小说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对待苦难与痛苦。作者笔下的苦难不是生活中的意外,而是生活中的常态;苦难不能摧毁人们的意志,反而会使人们呈现人性的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17.
在现当代诗坛,牛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又因为他的三篇诗文入选人教版教材,而在中学生中间有着无数的知音。作为诗歌爱好者,我很早就接触过牛汉创作的新诗,他的那种外在虽然质朴和纯洁,内里却深藏火热的诗句感动着我。我喜欢这样的诗歌,也仰慕写这样诗歌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见到了心仪的诗人。经历坎坷的老人牛汉原名“史成汉”,后曾改为“牛汀”,牛汉是他写诗时用的笔名。他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偏僻的蒙古族乡村,家庭多少还有一些文化传承。牛汉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13岁就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14岁离开了家乡,到处流浪。他少…  相似文献   

18.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阅读提示里写道: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建议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呢芽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理解课文的语句并不难,难就难在理解它深刻…  相似文献   

19.
苦难的意义     
生命如东逝的流水,若流淌在平坦的河床,水势必定平直,只有迎向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灿烂的浪花。人们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但通向强者的路上永远有苦难在那里等待。苦难使人经受考验,苦难使人奋勇搏击。苦难是福。顺境中人们看到的  相似文献   

20.
<正>每读一遍《我与地坛》都会感到我自己身上那点所谓的“苦难”矫情至极。“苦难”一词本身就饱含苦味,是病痛折磨,是天灾人祸,让我联想到残酷的战争,或是唐僧坎坷的取经路。这样看来,“苦难”更多是外界给予我们的,我们似乎无可奈何,就像书中令你心怀不甘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一句“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