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本世纪初,人类学家赫威特、马林诺斯等人批评了学校忽视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教养,提出教育家应利用学生的民族文化进行教育。50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开始研究学校教育,如美国的斯平德勒、享利,法国的怀利,非洲的里德等人都是应用人类学观点研究学校教育的。当时,美国人类学协会教育分会和学校中的人类学家、教育家在斯坦福大学开了一次会,会议使人类学与教育的第一本教科书——《教育与人类学》诞生了。60年代,美国面临着社会政治危机,迫使政府要求人类学家为国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一些人对文化的错误理解和运用,迫使人类学家必须重新对文化作出正确的解答;并努力使人类学和  相似文献   

2.
学校民族志是人类学探讨少数民族儿童学业成就的主要方法,也是认识学校与社会、寻求人类教育机会平等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学校民族志研究方面教育人类学家们提出了较有影响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对理解与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现存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非连续性教育,遵循教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对创新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新生成中的教育要素 研究创新及创新生成中的教育要素,对深入地剖析教育与创新的互动关系,把握教育对创新生成的作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 创新,源自于创造(created),意为产生或创造出新的东西,后演变为创新(innovation),延伸为新东西对社会作用过程。创新,不仅是人类学家,特别是经济学家池是教育学家日益关注的最重要主题之一。 1.创新是文化变迁过程 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进化中,把创新作为解答人类实现种群的进化的关键性概念。美国  相似文献   

5.
英国教育人类学的缘起与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对于学校教育、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与文化功能,尤其是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等问题的关注,促进了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奠基与发展。本文论述了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结合,着重讨论了马林诺夫斯基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对教育问题的启示,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此外,英国文化人类学研究视域下的"人种志",即"教育人种志",是本文所突出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对我国现代教育具备启示意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比较高等教育关注女性研究领域,涵盖内容非常丰富,有女性教育的史料研究、现实问题研究,还有对女性研究的进展、女性主义理论以及性别与教育进行的研究.对比较高等教育中涉及时间跨度自公元前200年至今的全球视野下的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音乐人类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即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作为音乐人类学家的约翰.布莱金,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他的有关音乐的文化分析和文化并置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不同国家和民族自身文化的体现,它们各具特色、相互平等、多元共存。这种思想对于充实和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建构当今的实践音乐教育范式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主要由一些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人类学家和具有一些人类学知识的教育家进行的。它的理论大概产生于70年代初,但人类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却有很长的历史。本世纪初,人类学家赫威特(Hewett)受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研究了美国本土的移民教育问题,印第安人教育问题和菲律宾土著的教育问题,认为学校正在迫使这些人学习“较高级”的盎格鲁——阿美利加文化,而忽视他们自己的文化,他因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和需要——这是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依据之一。这种理论假设与新马克思主义的“对应原则”(correspondence principle)有某些相似之处。按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一切教育制度都要为它们各自的社会服务,因此,教育的内部结构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社会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应关系。从本世纪30年代起,西方人类学家开始对以结构功能为中心的学校教育进行分析,但当时在美国的研究重点是社会化分层而不是教育。这些人类学家并没有制定出任何明确的学校教育理论;不过他们的分析却通常总是在结构功能主义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10.
民族志是教育人类学的根基,美国教育人类学家费特曼(D.M.Fetterman)是公认的对民族志研究方法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作为一部民族志研究的指导用书,他的《步步深入》可谓是颇具深入浅出、条理清楚、逻辑紧凑、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整个书的写作中,它不仅给了真正熟练的民族志工作者极具借鉴价值的参考意见,还给了初学民族志研究者以引人入胜的框架和叙述,以及排疑解惑的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跨学科领域,妇女学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的兴起均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以多学科研究起家,进而强调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并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在大学里成功获得建制。不过,比较吊诡的是,高等教育学虽然是源于"大学研究它自己"而诞生的一门新学科,但在今天妇女学对于整个大学改革的影响却远比高等教育学的影响要大。究其根本,妇女学在学术目标设定、制度基础构建等方面都较高等教育学要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在研究视域、研究方法和叙事方式上呈现出新的取向,不同形态的妇女运动被置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新概念、新范畴的介入引发了对妇女运动事件与人物的重新审视,凸显了运动主体的成长轨迹,使新世纪的妇女运动史研究更加生动鲜活。但综观五年来的妇运史研究仍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自我更新能力不足,在用外来概念重新建构历史时,忽视对史料的梳理分析等问题。为此,妇运史研究者应钩沉探微,处理好理论与实证、叙述与阐释、传统与创新、外来与本土的关系,以整合复杂多样的历史经验,增强妇运史的研究活力。  相似文献   

13.
1902年5月8日,陈撷芬在上海创办了《女报》,从1903年第1期起《女报》改名为《女学报》。《女报》(《女学报》)积极宣传妇女解放思想,认为妇女要争取女权就必须首先争取民权;提倡女子教育,尤其提倡发展女子体育。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女足从创造辉煌到衰落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女足职业化所面临的窘况,探讨开辟高校女足后备人才培养道路的可行性。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职业女足向高校女足发展的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体教结合的形式,走职业女足高校化的道路,有利于改善女足生存环境,有利于增加女足人口、普及女足运动,也为提高我国女足运动水平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5.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现象,将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女性文化建设对接起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湖南女性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强化本土意识、凸显女性文化特色和体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称谓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是开口交际的第一关,在各种交际策略中,称谓是最基本的策略。本文结合中英两国文化背景,力图阐明女性称谓在亲属称谓、社交称谓、职衔称谓、姓名称谓四个方面的异同,为跨文化交际选取恰当的称谓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胡云翼认为女性词往往是“用白话来写温柔的女子的真性情”,其风格是婉约的,内容多是写闺情闺怨。他对女性词“温柔婉约”的风格阐释,对女性词固有提倡之功,却是片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基本理论,坚持以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为指导,在服务于整个红色革命运动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工作。井冈山时期的妇女工作对各个革命根据地妇女工作的开展及以后中国妇女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具有示范和里程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