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法体系的确立与对于社会法概念的界定及其调整对象的认识密切相关,只有厘清社会法的内涵——社会法的定义,才能确定社会法的外延——社会法的体系。基于社会法学界现已形成的有关社会法定义的一些共识,可勾勒出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体系,即由相关的社会法规范所构成的系统。在社会法体系中,以基本稳定的二元结构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为核心,还包括一些交叉融合现象和逐渐生成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社会法在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迈上了从法律规范到法群再到第三法域的发展路径上来。立足于社会本位思想的指导,以社会利益为重的社会法在解决这些社会难题时展现了蕴涵其中的实质社会正义、社会连带责任、人权保障及社会协调的法律思想。笔者阐述了法律社会化思潮下社会法发展的过程,并分析了社会法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3.
公立高等学校作为全人类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推动民族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及其社会发展的基地,它的主体定位历来都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之一。在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中公立高等学校却被赋予不同的主体地位,定位的不同使自治权的权限模糊,所以应当以教育法体系的社会法定位,以公立高等学校追求目的,以确立为社会法的主体必要性为视角来确立公立高等学校主体性质,从社会法的角度对公立高等学校的主体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以经济法的出现为标志产生了"社会法",从而打破了法律体系中仅作公法和私法划分的传统.本文从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原因和构成要素三个方面对经济法的社会法属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代社会法律制度的一个巨大贡献是法治原则的确立并将其引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行政领域表现为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一切行政权的行使从实体内容到一般程序,都应该遵守法律;不仅要遵守法律的现有规定,在现有法律缺乏规定时,还应该遵守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这一原则也被称为行政法治原则,它是各国行政法共同确立的理论基础。虽然我国尚未将高校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工伤赔偿救济从一元制向二元制发展,形成了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并存的局面.现行法律却对工伤赔偿法律适用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适用不一,严重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在私法和社会法适用并存时,应在兼顾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树立以社会法优先适用的立法理念和司法理念,工伤赔偿采用补充模式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在最大限度内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劳动教育具深刻意义与内涵,实习实训作为劳动教育重要一环,在规范化发展的目的上需要立法体系化研究。劳动教育实习实训法律关系表现公私法域特性、体现社会利益本位的属性,这刚好与社会法理念、源流相辅相成,为实习实训立法体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即以社会法理念构建实习实训内外体系,其中内在体系包含实习实训基准法、集体法、个体法,外在体系包含实习实训促进法、关系法、关系法、救济法,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呈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守文 《高校理论战线》2013,(4):135-144,159
社会法调整范围的确定,是一个重要且基本的理论难题。基于社会个体成员在劳动阶段和非劳动阶段防范和抵御社会风险的需要,各国确立了相应的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社会法的调整范围包括劳动保障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两大类型。由此进行理论扩展,可以将社会性和保障性提炼为社会法的基本特征。上述认识有助于深化对社会法的概念、体系、地位等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并在整体上推进社会法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当前,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分阶段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目标,在完善地方立法的基础上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法与部门法.同时,做好长期立法规划,构筑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框架,最终实现我国完备的城乡养老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建立在商事活动主体间的相互信赖的信用基础之上,因而确立当事人之间的基本诚实信用行为准则就成为了保障民商事的相关法律体系的首要职能,本文从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渊源入手,通过对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不同语境下产生的内涵与外延差异的比较,指出了诚实信用原则语词的模糊性特征与法律规范的明确性要求形成的冲突困境以及对此困境进行消解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