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8,(1):30-36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和司法必须遵守的准则,具有宏观上的指导作用。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虽然对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存废与否一直有争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以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为标准适用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而依照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判案时,则可以引进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比例原则进行裁判。一方面在判断是否存在权利滥用时可以适用,另一方面在构成权利滥用之后的责任承担上可以适用,以寻求司法公平,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禁止权利滥用随着法权观念的变迁,逐渐由一种道德观念演变成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承载起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历史使命,并成为走向权利时代的必要立法规制。本文将沿着理论——实践、历史——现实的研究理路,试图在澄清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正负价值,在对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导致的危机防范思考中探寻其合理的构建路径,以真正实现此原则在协调权利分配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学生隐私权与高校管理知情权冲突不断。调适两者冲突的原则有:公共利益原则、保密原则、尊重人格尊严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法和高等教育法及司法须针对学生隐私权作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民法基本原则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理念,是对民法制度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其作为民法特有的原则,应该反映民法最本质的特征,因而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应成为民法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禁止滥用权利的行为,而不是否定权利本身。权利滥用可分为恶意损害和损益严重失衡两种类型。前者强调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后者侧重行为人所得微小而造成他人及社会利益损失巨大。适用权利滥用原则认定行为人行使权利的行为构成权利滥用后,也要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予以判决,以避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滥用。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1,(1):136-144
密切接触者隔离是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防控手段,其实施过程既要保障密切接触者权利,又要防止密切接触者滥用权利,因此讨论二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密切接触者依法享有获取医疗指导救治、获取必要生活资料、个人隐私受保护、不受歧视等合法民事权益,但同时亦出现隐瞒行踪信息、拒绝或脱离隔离、行使权利超过必要限度等权利滥用情形。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隔离机制实施中的理解适用出发,可以通过分析故意或过失、权利行使目的与行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判断密切接触者是否构成滥用权利。在未来的规则建构完善上,可以采用列举方式,明确密切接触者隔离中的权利内容,具体化禁止权利滥用的判断标准,同时坚持以最小侵害方式实施密切接触者隔离机制,加强疫情防控中的监督保护力度,平衡密切接触者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诚实信用原则对诉讼权利滥用之制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要求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公正和诚实、善意:滥用诉讼权利是违背权利设置目的,专门以损害对方当事人或国家利益为目的行使权利的行为.为诚实信用原则所禁止。各国均立法规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滥用诉讼权利的程序性惩罚措施,但并未规定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有效遏制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切实落实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胡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47-48
居住权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人们的生存权利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现行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大都确立该制度,然而我国物权法却并未规定该制度.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表明在我国,物权法确实有规定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现今亟需解决的是在缺失该制度前提下司法实践中相关的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占有崇高的地位。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可以为民法总论的研究提供两个新的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对民法基本问题,如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民法的基本原则等的解析。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法律行为、权利行使和时效问题的解析。当然。功利主义虽然是民事立法与司法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它始终不能代替具体的民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各个民法基本原则间是相互协调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基本原则间也存在冲突的情形,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法理学家、民法学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归纳出协调民法基本原则的冲突存在可能的三种途径。通过科学的立法安排、司法实践中法益衡量及程序制度的重构等多种途径,探索符合我国法律传统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民法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制度,体现了现代民法对人权、人格尊严的重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已初步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且在司法实践中有所运用和探索,这是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体现。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第120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解答》及《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可操作性规定显得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本文将就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和责任形式等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司法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英国“侦查程序滥用制裁规则”的根本理念在于通过刑事司法设立刚性程序性制裁,遏制各种损害人权以及威胁司法廉洁的违法侦查行为。判例和学说在此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两大类程序性制裁。前者被界定为侦查程序滥用是基于“权利保护原则”,后者则被界定为侦查程序滥用是基于“司法廉洁原则”和“司法抑制原则”。两大类都有独立的判断标准、证据规则以及救济程序。中国欲在司法实践中防止出现侦查机关引起的证据丢失、破坏行为,则必须在刑事诉讼中构建一种常设、刚性的程序性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代理是律师代理的重要内容,对诉讼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民法作为国家重要的实体法,其教学必须结合司法实践,用以具体阐释民法原理和民法规则,有利于学生对民法原理和规则的掌握,也有利于对学生司法实践和实战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将民事诉讼代理与民法教学相结合,是培养法学专业创新型人才,进行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以及加强学生司法实践能力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发达,肖像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民法对其规定的内容却过于简单,以至于实践中对肖像权的保护遇到许多理论和司法困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变化,民法实现了从近代绝对的意思自治到现代民法相对的意思自治化的变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民事主体民事行为能力的差异性、权利自身的冲突性和民法本位的变迁所致。在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以及衡量权利轻重等方面要把握相对的“度”。  相似文献   

17.
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必须诚实、守信用,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诚信原则主要体现在真实义务,禁反言,排除以不正手段形成有利于自己的状态,禁止滥用诉讼权利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诚信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必须诚实、守信用.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诚信原则主要体现在真实义务、禁反言、排除以不正当手段形成有利于自己的状态、禁止滥用诉讼权利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民法法益的存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利益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然而法典不可能将所有的生活中的利益关系都予以规定,因而在民法理论和实践上就有了法益的存在。民法法益存在的法律因素是有限的制度设计不能保护所有的利益关系。民法法益存在的社会因素是社会之高速发展对民法的利益调整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法法益的存在具有权利源泉和弥补权利定型化不足之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法》为了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赋予了公司债权人追究股东责任的权利,这是对国外“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引入,也是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公司法》中的直接体现。该项规定只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绝对化的制约,并非对股东有限责任的否认。因此,在实践中应仔细分析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构成要件,非充分满足则不能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