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典德纳决     
2013年的罗兰·加洛斯,有一场比赛必将永载史册。虽然这并不是男女单打的冠军争夺战,但是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在半决赛上演的火星撞地球般的对决,却成为本届法网最精彩的比赛。在4小时37分钟的鏖战中,两位伟大的球员就像拳击运动员一样,用自己最好的状态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最终,纳达尔在长盘决战中给了德约科维奇致命一击,以6-4,3-6,6-1,6-7(3),9-7战胜对手,闯入了决赛,并携此战积累的信心在决赛中战胜了费雷尔,第八次捧起了火枪手杯。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世界精英男子网球运动员比赛表现特征,选取德约科维奇职业生涯2004至2016年间908场、穆雷职业生涯2005至2016年间804场单打比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两位优秀网球选手竞技能力技战术指标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两人36场比赛对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1)决定德约科维奇的比赛胜负指标由强到弱依次为二发得分率(0.915)、一发得分率(0.882)、挽救破发点成功率(0.749)、一发成功率(0.700),决定穆雷的比赛胜负指标由强到弱依次为一发成功率(0.803)、二发得分率(0.675)、破发成功率(0.645);(2)德约科维奇与穆雷10场大满贯比赛对决的综合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997和3.862。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虽然两人职业对决在竞技状态上都有起伏,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两人在比赛中均展现出一流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找出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两位运动员在不同场地上技战术的特点,为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在不同场地上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和结论表明:纳达尔在硬地和草地上,一发得分率比较稳定;在硬地和草地上比赛,德约科维奇接发球得分率稳定,尤其是一发回球得分率;在红土上比赛,纳达尔接发球得分率更稳定,尤其是接二发回球时,且得分率很高;在草地上比赛二人非受迫性失误少,且纳达尔上网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4.
李硕 《网球》2012,(3):44-45
2012年的澳网男单决赛是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的第30次交手,一场5小时53分钟的史诗对决不仅仅让德约科维奇捧起了自己的第五个大满贯冠军,更是创造了大满贯决赛耗时最长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铁人     
《新体育》2012,(3):8-8
1月29日,德约科维奇耗时5小时53分艰难地战胜纳达尔,获得2012澳网男单冠军,本场比赛堪称马拉松般的对决。(详细报道见104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的比赛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分析,找出两人比赛中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归纳网球比赛制胜规律。结果表明:在技术运用上德约科维奇在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网前得分率和破发成功率等方面比纳达尔有明显优势;在战术运用上,德约科维奇比纳达尔在网前战术上发挥更稳定,从整场比赛来看,德约科维奇发挥出色,纳达尔没有打出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异变的旋转     
金路 《网球》2012,(12):100-102
在2012年ATP年终总决赛的终极对决中,本赛季世界年终排名第一的德约科维奇与六届赛会冠军费德勒为球迷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年末收官大战。两位选手在比赛中全面展现了当代男子网球的特点:强大的发球与接发球、快节奏的底线对抗、瞬息万变的攻防转换、角度刁钻的击球和丰富的三维立体战术策略,比赛过程让观众们叹为观止。你或许会不禁自问,德约科  相似文献   

8.
连败俱乐部     
姚昆 《网球》2013,(8):153-153
在当今男子网坛,瓦林卡身兼费德勒、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3人"10连败俱乐部会员",伯蒂奇同时入选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10连败俱乐部"。不过,连败俱乐部成员这个身份并不丢人,反而是对他们实力的一种认可。7月上旬,在一场普通的ATP纽波特站第2轮比赛中,诞生了一个不寻常的纪录:35岁的美国老将迈克尔·拉塞尔击败比他小9岁的同胞阿莱克斯·库兹涅佐夫,保持了对阵后者的12战全胜。其实库兹涅佐夫有过好几次机会可以终结耻辱纪录,两人的最近3次交手,他的一发得分率都高于拉塞  相似文献   

9.
serra 《网球》2011,(5):22-25
当三个半小时的迈阿密大师赛结束以后,所有的观众都在为这场没有失败者的比赛而欢呼,这欢呼将延伸到更远的地方,那里同样也是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这是一个新的局面,在经过一年多的乱局之后,ATP终于摆脱了费德勒七年无处不在的影子,现在是德约科维奇VS纳达尔,从草地到红土,他们的会面看起来无法阻挡。  相似文献   

10.
德纳规条     
胡力涛 《网球》2013,(6):134-134
"25秒限时规定"自然不是针对德约和纳达尔两个人而是对所有球员一视同仁的,但谁让这两位都那么有名呢?不但是现任和曾经的世界球王,也是在拖沓方面不相上下的两位"磨王"。事情还得从2012年澳网决赛说起。这场耗时5小时53分钟的马拉松战役创下了大满贯决赛时长的新纪录。但赛后有"好事"的专家做了统计,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在这场比赛中分与分之间的用时平均都超过了30秒,远远超过国际网联每分间隔不得  相似文献   

11.
《电子竞技》2012,(19):47-47
9月23日,是属于DCG的一天。DCG第二赛季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巅峰对决:Greedy与Slayer的决战。除了比赛本身的看点之外,Pis与Ksssssss的对决也是让人感慨万千,两位当年的大神级人物,在褪去了职业的外衣后,依然无法放弃对DotA的热爱,DCG决赛,不但是Greedy与Slayer的对决,更是Pis与Ksssssss为了心中梦想的荣誉之战。  相似文献   

12.
消失的对手     
serra 《网球》2013,(4):64-65
被德约科维奇在2010年生生掰开的费德勒和纳达尔终于又合在了一起,他们在印第安维尔斯的对决无关生死,无关美丽,纳达尔赢得了他复出之路上最重要的胜利,而年长五岁的费德勒沉到了更深的蓝,这是一对正在消失的对手,他们都退到了可以容纳对方的空间。在荒漠之中等待费德勒和纳达尔的第29次对决,这是整整16,000名现场观众的饥渴,我们不能忘记前28次谱写的史诗,我们曾经认为这样的过程永远不会被中断,它会在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发生,从2004年的的迈阿密大师赛到2012年的澳网半决赛,它横跨了一个时代的所有场地。只是这样对决的含义会有所改变,当这一次他们不再于半决赛或者决赛中相遇,而是像新生代一样相遇于八强,我们知道那个伟大对手时代已经慢慢消失,他们不再于最好的年华相遇,当那个最好的年华业已消失的时候,任何争锋相对的对比就已经失去了含义,正如纳达尔在赛后所说:“我赢了19次,他赢了10次,这是多么愚蠢的傲慢。”  相似文献   

13.
全景决赛场     
汪彦平  Al Bello 《网球》2011,(10):2-3
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正在为今年最后一个大满贯冠军而奋力抽击,与此同时,一台特殊的相机也在忙碌着。它拍摄的对象不是选手、观众、球童、裁判……而是全部!它用视角接近于180°的鱼眼镜头,拍摄了一组决赛场的全景照片。比赛从艳阳高照打到了夜色笼罩,照片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奇特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彤 《网球》2012,(7):34-38
当德约科维奇用一记致命的“再见双误”结束了整场比赛,纳达尔终于可以跪倒在罗兰·加洛斯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八年七冠,也许只有“传奇”这样的词汇才能配得上这样伟大的战绩。  相似文献   

15.
杨帆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3):236-239
在网球运动的技术体系中发球技术是完成其他技术动作的基础,所有的技战术都要靠高质量的发球动作来支撑。在速度和力量主导的网球比赛中,运动员要依靠发球技术争取进攻的主动权。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如澳网冠军德约科维奇在一场比赛中会发出相当数量的ACE球,纳达尔旋转发球也让对手防不胜防。充满侵略性的发球局,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得分机会,同时也能直接得分,发球技术能够改变比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在2014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主要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对其分析。结果发现:德约科维奇在本场决赛中ACE球和双误上的指标优于纳达尔,双方的一发得分率、接一发得分率、网前得分率和制胜分差异较小,但是德约科维奇在二发得分率、破发成功率和非受迫性失误方面远远落后于纳达尔。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场堪称伟大的对决都绝不会是一边倒的独角戏,纳达尔已经打出了他最好的草地网球,但还不足以颠覆费德勒王朝。费德勒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高水平发挥的情况下,他还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技状态。具体到这场比赛,这样的时刻发生在第1盘和第3盘"抢7"、第5盘挽救4个破发点的努力,以及接下来的纳达尔的发球局。这就足够了,一场大满贯决赛也不过是5盘3胜。  相似文献   

18.
苏三 《电子竞技》2012,(6):42-43
在经过了去年比赛不断之后,今年比赛渐少着实让人有些不适应,不过比赛不多却没有影响五佳精彩比赛的质量。本期的五佳精彩比赛苏三给大家带来了两场东南亚队伍之间的对决,相信看惯了国内比赛的朋友们再看看国外队伍之间的比赛会感觉到风格的不同。除此之外还有两场非常精彩的职业选手路人局比赛和一场MM队伍之间的对决,相信这五场比赛绝对可以让你大呼过瘾!  相似文献   

19.
张乐 《新体育》2012,(1):99-99
前年,纳达尔三夺大满贯;去年,他不仅丢掉世界第一的王位,并连续六次在决赛中输给了德约科维奇。 事实上,自上赛季美网之后他一直在苦苫挣扎,亚洲赛季吞下多场失利,总决赛的表现也和之前大相径庭。2011赛季对纳达尔来说,非常糟糕,甚至是在走下坡路。  相似文献   

20.
serra 《网球》2012,(5):20-24
德约科维奇对纳达尔的七连胜将纳达尔的职业生涯逼入了守势,而这最后的防线就是红土。在纳达尔的崛起之年2005,他一口气夺得了八个红土冠军,是他职业生涯夺取红土冠军最多的一年,从这一年之后他再也没有这样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