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就是墨尔本了! 没想到第一次出远门竟然就迈出了国门,跨过了大洋,来到了澳大利亚。作为前来学习旅行的学生,我真是紧张得很:要和老外相处半个月,想想自己结结巴巴的英语——玄哪! “这是Mrs Ng,以后你将住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美国人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寄信先写收信人地址,次写寄信人地址;美国人反之。中国人署年,月,日;美国人则署日,月,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伟大,那便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     
阁下承不承认是"中国人",成为政治表态. 中不中国人,不是嘴巴上宣示的,看过林语堂的《吾土吾民》、胡兰成的《山河岁月》,或丰子恺的《护生画册》,就会知道,真正的中国人身份,不在于嘴头的自我喧噪,而是婉约含蓄在生活里默默地自证. 中国人的定义是什么?用一句流行话,是一套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     
有一位母亲比自己的母亲更伟大,那便是——中国。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年悠悠贯穿的河川;那脊背,虽老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那宽大而慈爱的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伸展她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至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的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含着多少的辛酸,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     
~~中国人@李安修 @陈耀川~~  相似文献   

7.
8.
佚名  郑南 《英语沙龙》2009,(7):20-21
中国人姓在先,名在后;美国人名在先,姓在后。中国人寄信先写收信人地址,后写寄信人地址;美国人反之。中国人署年、月、日;美国人则署日、月、年。中、美语言习惯中的相反现象多不胜数。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德育》2014,(7):82-82,F0003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以下简称“五十五中”)建校于1954年,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1975年学校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招收外籍学生的公立学校,迄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千多名国际学生到校学习。1989年成立国际学生部,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国际部的公立中学。1994年被国际文凭组织吸收为国际文凭学校,并指定为亚太地区总部国际文凭中学项目的示范校。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人真美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和妈妈开开心心的来到南湖公园游玩。在一片鸟语花香中,我们吹柳笛、扑蝴蝶、放风筝,玩得不亦乐乎。玩累了,我们找了一块青草地躺下,任阳光漫过面颊,闻着那芬芳的青草香……这时,我看到前面有许多入围在一起,像在看什么新鲜事儿。于是,我拉起妈妈好奇地跑了过去,想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1978年上的北大中文系,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去世的已经有四个,退休的占一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词,最大的体会是,我们确实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只有特别弱小的民族,才会急切地、焦虑地想把自己展现给别人。前两天,上海有一个电影节,主题也是"把中国故事讲  相似文献   

14.
魏明伦  万里英 《科技文萃》2001,1(6):190-192
一个美人国带一个中国人去参观纽约富人区,那里富得流油,住宅豪华。中国人问美国人会不会嫉妒他的富豪同胞,美国人回答:“不!他有机遇致富,我也会寻找机遇富起来!”  相似文献   

15.
寻找中国人     
90后被称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作为90后的你对网络一定不会陌生。有人说,网络是藏污纳垢之所;有人说,网络是鱼龙混杂之地。其实,网络并非洪水猛兽,很多网络写手的文章个性十足,让人过目难忘,对我们平时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因此,从2011年1期开始,我们仍将刊登一些能开阔大家写作视野、启发大家写作思维的经典网文,以期让大家在感受个性化写作魅力的同时,在写作能力上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巍巍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无数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熔铸成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55年来,身处世界各地的新一代华人以自己杰出的言行,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虽然各自的身份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戏说中国人     
你认识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人的第一个嗜好是工作。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更疯狂地喜欢工作的民族了。中国字里“男”人的男,是田和力,也就是“在田里的那种劳动力”;中国字的“妇”是女和帚,意思是指“拿着扫把的那种女  相似文献   

18.
19.
这是真正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但她“言”得很真,“见”得很实,既很具体,也很深刻。所以,也就很值得一读。已经在美国的中国人,准备去美国的中国人,以及压根儿就不想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许都可以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20.
A little girl was standing in a swarm of elementary school kids trying desperately not to draw attention to herself and trying to fit in.Fitting in is a state of mind that every single person goes through,because fitting in means that you are normal and that you are accepted.However,as I grew older,I threw the goal of fitting in out the window.To me,it became no longer important to fit my Asian face into the sea of Caucasian faces I see everyday.It became a thrill to be different and unique,and I flaunted my Chinese culture rather than hid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