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对媒体议程设置提出了全新的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视角、报道要求,形成了崭新的媒体语言社会环境。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报道为例,目前,媒体针对农业宣传报道这一资源,一改过去对农传播、对农节目、对农宣传的理念.转换为“为农传播”新思路。“对农“与“为农”仅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2.
唐霜蕾  赵云雁 《新闻世界》2013,(10):185-186
国家对“三农”建设的重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的提高,使对农节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区域性电视媒体作为对农宣传的一线,在新时期迫切需要转变理念、改进方法。荆州电视台《垄上行》的成功为区域性电视媒体对农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本文旨在分析《垄上行》的发展之道,以助力区域性对农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农”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对于常山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87%的农业县来说.更应该从全面建设小康这个现实出发,做好“三农”工作。新时期强化“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意义重大,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广播电视责无旁贷。为此,常山电视台从2002年开始专门开设了一档电视对农专题节目《农村天地》,并不断探索.使节目更加贴近“三农”,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4.
陈亚军 《新闻世界》2009,(10):99-10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我们地方电视媒体的对农宣传报道,也有许多成绩、经验值得总结、思考、完善。 一、地方台电视对农报道的效果应充分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5.
陈亚军 《新闻世界》2009,(11):68-69
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城乡的深入贯彻落实,各地电视媒体都在着力强化电视对农节目宣传。那么,电视对农宣传报道如何才能适合农民口味并为广大农民朋友所喜闻乐见呢?  相似文献   

6.
“走转改”活动实施以来,一直是媒体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也是媒体从业人员践行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如何在实践中思考对农电视节日的“走转改”问题,探讨对农节目在创作实践中如何通过建构有感染力的传播场、撷取有亲和力的乡土艺术语言以及寻求有吸引力的创作手法等,以增强对农节目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公信力,并对新农村建设宣传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鄂西北地区农村受众收看电视对农节目情况的调查及分析,认为好的电视对农节目应该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引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农电视自办节目在地市级广电媒体还不是很多,有的虽已开办栏目,但也似乎只是个“搭配”的角色。就整体现状而言,可谓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对农电视自办节目偏少,甚至“荒漠化”现象突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广电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汪芳 《今传媒》2011,(5):126+148
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好的对农节目应该贴近农业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求,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引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从正确引导、改换思路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好对农节目,如何提高对农节目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0.
谢寒梅 《报刊之友》2014,(3):115-116
电视具有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在农村它尤其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1]。农民喜欢看电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电视节目,新闻、专题、娱乐和农业科技,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收视需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信息资源与受众资源更加丰富,电视传媒应该以喜闻乐见且具有创造性地节目来吸引受众,积极主动地开拓并占领农村这个亟待开发的市场。市级广播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要明确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与要求,针对群体,以“三贴近”为原则,抓住意义深刻的主题宣传报道,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做出好听好看的节目来。  相似文献   

11.
石晓峰 《新闻传播》2013,(2):137+139
对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文风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新形势下电视新闻报道应该从改进时政和会议报道、贴近百姓贴近民生改进节目内容;善用电视语言,切实改进报道和节目的语态;进一步发挥电视新闻评论优势等方面落实好改文风。  相似文献   

12.
不断提高对农村宣传报道的水平,满足广大农村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应尽职责。但在当前的电视新闻实践中,对农宣传报道尚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其中突出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集中报道多,长线报道少;典型报道多,日常报道少;农忙报道多,农闲报道少;灾害报道多,减损报道少。以地级市为例,有调查表明,现在一般地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为突破口,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改进新闻宣传报道的清新之风蔚然全国。不可否认,长期以来,许多媒体抓作风、改文风并未懈怠,在调整报道结构、突破传统报道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以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但从实际效果看,媒体目前所做的与人民群众的关注存在的脱节现象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今年初,中央电视台委托几家社会媒体调查公司做了一次2002年度电视受众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观众最喜欢的节目中,电视新闻节目位列天气预报之后,由上一次(1997年)调查时的…  相似文献   

14.
张晓媛 《新闻窗》2006,(2):60-61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各级新闻媒体也加大了对农节目的宣传力度。应运而生的一批对农节目主持人活跃在黄金收视时间里。同其他类型的主持人一样,对农节目主持人也需要以亲和力来吸引、感染观众。我们通州市广播电视台的广播专题《今日农村》开办已有10多年了,电视专题节目也开办6年了。作为《三农在线》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感到:对农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对节目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自办节目中,特别是在电视对农节目上有着自身优势,那么如何把电视对农节目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广大农民喜欢,来争取更多的受众。文章以瓦房店广播电视台对农栏目《乡村四季》创新实践为例,分别从本土化、实用性以及融媒体三个着力点来提升电视对农节目精准服务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紧紧抓住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阶段“三农”新需求给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带来的新机遇,着力推进全省广电系统在开展对农宣传上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节目质量和服务水平,今年年初,省委宣传部和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工作的通知》,发动全省各级广播电视部门深入开展当地“三农”对广播电视新需求的调研,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提升影响力为诉求,在主题报道、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中,大胆探索和实践,实现节目意识创新、生产方式创新、节目形态创新。本期《个案研究》刊发三篇文章,《喜迎十七大和谐中国行:主题宣传报道的一次创新》、《央视新闻频道嫦娥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从央视新闻频道河南淹井事件报道看突发事件中的媒体责任》,来探讨主题宣传、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电视报道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8.
每到岁末年初,调整节目、改进版面是各地电视媒体重要的一项工作。许多地方台节目年年改,结果是收效甚微。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跳出这一“怪圈”,在改版创新的同时,着重实现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实现节目成功改版,这就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节目做给谁看?谁来做节目?做出什么样的节目?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办好对农节目,是一家媒体综合能力的体现。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到通过开办对农电视节目,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将其办成乡亲们“自己的频道”。同时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并深入调研,详细论述了乡村振兴语境下电视栏目的基本特点,以及电视媒体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使命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广播专题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深受广大听众关注的节目之一.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中央一直强调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要求媒体围绕"三农"搞好宣传报道.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几乎都有对农节目,但真正有影响的对农节目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