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典肆虐的北京,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别的且不说,中小学放假使得每家每户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孩子、孩子在家吃什么?能不能按时学习、做作业?家里有个初一男孩,我不免为此忧心忡忡、焦头烂额。一日数次电话,提醒他勤洗手、多喝水,按时写作业,给自己热午饭,以至有年轻的同事笑称:“难怪现在好多人不要小孩,太恐怖  相似文献   

2.
呵斥、打骂,就能让孩子乖乖遵守家规吗?放任自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规范与自由是一对矛盾体。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该松?在家规的实际运用中,把握规矩的“度”,有张有弛,有严有松,才能让孩子既懂规矩又有自己的空间。八条必须遵守的家规妈妈跟希希约法三章:“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你不能赖床,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饭,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准时上班,你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如果你不按时起床,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天早上,希希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当她来到餐桌前时,发现妈妈早已收拾…  相似文献   

3.
父母都期望孩子学习认真用功,然而,许多看来十分用功的孩子,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这里就有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孩子的努力是否有效呢?请你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回答下述问题:1. 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在家读书? 2. 是否边听广播边看书? 3. 晚上看书时,是否注意灯光和姿势? 4. 学习时,脑子是否会想其他的事情? 5. 所有的学习用品是否齐备? 6. 在家学习时,是否需要人监督? 7. 读书的环境是否很干净? 8. 学习用具是否很少整理? 9. 对天气的冷热变化,是否有防御方法? 10. 在学校是否会和老师或同学…  相似文献   

4.
本期问题:孩子是否需要上幼儿园? 最近,光明网一则教育快讯"在学前教育阶段,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上学"备受关注:在2013年1月10日一场"培养21世纪中国人才"的教育论坛上,原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谈到"在家上学"问题时说,在遵守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前提下,1岁~6岁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可以在家上学,有些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专门培养孩子,但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5.
上了学的孩子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面对着不同教育环境和学习生活氛围,小小的孩童常常有截然相反的表现,比如在学校是一个“乖宝宝”的好学生在家却成了不听话的“小霸王”。为此家长很是困惑:为何孩子在学校与在家里的表现大相径庭呢?难道孩子也有“两面派”的性格?学校的“乖宝宝”在家不听话8岁的小华现在读小学二年级,老师反映他在校表现挺好,不仅关心同学、尊敬老师,而且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可是小华在家里却动不动就和爸爸妈妈顶嘴,对父母的话根本不当回事,也从来没做过父母给他额外布置的作业。10岁的…  相似文献   

6.
马老师: 我们的女儿是个一年级的新生.在班上从不主动和同学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儿.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课间一个人缩在课桌前不出声,郁郁寡欢.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照顾家里.我又长年病休在家,孩子总是一个人和我待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同小朋友玩儿,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时常训斥孩子.孩子在家行为举止基本正常,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害羞,躲在一旁,不敢说话.孩子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适合我的孩子吗?如果我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我能做主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吗?儿童教育究竟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父母的权利?目前,欧美国家关于孩子“在家上学”相关的立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学校安排我教某班的数学课,很快我就发现一种现象--少部分学生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根本不写作业.针对这种现象,我采用了很多办法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但效果不尽人意.这些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愿意写作业?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从他们的数学周记中,我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孩子有撒谎的坏毛病,在学校撒谎骗老师,在家撒谎骗父母.为此,许多家长和老师叫苦不迭,束手无策.为什么孩子撒谎? 我看不能简单地一味埋怨孩  相似文献   

10.
正当众多发展中国家竭尽全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学校课堂之时,美国却有越来越多K1-12阶段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庭,在家中上学,家长充任教学之责,美国人称之为”在家上学”(Hom e school-ing)。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选择“在家上学”呢?相对于学校教育,“在家上学”利弊何在?在文章中,作者简述了“在家上学”的历史和现状,概括阐述了这首独特的教育形式可能具有的优点和局限之处,以期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留守在家并需要他人照顾,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孩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像城里孩子有父母的监督,因此大多没能形成良好的课外作业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责任心。作业拖拉、磨蹭、书写马虎。我所教的六年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当晚的作业都是留到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一旦网络成瘾,要想戒网是非常痛苦的事,这跟吸毒者戒毒无异。所以,最好是及早发现孩子过度使用网络的苗头,预防孩子网络成瘾。一般来说,孩子过度使用网络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地注意到以下这些不良信号。1过度疲劳。与以前相比,你的孩子是否早上难以按时起床?你是否发现他在吃饭时或者周末有昏昏欲睡的迹象?老师是否反映你的孩子上课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无精打采的迹象?和成人一样,孩子睡眠习惯的改变经常是上网时间过多的一个重要标志。2学业问题。你的孩子还像以前那样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做作业是否比以前匆忙草…  相似文献   

13.
勤劳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一个人具有了勤劳的品格,就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在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中发展壮大、繁荣昌盛起来的。有这样一件事情: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爷爷,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孩子源源把换下来的衣服交给保姆洗,立即亲笔给老师写了这样一段话:“源源应当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劳动是光荣的。”一位国家主席都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小热爱劳动,说明劳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看人家,比自己,认真想想下面的问题——在家你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在校你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吗?你能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吗?看看下面几位同学经历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又该摒弃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孩子要上小学了,这个看似再自然不过的成长历程,孩子面对的新挑战可不小。怎样为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哪些准备最重要?来自小学的刘扬老师:不能小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的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入小学前的这个暑假对家长和孩子都很重要,要抓紧时间做好以下准备:调整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您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做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缩短午休时间。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以便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进…  相似文献   

15.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小朋友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吃得很好,但一回到家就不喂不吃.同样的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能好好吃饭,在家就不行呢?  相似文献   

16.
您的孩子能够表里如一吗?您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里表现一致吗?父母不在家时,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和生活自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不少父母却是忧心忡忡地说:“唉,让人担心呐,我那孩子经常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为什么父母不在跟前孩子就要耍花招?甚至包括在学校表现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也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家教咨询中的大量个案来分析,孩子出现两面行为,有以下主要原因:①对孩子要求过高,难于兑  相似文献   

17.
<正>爸爸妈妈不在家,而明天还要起早上学,你只好让闹钟叫醒自己按时起床。闹钟调整好了,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小班家长会上,李老师播放了孩子在园一日生活的录像。家长看着小宝贝们自己吃饭穿衣、洗脸洗手、收发碗筷,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纷纷向老师历数宝贝在家的种种“劣迹”:吃饭要喂,穿衣要帮,从来不收拾自己的玩具……听了家长们的抱怨,李老师提了几个问题,和家长一起讨论并达成了某些共识。孩子做事,你放手了吗?阳阳妈妈:阳阳在家从来不自己动手吃饭,每次吃饭时嘴翘得能挂上油瓶,拒绝拿勺子或筷子,非让大人喂着吃不可。我们想,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喂就喂吧。李老师:阳阳小时候是否对筷子、勺子产生过兴趣?你们放手让孩子尝试了吗?阳阳妈…  相似文献   

19.
现在孩子一周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然而,如果孩子的双休日过得不好,也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我们主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保持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要求孩子像平日一样,按时睡觉和起床,按时午睡,不大吃大喝,吃饭时坐好不玩不闹,以及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使之真正养成一些好习惯。否则,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就会回潮。第二,在家也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幼儿园的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可是回到家,家长往往包办代替。其实,孩子是有比较强的“我自…  相似文献   

20.
搭好家园桥     
丛明 《山东教育》2002,(36):41-41
孩子是家长心中的宝,送进幼儿园牵肠挂肚少不了。睡得是否香?吃的是否饱?老师喜欢他吗?和小朋友关系好不好?尤其是不大不小的病痛,能否按时服药?做为老师,家长的心事我知道。除了把每个孩子照顾好,及时与家长沟通也很必要。早晨见面把孩子抱,询问在家情绪好不好?生病带药的幼儿需记录好,全天观察护理细致周到。傍晚时分家长到,抓紧时间把情况通报。孩子在园吃得挺好,睡觉不错,也按时服了药。游戏、上课时老师格外关照。对于孩子的不足之处,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把状告。分析情况,采取对策,家园联手,帮助孩子纠正提高。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