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婷 《图书馆论坛》2005,25(5):241-243
从事物理念来源的角度分别对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虚拟图书馆、个性化信息环境、个人门户等四个与My Library相关的名词概念进行辨析,在探讨中指出名词概念使用的混乱和错误,阐述个人对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电子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文章指出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是90年代以来国内图书馆界的一大热点学术问题。电子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多层面特征,不同专业领域进行的电子图书馆研究既丰富了此方面的研究内涵,又使人们对电子图书馆概念的理解多种多样。文章在把电子图书馆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虚拟图书馆、虚拟实在图书馆、无墙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以一种统合的思维方式初步界定了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内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电子图书馆理论研究和探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虚拟图书馆的概念问题国内理论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随着临场感电子图书馆的出现,更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对虚拟图书馆和临场感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辨别,以期增强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虚拟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虚拟图书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选题、网页网站的收集、分类表的设计、网页网站的著录、关键词标引和软件设计等六个方面,对虚拟图书馆建设中的各个步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最后指出了研究虚拟图书馆建设规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入手,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指出它们的相容性,认为未来图书馆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合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概念、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对三种新形态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时代的虚拟馆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数字化时代使图书馆馆藏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虚拟馆藏将成为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发展的方向。介绍限虚拟馆藏的概念、特点、信息组织的方法,并就建设虚拟馆藏应遵循的原则,它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虚拟图书馆的概念问题国内理论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随着临场感电子图书馆的出现 ,更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本文重点对虚拟图书馆和临场感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辨别 ,以期增强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试论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通过对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的分析比较,指出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否定,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存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虚拟图书馆的建设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对虚拟图书馆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虚拟图书馆的出现是解决因特网上数字化信息的急剧增加与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矛盾的迫切需要,是资源共享的现实需求,并分析了虚拟图书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虚拟图书馆研究综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90年代以来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发展受到极大关注 ,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于虚拟图书馆的定义和特征 ,它与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关系诸说不一 ,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 ,国内外 ,如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及英、美等 ,虚拟图书馆正在兴起 ,蓬勃发展。表 1。参考文献 2 6。  相似文献   

12.
虚拟图书馆中网页的自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国内外对电子文本及Web网页进行自动分类的研究和试验,论述了虚拟图书馆中对网页进行自动分类与一般搜索引擎中对网页进行自动分类的区别,提出了一种用于虚拟图书馆中对网页进行自动分类的方法,并描述了按照此方法建立的“图书馆学情报学”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分类系统,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虚拟图书馆明天就来临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粟慧 《情报学报》2000,19(5):505-509
本文针对“偏激”的虚拟图书馆论点,从虚拟图书馆的功能出发考察了现实中的“虚拟图书馆”,认为目前号称的虚拟图书馆只具备虚拟图书馆的部分功能,仅仅是虚拟图书馆的雏形,对我国而言由于国情和基础的限制,虚拟图书馆的大量出现并非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虚拟图书馆的含义及特征,分析了构建虚拟图书馆的意义,并探讨了虚拟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 ,均具有图书馆的基本属性 ,其不同称谓是相对而言 ,如数字图书馆是相对于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而言。当虚拟图书馆完全承担起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承传任务后 ,它必将成为一个网络空间馆藏实体。参考文献 34。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走向。虚拟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实体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相对物,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依托。“虚拟”与“实体”并举,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根本方针。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董焱 《图书馆杂志》2000,19(2):10-12
本文在比较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三种新形态图书馆基础上,提出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是数字图书馆,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在形态、管理模式、资金筹措、获益机制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虚拟图书馆是伴随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存在形式,而且必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在虚拟环境下的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必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图书馆的人力资源问题是图书馆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对人力资源部门不断提出新要求的结果,虚拟图书馆人力资源实践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文章探讨了虚拟图书馆的人力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虚拟图书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虚拟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功能与模式, 探讨了建设虚拟图书馆所使用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它的现实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This mixed-methods study aims to characterize the appropriate structure of the academic libra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ccording to the perceptions of the faculty members who use the library and the academic librarians operating it. Two main issues were addressed: centralization versus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provision of physical versus virtual services. The study population included members of the facultie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ree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Israel and academic librarians working in these institutions. Qual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20 faculty members and 15 librarians, while quantitativ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filled by 191 faculty members and 50 librarians in the above-mentioned institutions. Analysis of these data reveal that faculty members generally prefer a concentration of materials—rather than decentralization—and they show a similar preference toward a faculty library model, a combined faculty/departmental library model, and a central library model. Similarly, the academic librarians prefer either faculty or combined faculty/department libraries, but their preference toward a central library mod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aculty members. The decentralized, departmental library model was the least favored by both groups. In addition,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faculty members and the librarians appreciate the virtual services that the library provides as well as its physical presence, although fewer faculty members than librarians perceived the latter as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 library. Taken together it appears that the preferred model for the academic libra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s of large, multidisciplinary libraries that contain materials from a variety of fields and provide comprehensive virtu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