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略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始终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一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论述的,这就把过去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方略扩大为“德法并举”的方略。把以德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决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否定,而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再次强调指出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共中央 2 0 0 1年 10月 2 4日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 :“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提…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国进一步开放改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回顾过去我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为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时代的呼唤 ,光荣的使命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  相似文献   

5.
最近,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级各类学校,更应该认真贯彻“以德治国”这一方略,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来达到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这一目的。依法治校是振兴教育的重要保证,以德治教则是振兴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将以德治教与依法治校紧密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得以全面贯彻实施。因为,德育规范为依法治校予以更完整的补充,依法治校又为德育规范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他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国进一步开放改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社会公德的教育,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能力,我校于1997年就提出“教书育人、法德交融”,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推动师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至今,我校以普法教育为办学特色,拓展德育教育,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四个发展阶段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了“学校为主、社区治学、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和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而且要求“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意义十分重大。 “以德治国”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需要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而要真正做到“以德治国”,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认真扎实地开展一系列工作。从教育战线来说,要搞好“以德治国”,就必须用“以德治国”的思想搞好以德治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就必须更加重视学校道德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更加重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重申了这一方针。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的车轮跨入新世纪之时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从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 ,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并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如何贯彻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 ,如何实行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 ,我们认为最首要的就是道德建设必须法治化。道德建设的法治化 ,既是道德建设中的新问题 ,也是法制建设中的新问题。在学术…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对祭祀之礼的自然性、岁时性、简易性、历史性、差异性、变通性等方面的认识和运用,综合了先秦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十分全面,也很独到。《淮南子》给祭祀之礼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又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戈尔丁《通过仪式》是一部日志体小说,记述了主人公从英国乘船前往澳大利亚的航行见闻。这艘航船实际上是英国乃至西方文明社会的缩影。船上的特殊环境和情景使不同乘客内心的邪恶充分地暴露出来。戏剧情景是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也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主线,起到了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一书所反映春秋时期礼制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吉礼。吉礼为祭祀典礼,包括一年四季的例祭郊、雩、蒸、尝及禳解自然灾异的祭。2.凶礼。凶礼为丧葬制度,有会葬、助丧、殉葬等。3.军礼。军礼为军旅征战之事,有训练军队,行军作战时的祭祀与占卜,战后的赏罚情况等。4.宾礼。宾礼是春秋时期朝聘、会盟的外交礼仪和制度。5.嘉礼。嘉礼乃婚嫁之俗,包括纳彩、问名、纳征、纳吉、请期、亲迎及媵婚等。另外,文中还简单介绍了春秋时期其它一些相关的政治制度,如宗法官制、城廓规模、告朔等。文章最后简单论述了周礼对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影响及礼制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时代,孔子虽然举起“克己复礼”的旗帜并且渴望“梦见周公”,但由于他的平民身份,由于周礼的僵化和保守,由于孔子在“言”和“行”方面的众多创举和影响,如创立“仁”学使周礼工具化、对统治者提出“仁”的要求、主张“举贤才”和平等、在鲁国参政和执政、周游列国、兴办民问教育事业、著《春秋》以及他在行动中所彰显的超凡人格精神等,所有这些言行使得他不可逆转地离周礼愈来愈远,直到最后彻底超越周礼,从而对当时的社会转型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经典中的性别意识最为集中、最为系统、最为完备的表述体现在有关"礼"的文献、尤其是《礼记》中。文章对《礼记》中性别意识的具体内容、理据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礼记》中的性别意识进行了评析。指出:对女性规范最多的《礼记》中仍有一些值得肯定的积极内容,如对夫妇有义与夫妇有敬的强调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认识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礼法自然,是贯穿于《礼记》中的重要礼学思想。儒家在阐释古代礼仪时认为,礼是人对自然领悟与效仿的产物;施礼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礼法自然,故礼以自然质扑为美。礼法自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亦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普遍认为,冠礼起源于父系氏族时期。但是,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因为成人礼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证据主要有:成人礼是适应族外群婚制的需要而诞生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已有成人观念,大汶口文化早期已有拔牙以标志成年的习俗,上古时期人人都须通过成人仪式,士冠礼中有冠者见母与姑姊的环节却没有见父的规定以及近现代民族学资料等等。  相似文献   

19.
对学校生活中仪式的道德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学校生活中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所在。学校生活中仪式的真正功能在于为道德教育目标服务。仪式将塑造学生对尊卑、权力的认识.进而影响对道德的理解与判断。仪式操演不当会使仪式的道德教育功能衰减。仪式经常表现出对意识形态的迎合或被意识形态强力征用,从而导致道德教育内涵的窄化。  相似文献   

20.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们在经历了这样的过关仪式后,就实现了新旧不同性质的转化。我们以此理论具体分析中国年节通过仪式的诸种表现,从年节节俗进程中,总结出年节通过仪式的三大类别:岁末时空净化仪式、过年与阈限期间的仪式及迎接新年仪式。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性,中国人年节通过仪式具有以下三种特性:(1)人与自然共同经历的通过仪式,认为在年节中人与万物一道经历时间的新旧更替过程;(2)家族集体经历通过仪式,中国人在时间过渡仪式中重视家族家庭集体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意识;(3)世俗与神圣交融的仪式情境。在年节通过仪式中,人们没有进入所谓纯粹的神圣境界,人们将世俗生活与神圣仪式融合为一,这也是不尚玄虚的中国文化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