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成为影响新闻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症.而借用契约精神的视角来分析这一现象,探讨虚假新闻对契约原则中平等原则、互惠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的伤害,从而寻求以法治的力量来解决虚假新闻问题,无疑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丁骋  李西铨 《新闻春秋》2020,(1):63-66,75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虚假新闻及其传播也呈现出新特点。作为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新闻生产过程的方法论变革,新闻“透明性”原则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不断发展。本文结合《新闻记者》2010—2018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从“新闻生产前”“新闻生产中”和“新闻生产后”三个层次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论述了透明性原则在新闻生产各阶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起到的作用,探讨了透明性原则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引入新闻工作实践对规避虚假新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陆定一同志的新闻真实观作了较为全面解读,进而联系当前愈演愈烈的虚假新闻,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虚假新闻不仅严重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而且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切实践行陆定一的新闻真实观,对抵制虚假新闻仍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当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然而,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虚假报道经常不断、失实新闻层出不穷,究其原因,除了少量是恶意造假外,大多是因为新闻采编中的方法不当,特别是没能做到用完整的新闻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5.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多年以来各种虚假新闻经常见诸各种传媒.本文分析了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提出了杜绝虚假新闻、维护新闻真实的具体措施,为提升媒体公信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贵在认真、再认真--谈谈如何识别虚假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三讲里,我们叙述和讨论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我党历史上的两次反对虚假新闻运动概括.以及当前虚假新闻的主要特点与成因。那么,应该如何识别虚假新闻呢?  相似文献   

7.
董清 《传媒观察》2015,(1):68-69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资讯的极大丰富,新闻的来源、渠道、内容、传播等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各种虚假新闻在不断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曾经的最为基本的属性,又一次次拷问新闻人的良知。本文从虚假新闻现象入手,结合笔者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在新闻报道的采、编、写过程中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05,(8):12-12
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确保新闻真实性制止虚假报道的意见》,其中,对制止虚假新闻提出了“十不准”原则。相关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存厚 《军事记者》2011,(2):10-11,14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动员部署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这是我国新闻战线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原则,确保新闻宣传工作舆论导向正确的重大行动。本期专题特别邀请新闻战线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一线采编人员,就新闻打假的势在必行与持久不懈、剖析虚假新闻的根源起因与世态百相、思考新闻打假的具体举措与日常规范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新闻打假警钟长鸣、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打假战役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虚假新闻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它的出现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是必须铲除的毒瘤。  相似文献   

11.
2016年第1期的《新闻记者》杂志第14次推出了年度十大虚假新闻评点,列举了2015年10件各媒体转发较多、影响较大的虚假新闻典型案例。评点说,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造成虚假新闻的首发源头。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更应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还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更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然而,我们在具体办报过程中却惊奇地发现,身边“潜伏”的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虚假新闻仍然屡禁不绝,时有反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应强烈。本刊编发的这组文章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杜绝虚假新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工作中,特别是各级地方新闻单位,历来重视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编采人员强化新闻真实性意识,坚守新闻真实原则,还通过"三贴近"等多种形式,不断要求编采人员到基层,上一线,实事求是做好新闻编采工作,努力杜绝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双重视角反思既有虚假新闻研究中呈现出的理论盲视,并结合相关虚假新闻的量化描述和最新个案,探讨了虚假新闻的形态学、社会基础以及规制问题.提出虚假新闻的存在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基础,难以杜绝与根治,但可以透过构建有效的虚假新闻规制体系来控制其泛滥,消除其负面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为媒体的转型注入了活力,网络媒体在带来全新信息传播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陷阱,从而导致了虚假新闻的产生.而在虚假新闻的陷阱当中,又以情绪、情感陷阱为典型之一.本文将从新闻专业原则、信息把关机制和媒体精准定位三个方面着手,以情绪、情感陷阱为对象,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从新闻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虚假新闻和新闻便相伴而生了.无论是横向比较中国和世界各国,还是纵向比较历史和现在的新闻界,都可以看到虚假新闻的影子.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还造成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和受众的不安.本文将以2016年虚假新闻为例,分析其类型特点、出现原因,并力求给出具有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虚假新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05,(7):5-7
一、充分认识虚假新闻的危害性,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姜军(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杭州新闻战线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认真总结制止虚假新闻报道的经验与教训,剖析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对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逐一进行梳理,整理出带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和事例,对问题的表现、存在的原因等作了分析归纳,解剖阐释,形成共识。这几年,市委宣传部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加强指导,以疏代堵,本着尊重群众知情权,增强信息公开度的原则,积极主动、及时疏导,力争在第一时间客观准确地公  相似文献   

20.
牛新权 《传媒》2018,(11):90-93
网络媒体的普及式发展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产生频度、传播范围及其负面影响,使得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爆炸式增长,同时,AI等新技术被引入资讯分发环节也导致大量虚假新闻通过机器分发出现在读者眼前.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网络平台上虚假新闻泛滥的趋势,新媒体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新媒体编辑)需要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