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如今人们已经悄然的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此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基于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诉求上,广播电视媒体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思路。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以及主要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新诉求进行探究,最后提出一系列的发展建议,希望本文对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并最终促进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产品生产工作以及新闻传播工作,都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新闻生产技术的革新,既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机遇,也为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推动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生态为出发点,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与写作工作面临的要求,以及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水平,为了适应大众碎片化的新闻获取习惯,新闻的更新与媒体的迭代也在快速发生着.新时代的媒体人既要捕捉到身边媒体环境的瞬息万变,还要以更专业、独特的视角切入新闻本身,用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吸引读者.本文对新闻采访写作中的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新闻有着独特的写作特点,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要不断改进与创新,这样才不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进而实现长足发展,提高影响力与传播力。本文对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特点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王斌 《采.写.编》2021,(11):143-144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工作呈现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及其优化路径做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工作产生的变化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推进新闻写作工作得以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的写作模式以及传播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当前信息获取的需要。因此需要新闻写作积极顺应新媒体的需要,改变写作方式。本文就新媒体新闻写作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推动新媒体下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与传播方式。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作为单一新闻传播方式的局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网络新闻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沟通桥梁。媒体人要积极创新新闻编辑理念和方法,重新定位新闻写作,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推动新闻传媒的发展。本文围绕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写作展开讨论,从新闻写作、受众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写作与传播的影响,进而概括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方面,以促进新闻写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贠军娜 《采.写.编》2021,(10):138-139
新媒体时代,信息呈现海量化态势,渐次改变了社会大众的阅读习惯,广播电视新闻原有的写作模式受到冲击.为此,广播电视新闻理应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写作理念、改变写作模式,才能化危为机,形成新的收视热点,占领舆论高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催促着教育方式的更新。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传统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欲望。微博作为当下最为典型的交流互动方式,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分析微博教学的特点与功能,探究微博教学在现代新闻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微博教学的互补,促进新闻写作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报纸新闻写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提升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质量,本文从拓展新闻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和语言,重视动态报道,优化角度和凸显新闻要素,强化超文本写作,创新写作思维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写作的特点,以期促进稿件质量的提升和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制约了传统新闻发展方式。就新闻写作而言,传统媒体能够将新闻文本进行有效传播,但随着新媒体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新闻传播方式产生变化,写作方向也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本文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针对新闻写作的困境进行分析,力求寻找新的突破办法,促进新闻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波 《传媒》2016,(18):62-63
新媒体新闻漫画指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具有新闻色彩的漫画,是以新媒体数字技术为支撑,对社会热点展开报道的图像语言.新媒体新闻漫画具有艺术性、评论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及时性等特征,其中艺术性属于价值体现,评论性属于核心思想,真实性属于基本要求,趣味性属于点睛之笔,及时性属于生存法宝.新媒体新闻漫画是传统新闻漫画的一种延伸,它有效丰富了新闻漫画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渠道,让新闻漫画创作主体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社会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传播,让受众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媒体接收信息、表达观点,网络为新闻漫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新闻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局限.因此,探讨新媒体新闻漫画视觉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对漫画新闻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效东 《新闻传播》2024,(6):118-120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主要指的是基于深度分析读者特征、需求的条件下,结合新闻内容,利用好写作技巧,迅速抓住受众兴趣,让受众形成持续关注黏性。从本质上来说,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仍然是写作,但是编辑与写作的概念得以延伸,除了需要撰写文章之外,还需要对受众进行分析,做好市场细分,明确写作目标,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突破传统编辑与写作的范式,实现多媒体元素的动态呈现,促进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编辑与写作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媒体行业而言既是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新机遇。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写作方式必须要发生改变,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与写作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所掀起的浪潮前所未有,如今媒介形式不断拓展,新闻的生产写作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本文将通过具体分析智能媒体时代中机器新闻写作出现的应用以及特点,探讨机器写作对传媒行业冲击与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应对当下智能媒体时代,为新时期的传媒行业提供一些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推进了新媒体的发展步伐,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新闻报社面临了严重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向前发展,使得草根编辑逐渐兴起,并且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此,报社编辑在这一生存环境下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要增强一定的读者意识.文章首先对新媒体时代进行简要的概述;接着,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社编辑的生存现状;最后,文章就新媒体背景下报社编辑增强读者意识的方式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要写出好的新闻,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采访是一个获得新闻素材的过程,获得的信息越多,越全面,越直接,在后期写作时就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依然能够站稳脚跟,这与传统记者扎实的采访功底分不开,他们综合运用多种渠道获取新闻素材,最终将精彩纷呈的新闻报道呈现报端.如何有效管理与运用新闻素材,考验着每一个传统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对新闻而言不单是多了一种传播的渠道,新闻的表现形式也因为它的出现面临着变革。在兼容并蓄、共同进步的媒体发展中,广播新闻的写作、制作可以从网络媒体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 新媒体为新闻写作带来了一个新概念,那就是利用网络超级链接技术的“超文本新闻写作”。所谓超文本,一方面指通过超级链接可以使信息之间产生联系,另一方面,也指信息形式可以多媒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非虚构写作方法基于新闻事实而开展的写作报道活动.①2003年,以《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采写的《举重冠军之死》为代表,非虚构写作以“新闻特稿”的名义正式进入新闻实践场域.②在随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虽不断遭受质疑,但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浪潮,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不仅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的新闻生产实践,也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林贺 《新闻传播》2010,(7):12-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写作课的讲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教学活动与业界实际要求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作为授课老师.笔者利用自己曾做过十几年新闻记者和编辑的优势.结合新闻写作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在新闻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贴近社会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新闻写作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各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对于新闻媒体也是同样的,信息技术的融合促使了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突出特点,能够转变我国社会舆情的表达方式.本文将从新媒体新闻的演变分析以及社会舆情表达探讨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