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回族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一部分,回族汉语的规范是我国新时代语言研究和语言规划的不应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度、通行度高和较高的回族汉语词语,当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对规范度、通行度较低的词语,应选取频率高的词形和保留一些不同来源的词语。  相似文献   

2.
崔国明 《语文知识》2001,(10):36-38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就连有些词语的用法也正在突破原有的框框,向着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的词性、色彩、用法等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使用有些词语时,往往打破其常规的用法而进行超常规使用,这就是词语的非常规用法,而且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如果把这些词语的非常规用法概括起来,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名词当作谓语用在文言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如“范增数目项王”“二月草已芽”等,因为这是名词活用情况的一种;而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语法书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动词或是形容词。但  相似文献   

3.
伊犁汉语方言和分布于南疆的汉语方言同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伊犁汉语方言是新疆的“土著”汉语方言之一.伊犁虽非汉民族的发源地,但从古代起,汉民族就在伊犁定居并繁衍生息,伊犁也就有了历史悠久的汉语方言.虽然当时的伊犁汉语方言与今天通行于伊犁地区境内的汉语方言有一些区别,但是联系是很密切的.有的专家认为伊犁汉语方言是在陕西回族所说的中原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的基础的确是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但又不同于关中话.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融汇其他方言如湘方言,吴方言以及北方方言其他一些次方言的词语,又融入其他民族语言大量借词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阿拉伯语、俄语词语而形成的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一种方言.伊犁汉语方言在多方言,多语种共处的语言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兼收并蓄成为一种异彩纷呈、样态特殊的方言.它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更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词语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承传性;二、融合性;三、变异性.本文试对这三个特点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4.
马晓玲 《现代语文》2010,(5):112-113
回族汉语中有许多用语是回族特有的,这些特殊用语是回族生活用语的主要部分,体现着回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它们是不能简单地和汉语通用语对译的。随着文化的相互渗透,这些生活用语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或者说它们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5.
以利用汉语通语中旧有词形,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以及凡回族使用而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中未曾检索到词义为标准,界定回族自创词,并将这些词语作了释义,以期为词汇史的研究和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引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在特定时期、特定语境和特殊群体中使用的一种新的交际语言.在网络语境中,网络词语与传统汉语词语相比,意义和语用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词语甚至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7.
新词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出现的,形式、意义、用法三方面中至少有一个方面是新的,用来交际的词或短语。新词语与词汇体系中的既有词语处于动态的转化过程之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行业词语与新词语的交融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新词语与流行语的区别是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地域的广泛程度等。汉语新词语是汉语词汇体系的一部分,是汉语词汇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日语汉字词语是现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由古代中国传播到日本的,现代日语中运用的汉字词语在日本经过了1000多年的发展、衍变,相当一部分的汉字词语运用与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日语中使用的常见汉字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图为日语学习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搜集的汉语中的死亡类禁忌词语为研究对象,从汉语中的死亡类禁忌词语的分类、构词方法、使用状况和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帮助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一特殊种类的汉语词汇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减少汉语交际中的误会和尴尬。  相似文献   

10.
"双X"类词语的广泛使用是近年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一个特殊现象.现在很多学者把一些词语中的"双"看成一个类词缀,认为它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双"所构成的词语分别具有名词性、区别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特征.例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汉语中字母词语的使用呈急剧增长的趋势。字母词语的产生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社会和文化现象。字母词语的出现是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年青一代对新颖表达形式的追求和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对汉语的冲击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英语作为优势语言,构成了汉语中数量增长最快的字母词语。字母词语的使用是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的,必须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因此应持谨慎的态度,从而保证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詈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词语,它与某种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而成为透视这种文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对汉语中诅咒人“死亡”的詈语作出分析,认为这类詈语包含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反映了他们的生死观念。通过对这一类詈语的分析研究,意在显示汉语詈语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使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而互联网的普及导致网络语言现象的出现。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生词汇,很多人因此担心汉语的纯洁性将会受到影响,并认为这是对传统语言的破坏、颠覆。对此,语文教育工作者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惊小怪,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4.
字母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词汇现象。汉语字母词有四种构成类型、两大特点。字母词的出现是语言动态变化的一种表现,主要有四个原因:与国外的交流,引入了许多新生事物;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大众传媒促成了字母词的推广;追求时尚和崇洋的心理加快了对字母词的吸收。同时,在字母词的使用上要注意滥用和误用。  相似文献   

15.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民族大学藏族、蒙古族和回族共120名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文化适应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文化适应能力较弱,但渴望实现文化适应的热情极高;藏族学生适应能力明显优于蒙古族和回族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年龄差异对其文化适应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汉语使用率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的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高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族女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较低,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的歌词从日据时期的初创期开始,就从未能够脱离开汉文言与国语(白话)的影响,这些歌词大多是文言诗歌的旧体形式(如对偶、押韵、长短句)与新文化新思想的结合体,并且大都采用文言、国语(白话)与方言语汇的交杂并用的书写方式.台湾早期的闽南语流行歌对此后台湾文坛的歌词创作有着持续的影响.据此可看出作为中华区域文学的台湾方言文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8.
回族经堂语中存在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与共同语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将这部分词语的词义阐发出来,有利于词典的编纂与回族经堂语典籍的研读。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委婉修辞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作为古汉语中一种常见话语模式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它的文化特征。委婉修辞常用的表现方式有谦敬语、避讳语、迂回语等。谦敬词语包括谦敬称谓和谦敬副词,合乎古代礼仪的规范,是礼仪文化的反映。避讳是言语有所禁忌的表现,呈现了古人在语言运用中追求雅化、人情化的审美倾向。迂回语的使用是古人言语智慧的反映,曲折婉转正是其合目的性的策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汉语书面语临时使用的英成分被叫做语用性英成分。这种成分有着独特的表达功能。人们临时使用英成分能收到表意准确、表达简练和幽默、委婉、形象的修辞效果,同时能显示语言新潮。这种用法的社会基础是汉民族总体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