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媛 《新闻世界》2012,(8):81-82
从2003年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推出大型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之后,民生新闻便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的独特优势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2009年,安徽生活广播在我省首先推出广播民生新闻,主打海量的民生资讯、为老百姓服务的民生热线、替老百姓分忧的监督平台。不过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广播民生新闻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已经满足不了听众的需求了,这时候就必须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追求创新。本文围绕媒体在表现手法,以及内容、形式这三个方面浅谈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由于立足于本地的贴近性和亲和性,深受其当地观众的欢迎,广播应大力拓展民生新闻的报道空间,打造出民生新闻的名牌栏目,铸造出频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面临传统强势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夹击,民生和细节是广播新闻的优势所在。在高校广播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民生意识和细节意识的培养,至少需要从民生视角、民生新闻呈现形式、细节把握能力这三个方面着重进行培养与训练.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对广播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是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报道对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近年来受众较为关注和喜闻乐见的新闻题材之一。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加速,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广播类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同质化、泛娱乐化等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公信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唯有通过改革创新,推出更适合百姓需求,更容易接受的民生新闻作品,才能不断提升广播媒体的社会认可度,实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如何调整民生新闻以适应当前形势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市场对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存在许多发展困难,本文就如何开展广播民生的自我定位和运行监督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韩远 《记者摇篮》2007,(9):52-53
"民生新闻"在广播新闻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广播新闻"你播我听"的单向传播局面,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广大听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当今是发达的信息时代,为媒体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广播编辑对本地新闻的筛选变得十分重要。广播新闻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像报纸新闻那样作长篇幅的深入报道。所以对广播而言,什么新闻可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百姓幸福指数,民生变化等等,就需要采编人员对新闻进行鉴别、选择,在大量稿件里筛选出优质的新闻,以保证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处于全媒体融合的社会整体背景下,传统广播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内容与手段无法满足民众所需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所以要想促进传统广播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转型与升级的道路。广播民生新闻要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实情将主旨由民生报道转变为民生服务,并提升对各类大数据信息的应用。只有如此,才可在保持与社会发展一致的基础上借助有利资源成功转型并升级。  相似文献   

9.
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点在于诉诸于听觉.本文从广播"听"的规律、"听"的特性出发,分别对广播新闻写作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行文顺畅"等若干方面提出思索,强调广播新闻写作必须注重"听"的艺术,让受众充分感受广播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的宣传任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电视业的民生新闻提得比较响,广播业的民生新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相似文献   

11.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民生新闻要想突出重围,首先必须找准定位。民生新闻报道,需要遵循"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这一原则,还必须遵循广播新闻的规律,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好听"。因此,广播民生新闻的基本定位,就是要取平民视角,做到好听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安徽生活广播对频率重新定位、节目重大改版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探索广播媒体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新途径。安徽生活广播把民生新闻作为核心竞争力去打造,以期符合党中央对民生的关切以及贴切转型中的安徽省情,更好地满足听众的诉求,反映百姓心声。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国广播新闻坚持精耕内容、服务民生,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并逐步形成了广播新闻的全媒体传播业态。其内容生产方式全面创新,表达文风贴近民生,传播渠道多元丰富,跨媒体合作及线上线下联动,成就了广播新闻发展的全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新闻由单一的大新闻细化了,包括:时政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法制新闻乃至是民生新闻等等。河北电台经济频道今年开播的《百姓30分》,从广播的内容到形式变化上又开了好头,可喜可贺。作为广播人,只有求新求变,转变以往办节目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新闻媒介的竞争中,电视的直观性显示出强大威力,广播必须在“听”字上下功夫.龙岩人民广播电台着力“走转改”,跳出篱笆井底,走到基层,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说百姓关心的事,立足本地,致力民生,本着不断强化其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功能,全方位扩展民生新闻的题材范围,使广播的民生新闻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安徽生活广播对频率重新定位、节目重大改版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探索广播媒体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新途径。安徽生活广播把民生新闻作为核心竞争力去打造,以期符合党中央对民生的关切以及贴切转型中的安徽省情,更好地满足听众的诉求,反映百姓心声。  相似文献   

17.
郑珑 《东南传播》2016,(6):137-138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这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厦门新闻广播在发挥广播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直播节目平台,加大民生热点直播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刘静 《新闻前哨》2001,(11):43-45
随着电视的兴盛,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陷入了困境,“广老三”的称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播的尴尬。有人认为广播的衰落是由于电视声像传播手段的优势,我认为不尽然。否则如何解释广播这些年在报纸面前也“直不起腰杆”?广播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发挥出广播的优势。 广播的优势是什么?是“快”!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手持移动电话的出现和普及,广播在传播技术手段上比电视理应更快、更经济、更简便。但是,这些年由于一些非技术性原因,广播的“快”不尽如人意。人所有的你没有,你所有的却又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广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方妍 《今传媒》2015,(4):96-98
现场报道能给广播受众较强的现场感,突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因此,做好现场报道是对每一位广播记者的工作要求,也是自身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本文讨论的民生新闻、会议新闻是较常见的两种现场报道类型,笔者就这两种类型的现场报道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以达到增强新闻报道效果,更好服务于广播受众.  相似文献   

20.
时下,受众接受新闻的渠道可谓繁多,新闻传播方式也不断出新。在都市报的快餐式新闻,电视媒体“民生”新闻、调查新闻的强力冲击下,广播新闻在传播上的优势已大不如前。要提高广播新闻的到达率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