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样式,它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学搭建的新型平台上进行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引发了文学创作和消费接受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创作主体的群体自由性、本文生成网络化、传播媒体便捷化、消费接受快餐化是网络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最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学早已和精英文学分流,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具有不同的质。同时,在审美情趣上,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也各执一端。精英文学是重理的,而大众文学则是重情的;精英文学是可敬畏的,而大众文学则是可亲近的。所以,大众文学是不同于精英文学的一个独立的品种,而不是一种品位。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学的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大众文学”这是当今文坛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 ,然而却是使用得最为含糊不清的概念之一。有人把大众文学称之为工业文学、消费文学、流行文学、商业文学、通俗文学、俗文学 ,不少人甚至把它与民间文学、市民文学、平民文学、群众文学等概念相互等同使用。笔者认为当代大众文学的大众是一个现代意义范畴的概念 ,它与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俗民(folk)概念截然不同 ,它不是指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平民百姓 ;也与政治学意义上的劳动人民、工农兵不一样 ,它不具备阶级性特征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人”或“占人口大多数的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朝代更替作为文学发展阶段划分标准的传统方法是不科学的,它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果以文学的表达方式及其所呈现的基本形态来划分,中国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口头文学阶段和书面文学阶段。而口头文学阶段因缺少实证材料无法进行历史性清理,因此只能把重点集中在书面文学阶段。现行文学史均采用这样的叙事策略。如果以书面文学主流文体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实现这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媒介为依据,中国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贵族文学时代、精英文学时代、市民文学时代、大众文学时代。这些时代虽互有交叉,但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文体,有特有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有不同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艺术只能为他人和通过他人而存在"的观点,从社会基础、生产机制、营销策略三方面分析大众文学繁荣的原因,认为变化了的文学受众、符合受众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的生产机制,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当代大众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纯文学应正视受众变化这一现实,在生产机制,特别是营销策略上向大众文学借鉴,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学的畸形消费现象批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论证了文化消费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之后 ,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世界之交八九十年代大众文学中的畸形消费现象进行清理和批判。论者认为 :首先 ,是社会生活中的商业趋利主义导致了文化消费中的“伪大众”现象 ,并由此及彼辐射到了整个文坛而使精英文学出现了不应有的“偏至”;其次 ,是西方后现代的享乐主义原则与中国本土俗化思潮的一拍即合 ,不断地催生了大众文学中的“玩”与“性”的畸性文本 ;再次 ,是大众传媒的感性介入方式加速了文学的精神消解 ,致使大众文学中的形象蜕变成为纯粹的直观和非体验的反美学表演  相似文献   

7.
在百年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大众文学走了一条吊诡的路线。新文学发生后它被贬抑而至边缘化。革命文学及左翼文学诞生后,尤其1942年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大众文学的艺术形式成为新的美学追求。在当代文学发展的60年间,大众文学基本分为两个时期:前30年是一个对大众文学的转译和政治文化赋魅的过程;后30年则是打破文学一元化、大众文学渐占上风并祛文学政治文化之魅的过程。大众文化/文学的众神狂欢的时代在世纪末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下里巴人”辨——毛泽东大众文学观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起了“下里巴人”,表达了他关于大众文学的观点。在他的心目中,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一样,都是文学品种。他认为:我们既需要“高级”的大众文学,同时也需要“低级”的大众文学。他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引导大众文学汲取精英文学的精华,沿着从“低”到“高”的道路前进,而不是蔑视和摒弃它,或者把它引上精英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商品经济背景下,大众文学如飓风般吹袭着文坛,精英文学或且战且走地退向象牙塔,或无奈地被大众文学招安;而大众文学却在吸纳精英文学优势因子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品位;这种文学语境下大一统趋势在《狼图腾》和《藏獒》这两部作品得到了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文学范畴内的文本生产成为当今文学研究一种可以接受的条件。占据此类文本生产前沿的当属大众文学,相对于其在西方文学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日渐成熟,俄罗斯大众文学仍然处于一种解释和理解阶段,成为苏联解体之后一种特殊的文学交流方式。既隐含着文学本身的特质,又代表文学跻身于当代俄罗斯千奇百怪的文化研究中,成为一种文本生产的机器,文学婉转地成为了一种别样的生意。  相似文献   

11.
由近代报刊形成的文化和政治批评的"公共空间",显示了现代文学发生时的社会文化状态,文学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采用适合于公共空间的话语方式生产和传播着文学。发生期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学传播方面表现出传播媒介报刊化、传播范围趋于广泛化、文学的社会功能被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以艺术作品和设计产品形象为中心的艺术传播来说,占据重要地位的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艺术作品和设计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以独特的传播形态表现和完成的.在后工业社会中,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科技高视阔步导致了合法化危机.这一状况反过来深刻地规范着人类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导致一种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的倾向.因此,在后现代思潮下的艺术传播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下的文学创作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存在着与传统文学较大区别的特征.大众文学在网络环境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及演变,其从传统的文学特征向着互联网环境属性进行着快速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大众文学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别,从最初免费阅览到现代专业付费阅读以及专业的网络文学阅读网站、机构的方向不断的发展.了解大众文学在网络环境下价值观的变化有助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本文就大众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价值观变化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大众文学发生的外部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所带来的消费与日常文化环境的变革,其内部动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新时期文学(后现代)思潮颠覆与重构的文学姿态,文学启蒙与反启蒙的救赎与重新抉择,"不、非、反"反叛的文学实验及"怎么都行"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15.
决定大众文学品质的,不是创作主体的身份、地位和生活阅历,而是与精英文学创作主体不同的独特的创作心理和思维方式,这就是:线性想象,扇形心理,以及表现欲望等。要做到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真正融合是不容易的,这种融合也没有必要成为文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是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它通过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促进改善生产系统全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状况.EPR的主体主要是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以及政府.政府在EPR中的责任表现为: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倡导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三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是一依托于载体的文学。网络这种载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形态和特点。相对于传统文学形态来讲,网络文学具有传播上的自由性、文学活动中读者和作者的对等性以及作品与生活的同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兰元  邢万里 《华章》2007,(10):193-193
研究探讨网络新闻写作,与传统新闻学在研究探讨新闻写作一样,都是从了解网络传播的特点入手.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的特点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时间的自由性;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前30年的潮汕文学,是抗战以来潮汕大众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它将潮汕大众文学推向一个高峰。其发展的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都以工农兵文学尤其是农民文学为特色,是翻身农民的纯真感情和政治热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潮汕民间通俗文学形式与革命文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尽管这些创作成果是在文学的审美意识基本缺席的状况下取得的,仍不失为现当代潮汕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标。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文学业已进入"泛文学化时代","泛文学化"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文学的主流与支流各自存在,其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主流作家与非主流作家同构文学生产群体,文学生产者多元化。"泛文学化时代"的文学,危机与机遇并存,文学生产者亟需皈依文学的本质,真正的文学繁荣的曙光或许才会展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