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固执     
有阳光的日子,奶奶总是坐在门前,从她的宝贝“锦囊”中拉出一根长线,把线套在门把手上,分成两股。那长线垂下来,颜色白得像奶奶的头发。奶奶用双手捋起长线,揉顺,拉直。把线放在双手中间,从线的最末端开始搓。她的双掌在线上来回移动,那两股线在她手里就像变魔术一般成了一根。奶奶的手掌泛起红晕,印在那厚厚的透明的米黄的老茧下。奶奶又在搓鞋线,准备为我们做布鞋了。我曾经见过奶奶做鞋。布鞋面是早就准备好的,扎鞋底就比较麻烦了,但奶奶从不这样认为。她拿出扎了一半的鞋底,抽出扎在鞋底上的针,捋顺了线,放下,又“从锦囊”中拿出一个像…  相似文献   

2.
皱纹里的爱     
那年初夏,奶奶搬来和我们同住。可是我不喜欢奶奶,因为她的脸满是皱纹,一点儿也不好看,尤其是生气的时候,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就像"鸟巢"一样,让我害怕。于是,我天天盼着奶奶快点回去。但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觉得奶奶的脸特别好看。  相似文献   

3.
固执的奶奶     
有阳光的日子,奶奶总是坐在门前,从她宝贝“锦囊”中拉出一根长线,把线放到桌子上,端起凳子走向房门边,放下凳子,把长线套在门把手上,分成两股。那长线垂下来,白得像奶奶的头发,长得像奶奶绵绵的爱。奶奶坐下,用双手捋起长线,揉顺,拉直。把线放在双手中间,从线的最末端开始搓。她的双掌在线上来回移动,那两掰的线在她手里就像变魔术一般成了一撮。奶奶的手掌下部泛起的红晕印在那厚厚的透明的米黄的老茧下。我的心一颤:奶奶又在搓鞋绳,准备为我们做布鞋了。我,曾经在门缝中见过奶奶做鞋。布鞋面是早就准备好的。只是扎鞋底比较麻烦,但奶奶从…  相似文献   

4.
自从奶奶迷上了电脑游戏中的"蜘蛛纸牌"以后,我就再也不能在她在家的时候玩电脑了。有一次,奶奶正玩在兴头上,我央求说:"奶奶,您该休息了,让我玩一会吧?"没想到她挺痛快地回答:"等把这一盘玩完。"说这话时连头都不回,眼睛也不朝我看一下,紧盯着屏幕上的纸牌。我  相似文献   

5.
    
我和奶奶有一个约定,在我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带着她同故乡看看. 奶奶的老家在山东,具体是什么地方,我也没有概念,只知道她很久没有回去过了.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旧时礼教实践最为严格的地方.奶奶自幼丧母,父亲又顽固地秉承着传统思想,因此,童年的她与幸福应是毫不沾边的.出嫁后,奶奶的生活状况并没有改善,旧规矩的势头在饥荒年代中也并未有丝毫减弱.那里有奶奶忘不了的眼泪浸泡着的过去.  相似文献   

6.
我的女儿叫曼曼,十分听话.记得两岁时,她到外婆家,外婆抱着她到池塘边洗衣服,发现忘了样东西,便把她放在那里说:"曼曼坐在这别动,我回去拿东西."外婆走后,一位邻居看见了大声喊了起来;"怎么让小孩一个人待在池塘边,这怎么能行呢?"这时外婆赶到说:"这孩子太听话了,只要告诉她别动,她是不会乱动的."的确,她原地没动地坐在那里.  相似文献   

7.
正清明节前,爷爷见我回来了,就喜颠颠地念叨着:"你奶奶就盼着你回来呢!""来,我扶你起来。"我放下水果,一只手扶着奶奶的头,另一只手扶着她的腰,小心翼翼地把奶奶从床上扶着坐起来后,把枕头放在了她的背后,靠着能舒服些,可奶奶还是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我笑着说:"奶奶,我给你削个大红苹果吃,别急,可要等一下啊——"奶奶像忽然缓过神来,笑呵呵地冲着我说:"是李婶呀,你咋来啦?"我笑嘻嘻地  相似文献   

8.
回家     
十二月的冷风,带着它特有的坏脾气钻进行人们的领口中。我不住地裹紧围巾防寒。与爸妈坐在候车厅内,我慵懒地半躺着,望着入口处一张张神色焦虑的脸庞蜂拥而入。无疑,这又是一个回家探亲的高峰。我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不把奶奶接到上海来一起住?我们每年都要挤车去看她,多麻烦啊!"爸爸摸着我的头,说:"那里才是奶奶的家,她住惯  相似文献   

9.
我的奶奶不高,只有一米五,长着一头银发、一张圆圆胖胖的脸.一双眼睛总是眯着,让人感觉特别慈祥.我的奶奶唠叫、和气,这和其他老人没什么不同,可是她却拥有一个别的老人不具备的特性——好记性. 平时,妈妈总夸自己的记性好,可是我觉得奶奶的记性比她好多了,很多我忘掉的事情都是奶奶帮我想起来的,只要有奶奶在,她总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料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0.
奶奶的红木柜子里总放着一个黑绒袋子 ,未搬家前 ,它是被放在另一个红木柜子里的。从我能清楚地记事时就在那里了。我从不清楚那里面装着什么 ,奶奶没有要给我看的意思 ,我也就从不过问。奶奶只常说那里面有宝贝。或许我奶奶同年代的老人都一样 ,拓着几个怪字的古银元、钱币、珠宝一类的东西都是有一些的。奶奶就曾送我一枚银元。对着银元“啊”地喊一声 ,再放到耳边就能听到金属颤动的声响 ,这说明那银元是真的 ,老人们都这样说。奶奶也把那叫宝贝。我也猜想那黑绒袋子里或许就装着些这一类的宝贝 ,可能更稀罕些罢。奶奶每日的退休津贴不算…  相似文献   

11.
"凌子,这镯子好看。"1999年7月,昆明世博园一角,奶奶指着展摊上的手镯对我说,"买一对回去,你一个,你姐姐一个。"我点点头,心里却暗想,这么漂亮的手镯,何必要给她一个。我自己留着,反正她也不知道。 回家后,姐姐迎了出来。说是姐姐,其实不过是个大我几岁的保姆。我放下行李,她接了过去,一边整理一边询问。  相似文献   

12.
每个星期五,奶奶把我接回家后,就要急着回老家。她说:“我还要赶车呢,回去晚了,车子乘不上。”而我又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了想说:“我到对面的方思怡家去吧,我会和她一起做作业的。”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手     
我从小跟奶奶在乡下长大,我熟悉乡下的每一寸土地,难忘奶奶的音容笑貌,更难忘奶奶那双因长期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奶奶的手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乡下的冬天特别冷,我们买不起生火的煤球,奶奶常把冻得流鼻涕的我搂在怀里,用她温暖的双手轻揉着我的脸,温暖着我的手。上小学了。每天,奶奶都用那粗大而又灵巧的手为我扎漂亮的小辫子,牵着我的小手送我上学。夏天,奶奶帮我驱赶蚊子,冬天,奶奶搂着我讲故事。握着奶奶的手,我觉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奶奶每次做饭时,总要翻一个小本子。可是奶奶又不识字,她在看什么呢?今天,看到奶奶进厨房,我也偷偷地溜了进去。趁奶奶不注意,我一把把灶台上的小本子拿了过来。奶奶吓了一大跳:"你干什么?吓死奶奶了!""我看看本子上都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永远有多远     
<正>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习惯了一个人静静地窝在那把有了年纪的老摇椅里小憩。我眯着眼,悠闲地躺着,摇椅"嘎吱嘎吱"地响着,我的思绪也伴随着这熟悉的声响,慢慢飘飞,飞到那些与奶奶在一起的岁月中。对我来说,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永远都是温暖的。闲暇时,奶奶总爱慵懒地躺在那把老摇椅里,听摇椅"嘎吱嘎吱"地数着细碎的时光。奶奶闭着双眼,轻轻地哼唱着  相似文献   

16.
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后园.   我家的后园里种着一棵高大的芒果树,听奶奶说,这棵芒果树在她小时候就种下了,五六十年后:才长到现在这么高这么大.这棵大树差不多有十多米高,从我记事起,它似乎就是这么高这么大.……  相似文献   

17.
悼奶奶     
当凌晨一点,我风尘扑扑地骑车与妈妈、哥哥赶到附一医院时,奶奶,我亲爱的奶奶已溘然长逝了。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奶奶静静地躺在急诊室的床上,谁也没有想到奶奶会这么快地撒手而去。爸爸说,在他一个小时前给我们打电话时,奶奶就已轻叹一声而去了。我真的无法想象,跟前这个安祥躺着的已没有生命的躯体就是那个我从小到大千呼万唤的奶奶,就是那个给我喂饭,引我玩,亲昵地叫着我“玔儿”的奶奶。摸着奶奶那双已瘦得像棍棒,血管毕露,还带着体热的手臂,我更忘不了,在我的双手冻得红通通的时候,就是这双手,用土办法把烧热的萝卜细心地体贴地擦摩着我冻伤了的地方;在我闷热难眠时,又是这双手轻轻地为我摇打着蒲扇,送我入睡。可是今天,这双手再也不能为我送出任何抚慰之情了。这双手将随着整个生  相似文献   

18.
说"鬼"     
四川丰都是驰名中外的“鬼城”,1944年农历4月16日我出生在那里,可以说是伴着“鬼”长大的。有一次姐姐发高烧,她从楼上跌跌撞撞地跑下来:“抽屉里有一个人!”这一叫非同小可,全家人提着棍棒奔上楼,可所有的抽屉都紧闭着。奶奶向姐姐移动着尖尖的小脚问:“那个人是啥样子?”姐姐回忆着:“胖——胖胖的。”“脸白吗?”奶奶赶忙追问。“白——白白的。”“戴帽子吗?”奶奶问而变色。“好像戴了。”“是不是穿的蓝绸子衣服?”奶奶惊惧。“是——是穿的蓝衣服。”奶奶双手一拍膝盖,呼天号地哭起来:“那是你爷爷呀——他看我们来了——”“爷爷不…  相似文献   

19.
前两天,爸爸从农村老家把奶奶接了过来。刚住了两天,我就感觉到奶奶和我们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吃饭时,奶奶虽然和我们在一张饭桌上,但是,她会把凳子向后拉一点儿。我们说说笑笑时,奶奶就默默地吃饭。当我们都看着她时,她就抬起头来干笑一下。妈妈劝她没事可以去小公园里散步,奶奶也不愿意出去。有时候她趴在阳台上向外看,我隐约能听到轻轻的叹息声。  相似文献   

20.
我梦想着长大,快点长大.我梦想着一个人的日子,没有喧闹,只有宁静. 是的,我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把我和弟弟交给奶奶,这就是典型的隔代抚养.我们班上有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隔代抚养不可取》,我深有同感. 我不敢说奶奶不疼我.现实中,奶奶天天骂我,说我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奶奶对爸爸期望值过高,爸爸没有达到她的期望,她失落了,就骂我出气;奶奶对妈妈有意见了,也骂我出气;甚至对爷爷有气,也要骂我.我是什么呢?是奶奶的出气筒吗?我郁闷得要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