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次在《贵州新闻出版》杂志发了稿子,都能及时收到稿酬和样刊,令人十分高兴。而最近收到该刊的一张汇款单,更令人感动不已。这次稿酬不过比平时稍晚寄了半个月,而且又是因为过年,可责任编辑却很不安,在汇款单上留下一则附言:“由于春节前工作忙,邮局寄钱的人较多,没时间排队,故稿费寄迟,望谅。”  相似文献   

2.
“文人讨债”析郭振亚《羊城晚报》上3月12日载有一篇题为《稿酬屡索不到状告<华商时报>)的文章,读后使人感慨万端。蒋峰先生近一年内在《华商时报》上发表文章22篇,计两万余字,多次登门索要稿酬,分文未得,只好对簿公堂,要讨个“说法”。我佩服蒋峰先生的勇...  相似文献   

3.
江苏宿迁日报社的编采业务“四公开”的具体内容:一是稿件编发程序公开。二是用稿标准公开。三是采访原则公开。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市里主要领导人的视察、出访等活动,报社都要派记者进行报道。采访单位和个人,要先出示证件;核实有关资料,要与主管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被采访者见面。记者不得凭人情关系单独出外采访,采访时不得收受被采访者的礼品和礼金。四是稿酬发放公开。通讯员稿酬,总编办依照《宿迁日报社稿酬发放有关规定》按时发放,一月一次。报社人员不得为亲友、熟人代领代转稿酬宿迁日报:编采业务“四公开”  相似文献   

4.
汪维国在《新闻出版天地》1993年第4期的《稿酬制度纵横谈》中认为,我国现行的稿酬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反映。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由国家采用行政手段统一制定稿酬标准及支付方式,进而从客观上否定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二是固守“稿酬是国家对作者  相似文献   

5.
关于有些报刊社对作者支付稿酬问题,笔者与许多作者一样,多有微词。因为遇到过不少“困惑”和“烦恼”。个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时间过长(或三四月、或一年半载);二是漏发(有时去信或几次去信查询才补寄来);三是不发(多次致函催问如石沉大海)。对此,时下有些报刊也  相似文献   

6.
标题莫效颦     
2月3日读石家庄一家晚报二版的一个标题———《将扫雪进行到底》 ,让笔者感觉总有点“别扭” ,这可能是“将……进行到底”这样句式的标题出现频率过多的缘故吧 ,把人实在弄“烦腻”了。不就是扫个雪吗 ,犯得着这么小题大做吗?为弄清此类标题的使用频率到底有多高 ,笔者上网随便检索了几家晚报2000年的情况 ,结果是 :《齐鲁晚报》8次 ,《钱江晚报》8次 ,《北京晚报》则多达17次。再看看这些标题的内容 ,更是五花八门 ,什么“将女足进行到底”、“将‘贺岁’进行到底”、“将‘新概念彩电’进行到底”、“将炸酱面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别再让作者“讨”稿酬楼宇然记得10年前笔者在经济参考报上看到一篇题为《累着写稿子,跪着讨稿酬》的文章,说的事情在标题已和盘托出。这种感受笔者也常有。去年一年,我这个通讯员在“老有所为”的驱使下,在各报刊发表稿件达380篇之多,自觉爬格子是一件挺快乐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了《青年记者》 2012年1月上刊登的《关于稿酬标准的调查》,颇有感触.我是个已届耄耋之年的农村土记者,这里想说几句关于“稿酬”和“记德”的浅识. 关于稿酬问题,自古至今,均有之.因为劳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力劳动,一类是脑力劳动.后者并不比前者轻松舒适,论贡献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撰写一篇有分量的稿子,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9.
一、幽默的定义 什么是幽默?幽默大师们各有各的解释。幽默本是一个外来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举个例子来说:三十年代,文学家郁达夫那时还是个穷学生,后来撰文得了稿酬,形势有了转机,一次相约好友在饭店请客。当他付款时,从鞋底抽出一张票子,好友大为不解,问他这是为何,而他则解释说:“过去这东西一直压迫着  相似文献   

10.
李响 《视听界》2002,(4):32-32
在四月份召开的“《南京零距离》及中国都市电视新闻战略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均对《南京零距离》栏目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领导和专家指出:“一般而言,一个栏目在三个月到半年后将进入平台期,此时观众对其新鲜感逐渐丧失。栏目主创人  相似文献   

11.
12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刊登一则题为《年底,该算算稿酬了》的消息。说的是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召开报刊社使用报酬收转工作座谈会,表扬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报刊,并对一些不按规定转付稿酬的情况进行批评。 读完这则消息,笔者颇为感慨,这也许是笔者在报纸上看到的第一篇专门催促“算算稿酬”的报道,虽然它涉及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失实,直接责任无疑在作者。但影响失实的一些问接原因也值得注意。“稿酬增值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稿酬增值法”,指层层加码另给稿酬。如某通讯员写的稿件,被本系统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份稿酬;被省的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一倍半稿酬;被全国性报刊采用,单位另给两倍稿酬。笔者曾到20多个基层单位调查,看到这些单位大都实行“稿酬增值法”。一些分管报道的领导同志,只热衷于报刊、电台多发本单位本地区的稿件,扩大本单位本地区的知名度,不问新闻报道是否真实。有的单位在推行这种“增值法”的同时,还规定季度、年度见报或上电台的稿件的“硬性指标”,完不成指标的扣奖金乃至工资。这种办法即使用意是“鼓励通讯员多写稿”,实际  相似文献   

13.
近日收到某报“寄来稿酬币5元”,得知自己所写一篇约500字的言论在1个月之前被这家报纸刊用。不过,这“稿酬币”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汇单或现金,而是“请”我“持此单到本报财务室领款。”面对这5元“稿酬币”,我犹豫了:我所在地与这家报社相距20多公里,往返车票虽说也是5元,  相似文献   

14.
《写作与文风》(叶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中有:“以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九月间的收文为例,……内外诸侯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件”(第67页,着重点是笔者加的。下同)之词。“诸侯”一词,本为西周和春秋时期分封各国国君的总称。自汉代以来,虽还有封王的事,但诸王不再称“诸侯”,为何到了明代,竟有“内外诸侯”之说? 书中谈到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短篇小说《半张纸》(第29页)时称作者为“十五世纪瑞典著名作家”,而作者的生卒年实为1849年1912年,两者相去几个世纪。这不能不说是个笑话。《对联集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中有:“直奉军阀吴佩孚”和“国民党联军”(第140页)等词句。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成才》杂志今年第6期刊登了一则《敬告》。全文很短,不妨抄录如下:“王永生、刘铨、张平、杨青松4位同志,我们虽然不曾相识,但是您的佳作在本刊登载后,仍想使您尽快收到样书和稿酬,盼速将详址和邮编寄:北京阜外大街34号《新闻与成才》编辑部,邮政编码100832。”这则“敬告”,着实令人感动。文稿一经发表,报刊社及时按章给作者赠寄样报(刊)和稿酬。乃是“例行公事”,天经地义。但目前也有一些报刊“只登发稿,不赠样报”、“只要稿子,不发票子”。笔者近几年就数次遭到几家报纸的这种冷遇,甚至多次去信索要也无回音。希望他们不  相似文献   

16.
《湖北日报》“读者与编者”专版自2001年1月12日复刊起,一直由群工部主办(此前一度由总编室主办),先是每月一期,半个版,后改为每半月一期,半个版。4年多来已刊发了近70期。“读者与编者”专版的编辑思想是:在报社编辑部和广大读者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为办好《湖北日报》服务,为读者服务。它是读者与编者(也包括作者)交流思想和信息的载体。专版注重贴近读者,以互动、接近、可读吸引读者,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栏目介绍”、“编辑部吹风”、“我为省报献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球报业竞争激烈,同城报业竞争更是进入白刃化。但是在澳门,任何媒体都难以撼动《澳门日报》的强悍地位。笔者曾在澳门几个报摊前分别驻足半小时,发现差不多在5个买报纸的人中,就有3人买《澳门日报》。笔者上前询问一位中年男性:“您为什么买《澳门日报》?”他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看我说:“我是澳门人哎,当然要看《澳门日报》!”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知识》今年第四期上赵鉴写的“忧愤”,读后勾起我的同情和不快! 时下,“取消”稿酬的何止赵公点名的两三家?我及周围的一些通讯员朋友每年都有10多家报刊不发稿酬的“欠帐”。恕我直言。付稿酬做得较好的是期刊和电台,报纸次之,漏寄或干脆不发的亦大多数是报纸。给作者付稿酬,是国家的政策规定,又不是用稿单位的恩赐。作品被采用,理应及时发稿酬,这是不难做到的。对待付稿酬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出版单位的工作作风。我认识一位电台编辑,她说每个月总编、主任都提醒大家及时给作者付稿酬。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1987年第一期潘敏写的《稿酬也应按质论“价”》一文,觉得似曾相识,经查,果然是抄袭之作。该文曾以《短篇与稿酬》为题刊登在1985年第3期《新闻知识》上。抄袭者不顾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把别人的“建议”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变成了自己的“建议”,真是太不象话了。希望编辑同志对这种抄袭行为予以揭露,以帮助和教育作者,维护新闻刊物的声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贴近生活,吸引读者,京山报社于1992年10月15日正式编辑出版了《京山报·半月版》。经过采编人员的艰苦努力,一年来《半月版》已编辑出版16期,总发行量达17万多份,纯收入达到7万多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增强报纸商品意识,把《半月版》推向市场 《京山报·半月版》一创刊,就直接投放市场销售,不参与《京山报》征订,让《半月版》投身市场经济的怀抱,经受市场的检验。 一是注重宣传,吸引读者。我们在《半月版》的销售过程中——开始就注重宣传:每期在一版发“本期要目”,以吸引读者;凡销售《半月版》的摊点,免费提供一块广告牌,每期提供一张写好内容提要的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