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在中土的深入传播,佛经故事虚构性与叙事性在中土叙事传统中的渗入,使得孕育在神话叙事与历史叙事母体中的中古志怪故事开始走向了小说文体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在蔚为大观的六朝志怪作品中,吴均的《鹅笼书生》因其故事奇幻诡谲,备受历代读者关注。从《梵志吐壶》到《外国道人》再到《鹅笼书生》,故事情节越来越精彩,艺术功用也由最初比较直白的教化逐渐向更高水平的艺术批判转变,经过了艺术的再加工,可读性和教化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丁玲 《职大学报》2015,(1):23-26
汉代至晋代,楚辞属赋;南北朝时楚辞与赋开始分立,梁萧统《文选》将赋、骚视作并列的两种文类,赋类仅收录以"赋"名篇之作,骚类所录皆《楚辞章句》中篇目;隋唐以降,历代总集中赋类的收录多延续《文选》的体例,但楚辞与赋的类目关系和楚辞类的收录体例,终无定法。  相似文献   

5.
从明代世情小说中可看出当时的媒妁分为官媒和私媒两种;明代世情小说中的媒妁有着圆滑、能说、有心计等共性特征;这些媒妁所呈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意义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动物,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在民间故事和志怪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魏晋志怪小说中,以动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多.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作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记载了精怪故事110余则,有鬼神精怪、动物精怪、植物精怪、器物精怪等,其中动物精怪故事就有数十篇.动物精怪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异彩纷呈,蕴意丰富.  相似文献   

7.
"离魂"小说作为志怪小说的一种由来已久,《牡丹亭》作为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对此前的离魂故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本文从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阐述《牡丹亭》与此前离魂故事的关系:其对此前的离魂故事进行归纳和总结,又从情节、人物以及时代特色等角度讨论了《牡丹亭》对此前离魂故事的发展,以及离魂题材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庄子》,原意是不值得一谈的琐碎小事。小说成为一种文体是在汉代,此时小说类似于讲故事,不够严肃,是一种地位稍卑下的文体。到了南北朝及隋唐,小说创作还是以猎奇的志人、志怪为主,内容大多脱离日常生活,语言以文言为主,比较晦涩。到了宋元时期,小说开始兴盛,这一文体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小说家,小说语言也逐渐走向白话文。之后的明清二朝则是小说的鼎盛时期,小说创作蔚为大观,此时出现了如《西游记》、《红楼梦》等传世名作。  相似文献   

9.
由《说长吉诗之怪》及《驼庵诗话》论及李贺的言论,我们可知:顾随认为李贺的杰出之处在于其极丰富的幻想,而其缺点也是在其幻想缺少现实的根基,因而其思想不成熟,技术亦不成熟;李贺诗中"感觉的交错感"与西方唯美派有相通之处;李贺诗的总体特点是"怪"。  相似文献   

10.
自小说产生后,诸家多有论述,子夏、庄子、荀子及桓谭均对其有所评价,历代正史对小说的评价等不同程度继承了诸子特别是儒家的观点。正史对小说的地位和评价以及小说在正史中的分布情况、散佚情况等,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四库全书总目》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正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集大成之作,对小说的收录、分类、评价等均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小说产生后,诸家多有论述,子夏、庄子、荀子及桓谭均对其有所评价.历代正史对小说的评价等不同程度继承了诸子特别是儒家的观点。正史对小说的地位和评价以及小说在正史中的分布情况、散佚情况等,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四库全书总目》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正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集大成之作,对小说的收录、分类、评价等均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通过拆字、谐音等手法预先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暗示的性质;一类是配合书中角色的性格命运,模拟角色的声情口吻抒发角色自我的感慨;还有一类就是作者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果然写出作者内心深处一份真正的感情与悲慨。前两类作品或技法工巧,或贴切惟肖,而以艺术成就而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要推属第三类作品,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真正动机与内心情感。作为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但把它放在中国大诗人、大词人中去衡量,就不能说它是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来说,世情小说都迥异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类小说。社会的发展赋予世情小说不少新的内涵,甚至出现一些雅俗共赏的完美之作,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雅俗整合的现代转型。世情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本文将通过对世情小说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类小说的比较,进一步探讨它们各自在艺术上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墨辩>伦理学是指在经、说、取范围内,探讨人类群体生活的行为规范、人际互动的原则、道德实践的抉择等思想.<墨辩>的伦理情境,其范围着眼于天下人,为求兴天下人之利.其统合主客的价值论,以"义"为标准,以"义"为道德判断的根据.不但看重行为主体之动机,也重视行为实践之成效.面对天下人,可分为伦列之爱、平等之爱、志功为辩之爱、及牺牲之爱.其中,最高情操的牺牲之爱,为墨家摩顶放踵之兼爱精神的表现.于道德实践中,<墨辩>伦理学十分重视两而勿偏之"权";利害的权衡,必须对未来事态发展的可能性加以把握、评估、比较.并以"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为原则作取舍.<墨辩>伦理学有助于现代伦理生活之省思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传统小说狐精题材中的狐精形象在唐宋传奇中已初现女性的思想情感 ,特别是妓女的特征。宋代以后 ,这种生活生机勃勃的狐意象更多的为妖魅所代替 ,真正使狐之情从形象到内涵有重大突破的则是《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其艺术化或小说化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断裂。这一历史空白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和一定时期的学术主流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演变上,具体表现为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附庸地位和旷日持久的理论偏离;在时间距离上,自商迄汉,神话的故事结构和文体形式一直未获独立并处于逐渐消歇状态。中国神话小说化的历史断裂即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应至魏晋六朝志怪故事的旁逸而出才宣告结束。承认这一新的认识和观点,分析造成中国小说历史空白的历史的、文化的和学理的因由,对于研究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的发展、演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千唐志斋藏志》存唐志之纪年未详者10方,考得年代可确知及约知者凡五,计;《孙公亡妻李氏墓志》为大中九年;《郑鲁墓志》为元和十五年或长庆元年;《元衮夫人张氏墓志》约为元和中后期;《苗含液墓志》约为天宝间;《杨公……志铭》残志为贞元二十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宋书》和《晋书》之《五行志》部分六点的对比,对其中一些谬误部分进行校正和论证.文中引用俗字和古例来推知文字的发展演变,从汉语中角度对这两部史书的五行志部分的语言文字作以考证整理.  相似文献   

19.
工会志不宜设<工人状况篇>(章)或<工人运动篇>(章),这主要是因"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的内涵和外延超出了工会志的记述对象,犯了领属不当的逻辑错误.要提高工会志的编纂质量,必须"先求分目之允",使篇目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二者兼备,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代表的体例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