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兴起,理性思考的热潮也逐渐蔓延到历史学中,人们开始热衰于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由此20世纪上半叶,文化形态史观名声大噪,以汤因比的成就最为显著,随着文化形态史观的提出和兴盛,将全球各地的文明平等看待的文化形态史观代替了从前的西方中心论。文化形态史观给历史研究所带来的进步显而易见,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看法。然而自汤因比后,文化形态史观却再无建树,本文着重分析文化形态史观中关于文明成长动因的阐释,从而探讨文化形态史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张东荪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政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的民主教授.与同时期的思想家相比,他较早地关注到了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唯器史观”.他的“唯器史观”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用利用、需要和器械这几个核心的范畴说明了社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三者的关系中,需要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决定器械和利用,器械和利用满足需要.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和器械的更新,并实现了对各种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包括不少关于宗教的思想.这些思想既是对教育的继承,也是对教育的发展.他提出教育为宗教国家服务,促进教育改革,从而改造社会;以积极的宗教思想作为教育内容,引导人们学习进步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利用宗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并劝说人们受教育,使其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4.
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是对宗教道德适应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而进行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规整。宗教道德价值本身具有的复杂多变性需要我们对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问题认真观察、深谋远虑。在社会主义社会 ,对宗教道德进行调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宗教道德的社会调适落实到实际道德建设中 ,就是要积极引导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相适应 ,使之适应于全球化时代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历史需要。当前在实践上的主要要求是 :做好社会调适的具体引导工作 ;正确认识和评估社会主义现实宗教道德问题 ;加强对宗教道德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竞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育功能作历史梳理,力图澄明通过竞技达到“育人”这一目的有其规律可循.首先论证了古希腊竞技在“战争竞技”、“政治竞技”和“宗教竞技”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培育“完人”的教育模式;其次论证了中世纪基督教背景下竞技与宗教之间的张力关系、宗教教化下由“野蛮”到“文明”嬗变的骑士精神,及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的骑士精神的本质;最后指明了以奥运宗旨为标志的竞技教育由萌生到明晰的标志性的历史节点.文章同时指出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竞技不仅始终发挥着对人的诸如宗教、战争、政治等教育功能,同时也在发挥着对“完整人性”的培育作用,这些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构成了竞技得以存在、发展与繁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果戈理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但学界对其宗教思想知之甚少。研究果戈理的宗教思想可以更加深入理解他和他的文学作品以及俄国当时的哲学、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派小说的殿军人物,张爱玲对海派小说强烈的认同感和地域、时代经验上的共鸣,使其耽溺于海派传统;但她又能打破海派的言情模式,在对都市文明的反思之上建立了“苍凉”的文学史观,塑造一系列“不彻底”的人物形象则又对海派传统有所超越。张爱玲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对“都市民间”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9.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一直被广泛地思考和讨论,在经院神学和近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上帝存在的问题不仅成为宗教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宗教哲学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将在他以前的种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都归入到三种证明--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中,通过三个方面一步步地演绎他对传统...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宗教观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他比较重视宗教对坚定人的信仰、净化人的心灵的积极作用;中后期较多指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麻醉人民的消极后果.但终其一生,鲁迅从未对宗教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文类”是文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范畴之一.比较典型地而且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是两种传统文类史观:一是文类代嬗观,二是文类等级观.主体间性要求我们关注主体间的交互对话,可以形成对传统文类史观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以一种被他称之为"宗教精神"的信仰来直面"生命盼偶然"和"苦难的无常",认为只有通过生命精彩过程的创造才能带来生命的超越和灵魂的救赎.他的宗教精神超越了佛教的虚无灭欲,超越了基督教中神对人的拯救,找到了用爱的力量来完成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宗教学是一门研究世界诸宗教及宗教现象、宗教本质、宗教功能、宗教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与研究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一般规律的旅游学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但实质上并非如此,纵观学术界的研究情况,学者们对宗教旅游、宗教与旅游关系等方面的诸多研究恰恰揭示了宗教学与旅游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微妙的、密切的联系.鉴于此,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的“旅游+”理念作为视角,探讨宗教学与旅游学的分途与相遇.在此基础上,以“旅游+宗教”的逻辑提出“宗教学+旅游学”的范式,进而明确提出宗教旅游学的概念,即宗教旅游学是研究宗教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一般规律的社会科学,其应隶属于旅游学范畴,是旅游学的分支学科.然后试图建构宗教旅游学学科体系及研究范围,这对宗教旅游的研究、宗教旅游学学科的创建都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宗教人类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是宗教学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宗教人类学根据其研究重点和走向的变化大体分成三个时期,在其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本文主要对宗教人类学对于教育领域中的多学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民族教育政策,无神论教育,师生关系,偶像崇拜等问题的启示与影响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文史观或人文视角不应该是被漠视的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属性规定着人文应成为决定一部作品价值和入史地位高低大小的重要参考标准。人文史观摆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已有史观线性思维的局限,具有更强的涵括力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雷达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注重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和精神向度,坚持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的文学史观,指出文学批评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温和宽厚,但对当今文坛的病灶也绝不姑息。他的批评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宗教的正确选择.宗教利于社会和谐有八项功能.我国宗教是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资源.在优越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其社会功能总体上更多的是以它积极性一面表现出来,尤其是时社会稳定有较好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藏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主要见于部落法规、生活禁忌、宗教教义中,其内容包括珍惜生命、尊敬自然等,其间还蕴涵着与现代生态文明相接榫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深入认识、挖掘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摘选其中的合理成分,必将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制度伦理建设,尤其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对于“民国文学”的思考已从观念设计层面进入到文学史编撰的具体操作阶段.借鉴年鉴学派的总体史观有助于建构起总体文学史的框架.在跨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展开文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交流合作,是丰富文学研究的途径.问题史作为方法论核心,启迪着学界调试探索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