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有效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文字的熏陶,学习语言文字的赏鉴,提升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度。从品读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用心斟酌的字词句段进行反复咀嚼、品析、吟诵,品读出意境,品读出情味,品读风景之美,感知语言之美,赏析结构之美,赏析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2.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  相似文献   

3.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   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   ……  相似文献   

4.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语文学科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把文本读得有深度,才能快乐地享受文本之美。咬文嚼字——感知语言美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却语言凝炼、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这些作品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陶冶情感、提高鉴赏能力的好素材。我们要善于在阅读课引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个性品读、对比品读、重点品读等方法,使学生读出词语的之真、之妙、之广,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想象,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不需面面俱到,而应注意语言文字、学生主体认知行为、教学状态中的模糊性特点,巧用模糊性、朦胧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意境美,享受语文审美乐趣,实现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鉴赏力。一、研读语言文字,认识文本模糊性阅读需由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可体悟文本传递的思想情感,发掘文本蕴含的审美趣味。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则需注意语言文字的研  相似文献   

8.
阅读目标的阶段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语文课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主要包含在在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优美意境等方面。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品读中鉴赏语言美,在细读中感受情感美,在研读中领悟精神美,在诵读中享意境美。  相似文献   

10.
在引导学生感受品读诗歌之美的过程中,要注意品读诗歌的画面美、立体美、动态美、色彩美、复义美等方面,培养学生揣摩体会诗歌形象可感的、意味丰厚的、韵味独特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11.
【课文品读】 品读文章的形态美。精美的文章,很讲究自身的表现形态。其主体形象、结构线索、层次布局、详略取舍、伏笔照应、细部美点、色彩点缀等内容技巧能够和谐相融,共同表现出文章构架的形态之美。在阅读中,我们应别具眼光,来品读这种形态美。  相似文献   

12.
【课文品读】 品读文章的形态美。 精美的文章,很讲究自身的表现形态。其主体形象、结构线索、层次布局、详略取舍、伏笔照应、细部美点、色彩点缀等内容技巧能够和谐相融,共同表现出文章构架的形态之美。在阅读中,我们应别具眼光,来品读这种形态美。  相似文献   

13.
王彩霞 《广西教育》2014,(41):49-49
正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课文,带着丰富的情感去细细品读文本中的语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呢?一、换词比较,品词语之美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妙不可言。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经过仔细揣摩、推敲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词语的比较、推敲中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文中精彩之处、语言经典之处去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能从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上就应让学生细细品读文中那该有的韵味,将文中韵味融入课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宁,去享受语言的魅力。一、在情感激发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语言文字,语文课的美就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才能使之真正感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作者的幻想,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体  相似文献   

17.
诗歌之美无处不在,对于诗歌的品读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本文试以《商山早行》为例,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意境,技巧,情感五个方面来品读,领略诗词中的大美。  相似文献   

18.
在品读、悟读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使其领悟文本语言的美感。教师可通过示范引领,在揣摩模仿中使学生觉悟文本语言的音律美;通过感知辨析,在深度思考中使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意蕴美;通过形象再现,在肢体语言中使学生体悟文本语言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品读,是实现语文课程根本任务和教学目标的一条基本路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文本品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读为本,品文本之意蕴  相似文献   

20.
李彦丽 《海南教育》2014,(24):27-28
语文课堂中绚丽多姿的语言品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进入丰富的语言想象中,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体验,再潜移默化影响、渗透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品读将使语文课魅力飞扬,而作文也能在在品读后写意飞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