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卡的敌事     
"唐卡"--藏族文化中著名的一种宗教艺术品."唐卡"是藏语音译,它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相似文献   

2.
藏族唐卡,是一种卷轴画。唐卡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档案。开发唐卡档案,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藏区、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3.
浅谈藏族唐卡文献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唐卡文献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和历史保存价值。保护和抢救藏族唐卡文献应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与关注。本文介绍了唐卡文献所具有的价值,分析了唐卡文献的保存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刘式南 《中国记者》2015,(3):100-101
对于中国藏疆地区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西方媒体一概或明言或暗示,指为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诬称因汉人政权对藏族、维吾尔族实施利益侵犯和宗教迫害而致当地人激烈反抗,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被抓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的同情。这些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的报道引起包括藏族和维吾尔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概。  相似文献   

5.
欣州 《兰台内外》2008,(3):55-56
(一)1950年5月,经毛泽东亲自审定和西藏谈判的十项条件中,第三条就明确指出:“达赖活佛之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5月26日,经毛泽东审定的《人民日报》社论又再次指出:“在西藏人民中,佛教有很高的威信:人民对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的信仰是很高的。因此,协议中不但规定了对宗教应予尊重,对寺庙应予保护,而且对藏族人民的领袖地位和职权也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6.
卜云 《兰台世界》2012,(19):63-64
唐卡,亦称"唐嘎"、"唐喀",藏语译音,唐卡的基本意思就是指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除了宗教画以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民俗、医学、工艺等内容,具有通史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故被人们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我国唐代的敦煌石窟艺术,可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又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初、盛唐为前  相似文献   

7.
郭净  晓云 《出版参考》2004,(11):51-51
由于申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三江并流”地区现在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这片地域的核心,怒江和澜沧江之间,有一座早已闻名的雪山:卡瓦格博。今年它的名声也很响亮,但主要是在藏族而不是旅游者中间。这座像人一样有属相的雪山,在羊年会迎来十多万朝圣者。  相似文献   

8.
韩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10,(7):86-86
“鸟巢”沙发 这款取名为“丝瓜”的沙发是由一位日本设计师用硬板纸制作而成。特殊的结构让它十分牢固,能够承受一定重量。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阿坝州档案馆的藏族档案,从时间上划分,以建立新中国为界限,可分两部分,一为历史档案,一为现行档案。本文仅就历史档案进行简要介绍与评述。阿坝州的藏族历史档案,除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的“驿符”外,其余是反映清乾隆十年(1745)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这一历史时期的档案,主要有三部分: 一、清乾隆十年至宣统三年,有关阿坝州北部松潘地区的档案。这部分档案,除了乾隆帝和兵部的敕谕、印信、号纸未用藏文外,绝大部分档案材料都是用藏、汉两种文字制成的,这体现了阿坝州藏族档案的特殊形式和特殊价值。它既反映了阿坝州藏族地区的历史和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了统治这一地区而不得不承认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导刊》2001,(5):31-32
“农村天地”节目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几十年的保留节目,多年来一直稳定发展,“农村天地”节目能在百花齐放的广播园地中保持长盛不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目能在不断的变化中稳定发展的,它虽然是老节目,但它是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一起前进、一起进步的,在它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特点,为我们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要求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做实践党的宗旨的模范。一、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是讲不讲政治…  相似文献   

12.
徐颖怡 《大观周刊》2012,(48):29-30
“锅庄”是藏民族歌舞艺术之奇葩、是中华民族艺苑中的瑰宝。追索它的由来无论对促进它的创作与繁荣还是对中国藏族音乐舞蹈发展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锅庄”称谓的由来则有多种或合情或有理或纯属想当然的说法。其实,只有真实的生活才会告诉你真实的结论。通过科学探究和深入实地的调查发现,“锅庄”称谓源于以汉藏交汇地区汉民和藏民为代表的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互相了解的特殊经历和火热的茶马互市。  相似文献   

13.
在第1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的科技新闻《“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新华社 1999年 8月 18日播发)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篇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精品,具有以下四点特色: 一是鲜明的引导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决定的。作为新闻中的精品,它应对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做出正确的舆论引导。这篇消息,就有着鲜明的引导舆论的作用。众所周知,在社会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种传言,即二十世纪末的1999年8月18日,“天体大十字”会给地球带来劫难。这类“末…  相似文献   

14.
地市党报作为一个区域性主流媒体,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很高威信。它作为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它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以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起“上情下达”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人民的喉舌,及时表达人民的意见和愿望,起“下情上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到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将会有一个超常的发展,其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宗教研究本来是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自己的第一哲学即关于有之为有的哲学宣布为“神学”;黑格尔曾突出地强调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尤其是宗教同哲学的内在关联;我们中国历来就有艺术、宗教、哲学统一互补的思想,《中庸》宣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鲜明地强调了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渗互补性;我国当代哲学大师贺麟先生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艺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滥用“特殊商品”一词的情况,常见诸许多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某些大报。出版物是“特殊商品”为最。此外将军工、医药、食品、信息和知识产品称为“特殊商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冠以“特殊”字样的商品并非特殊商品。其所谓“特殊”,无非指其产品的特征而言。所谓特征,乃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或标志。一切事物都以其固有的特征与它事物相区别而独立存在,仅仅证明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出版物的特征是精神产品,具有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强调这个特征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精神产品必须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不是相反。但是,不能把特征当做特殊,从而引申出“特殊商品”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7.
边巴顿珠跳了一辈子藏戏,现在遇到地区和民间的节日,这位78岁的老人仍然会兴致勃勃地跳上一段,每当这时,被称为“藏戏活化石”的边巴顿珠仿佛又成了藏戏《诺桑王子》中那个英气风发的诺桑王子了。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中被称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艺术历史悠久,剧种流派  相似文献   

18.
萨满教是起源于中国北方、为北方民族所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其历史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萨满教几经沉浮,至今已趋衰微,但作为一种化现象它仍顽强地存留于民间,并以“跳大神”的形式不时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宗教历史而言,萨满教与世界其他宗教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其他宗教皆有创始,如佛教的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基督教的耶稣等,独源起于中国的萨满教“群龙无首”,这对自古就重视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近年笔在研读《山海经》时,偶然发现了萨满教活跃于上古时期的片断记载,遂拾遗成,或可弥补萨满教史无创建的缺憾。本观点及发前人所未发,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央电视台和青海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唐蕃古道》给荧屏前的观众带来了高尚的艺术审美享受,许多藏族同胞亲切地称它是“奉献给藏族人民和广大电视观众的一条圣洁吉祥的哈达”。唐藩古道是民族团结之路、中华统一之路、开放繁荣之路。电视系列片《唐蕃古道》的出现,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李瑞环同志在关于新闻工作讲话中指出:“报纸要做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就是关于新闻工作党性的一种鲜明、形象而科学的表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人否定或贬低新闻是阶级和政党“喉舌”的论点,甚至将“喉舌”与“传声简”等同起来,胡说什么“喉舌是个旧观念”,“在现代新闻意识里喉舌不是个好听的词。”方励之说得更露骨:“新闻报刊是喉舌,没有什么自由而言。”我们说,“喉舌”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于说明了它和“大脑”的依存关系。在我国,首先用“喉舌”概括报纸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