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野玫瑰》是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非常多,主要创作作品为艺术歌曲,共有643首。《野玫瑰》这首歌意境非常优美,而且婉转动听,故很多作曲家选择将这首作品谱曲,而且最有名的属舒伯特和威纳所写的,传唱也最为广泛。本文主要以《野玫瑰》的创作特征、歌词意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表现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把美好的诗谱成歌曲,使之更传神、传情、传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音乐史上著名作曲家数不胜数,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可能不是最出名的,但是舒伯特的创作的艺术钢琴曲却凭借其特有的作品特征独树一帜,舒伯特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有史料记载的差不多有600多首。本文主要对其作品特征与演奏做出探究,希冀能够给热爱舒伯特作品的音乐爱好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悲剧性色彩是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中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其钢琴作品中的调式选择、旋律进行方式、和声中的色彩和节奏特点,分析其作品中的悲剧性音乐表现手法特色。同时,从其钢琴作品中的风格演绎角度分析作品演奏力度、旋律线条和伴奏声部,阐释各音乐要素中体现出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4.
被敬称为歌曲之王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在他众多的音乐作品中仅歌曲作品就多达800余首。其中许多风靡世界,成为传世佳作。舒伯特大胆冲出古典主义乐派的樊篱,纵身投入浪漫主义风格的探索之中,为19世纪音乐带来了崭新的风貌。正如音乐评论家格洛勃所说:“听他音乐的时候,似乎觉得与音乐密切地相融,与听别人的音乐不同。”的确,我们从舒伯特的歌曲作品中完全可以感觉到这一点。为了对舒伯特歌曲艺术特色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本文试从其审美特征,旋律语言及音乐色彩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拉赫玛尼诺夫是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俄罗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以及作曲家之一。其音乐作品体现出了显著的俄罗斯民族风格以及被悲剧性色彩,注重自我情感的充分表达,兼具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特征。本文分别从作品选用独特的音乐调式,和声演绎中的悲剧性色彩、悠长型节奏以及密集型节奏的旋律伴奏,鲜明而强烈的强弱力度的对比等角度,依次分析和探讨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悲剧性色彩。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6.
《湘南学院学报》2020,(6):86-92
《纺车旁的玛格丽特》(Gretchen am Spinnrade)又译为《纺车旁的格丽卿》《纺纱的格雷亨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歌曲内容取材于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第十八场,塑造了一位沉湎于失恋悲伤中的少女形象。通过对该作品调性色彩、和声架构、伴奏织体以及术语标记的分析,并结合作曲家个人的创作风格及该作品的歌词内容,系统阐述了该作品钢琴伴奏的演奏技巧以及艺术指导与演唱者的配合技巧。  相似文献   

7.
《冬之旅》是德奥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三部著名声乐套曲中的一部,创作的时间大约在1827年左右。这部声乐套曲的歌词选用了著名诗人缪勒的诗歌,集中地反映了舒伯特当时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作曲家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生活的彷徨以及苦闷的心情。同时这部作品也展示出舒伯特浪漫主义的作曲手法,与他高超的艺术歌曲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是浪漫时期的典范声乐作品。但在同时代还有不少作曲家为歌德的这首名诗写声乐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德国作曲家勒韦的艺术歌曲《魔王》。这两首作品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通过对它们的旋律材料、钢琴伴奏、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之后,可以清晰了解其作曲家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朱菁 《华章》2010,(29)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歌曲作曲家,他在短暂的人生中谱写出此领域无人与之比拟的600多首艺术歌曲,在欧洲艺术歌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概括,以便对舒伯特的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威连·米勒的同名组诗谱写的一部声乐套曲。向大自然倾诉自己的忧伤,个人对生活的幻想,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在这部充满了血泪和悲伤的作品中,倾注了作曲家全部的感情。整个套曲富有强烈的哲理性:漫长的冬日象征着苦难无边的人生;死亡始终没有降临,象征着人们必须在黑暗中长期徘徊,挣扎而不得解脱。这是一部色彩暗淡的音乐悲剧。演唱时要注意对气息的控制,声音应朦胧柔和,富于梦幻色彩,深刻领会诗的意境。在旋律运动的内在规律中找到依托,并通过钢琴伴奏找到支点。  相似文献   

11.
American Scholar Joseph Campbell puts forward a more detailed model of heroes in which a successful journey usually contains three major phases:"separation""initiation"and"return".In Song of Solomon written by Toni Morrison,the hero,Milkman Dead leaves his family to the south to find his family’s lost tradition and memory and the journey of Milkman Dead turns out to be a journey of understanding himself,his ancestry and African heritage.The journey also fits into the legendary model of hero’s journey"Separation—Initiation—Return"model.  相似文献   

12.
雷蕾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6):108-112
声乐套曲《冬之旅》展现了一个流浪知识分子的漂泊旅程,倾注了舒伯特全部的人生感情和对理想的寄托。舒伯特坎坷苦难的人生为他的钢琴套曲创作注入了丰富的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伴奏营造出一幅充满悲剧色彩的感人伴奏乐章,充分表达了遭受世人遗弃的流浪者的阴郁心情和对人生的失望之情。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伴奏风格特点,有力地展现了音乐色彩和形象,通过伴奏部分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伴奏与音乐旋律的融合到位且富有层次。强调了只有加大重点部分的演奏频率和风格解读,注重音乐前奏、间奏与尾奏的完美衔接,把握套曲的感情演变和演唱者的情绪,才能实现伴奏与演唱的完美配合。  相似文献   

13.
裕固族当代作家达隆东智的中篇小说《雪落地的声音》以"讲鬼故事"的态度反思历史,通过一系列荒诞神秘、阴森诡异的事件展现主人公萨拉尔由"饿"至"疯"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在悬疑恐怖中表达作者对一个时代的理性审视。"饿"是小说的中心词之一,人物的恐惧与不幸命运,都与饥饿这一生理需要的无法满足密切相关。究其实质,"饿"即个体特定年代求生不易、求死不甘,生也恐惧、死也恐惧的矛盾心理的写照。这一二难命题的难以抉择性,最终导致了萨拉尔的疯狂。与此同时,对这一命题的哲学探讨,却赋予了文本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张力,使其在或单纯再现特定历史阶段的现实主义小说,或以恐怖、悬疑取胜的恐怖小说,或形而上思考多于文学表现的哲理小说中脱颖而出,并与其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表现一起,标志着作者题材选择的突围和文学表现的日益成熟,拥有多重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其创作风格体现了更多女性化的温柔和细腻,同时具有幻想抒情性的诗人气质。舒伯特的钢琴音乐始终与艺术歌曲紧密相连,歌唱性在他的整个创作中无时无刻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歌唱般的声音"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歌通过渲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认为他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将他的失败归为天命塑造了智圣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提炼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贞的品质,塑造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与天命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在上天面前他注定失败这一不可调和矛盾,刻画了悲剧英雄的诸葛形象;采用比拟手法,以物喻人,塑造了神明般的诸葛形象。杜甫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基于他晚年生活在成都、夔州两地,有机会探访相关诸葛亮遗迹,感受蜀人对诸葛亮热爱;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的功业"残缺美"又激起功业上同样不得意的杜甫强烈共鸣;杜甫不自主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形象代言人也需要将诸葛亮提升到一个高度。杜诗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定型化了诸葛亮形象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伤逝》是悲愤凄婉的爱情哀歌,负载着太多太深厚的意蕴,留下无比广阔的空间供人们从不同角度深入发掘。作者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破灭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伏藏》讲述了一个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作者以悬疑、推理的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藏文化和藏教精神,并选用虚实结合的神奇故事、神秘的传奇人物来展现一段富有冒险的拯救信仰之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藏地叙事方式。作品充分表现了杨志军的叙事策略以及他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满足了读者大众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8.
牛张莉 《海外英语》2012,(2):198-19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a tragic hero based on Aristotle’s theory, and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that lead to Ahab’s tragedy, finally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born fate, his overconfidence and self-centered defiance that makes his quest end in disaster.  相似文献   

19.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以玄奘法师为对象的传记作品中最为详尽的一部,其中非核心人物的描写是作品的突出亮点,既烘托出玄奘一路西行求法环境的恶劣,也从侧面映衬出玄奘佛法的高深。这种以非核心人物描写来衬托传主的手法,为唐宋以后的历史人物传记写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0.
“美国悲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在海洋剧《安娜·克里斯蒂》中,以大海为象征,以大海——陆地作对照,生动地描写了安娜·克里斯蒂的堕落和新生,揭示了神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作家在描写水手绝望、凄惨生活的同时,折射出奥尼尔本人的悲剧命运观和对现代生活的悲剧性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