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2.
朱光 《记者摇篮》2006,(10):9-10
《关注》节目是沈阳电台经济频率早间6:00直播的新闻咨讯节目。开办13年来,收听率和满意度较高.在沈阳市各界干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04年被评为全国经济台“十佳”节目。 所以能够获得广大听众的认可,这和编播人员精心选择经济新闻,画龙点睛评论经济新闻,审阅把关提高点评水平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治平 《新闻知识》2000,(9):18-18,8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武,一厂一店式的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地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地理解等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姜新 《青年记者》2010,(4):51-52
随着中国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全国大市场风生水起,有的依靠产业集群,把市场办得红红火火。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200多家县市报被取消刊号而停办,38家保留下来的报纸开始由“党报”向“党报和市场报”转型。他们中有的开始把触角伸向有产业集群的大市场,创办了全国大市场类周刊。  相似文献   

5.
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新闻成为党报的主打产品之一。不过,相比较财经类、都市类报纸的经济新闻写作而言,党报的经济新闻写作一直显得过“硬”。尤其是经验性经济新闻的写作,被大家称为“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把经验性经济新闻做活,使普通读对其产生阅读兴趣,是党报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翟健 《新闻与写作》2005,(11):28-28
《新闻与写作》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优秀期刊”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近日.正式被收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9.
《重庆档案》2006,(1):I0004-I0004
南岸区南坪镇,2005年,被重庆市文明委授予“重庆市文明镇”称号,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镇村创建工作先进镇”,被国务院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先进集体,披中宣部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国先进集体,被国家体育局授予全国体育“优秀群体活动”站点,评为全民健身周活动全国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重庆市“明星乡镇”。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的报道量,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都占有重大比例,系一张报纸的“拳头产品”。写好经济新闻,既是增强报纸吸引力的手段之一。也是提高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具体要求。然而,当今新闻界中经济新闻的写作。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新闻枯燥单调,成了“内行人不爱看,外行人看不懂”的罗列事例、堆砌数字的框架新闻。本文旨在针对经济新闻写作的“通病”,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借以达到经济新闻写作要适应读者口味、更生活化的目的。那么,怎样选准经济新闻的写作角度,才能使经济新闻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睛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X):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3.
雷跃捷  柴玉 《新闻前哨》2007,(10):104-104
雷跃捷、柴玉在2007年第8期《新闻与写作》发表文章,对预测性新闻和预告性新闻的主体进行了分析。预测性新闻是对“未来事件”的报道,或者说是依据现在或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如通常有关某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多少的报道,就是典型的预测性新闻。而某国领导人将于何时出访某国与何时在何地将举办什么活动等消息,就是预告性新闻,是对已经决定且即将发生的事实的预先客观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选秀节目生命周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风行全国的《超级女声》给中国电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关于“超女”的种种非议、狂热,可能也将渐渐停留在电视历史中。因为从今年起,主办方宣布“超女”停办,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男声》。而央视的《梦想中国》也步“超女”后尘,不久前确定今年停办。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2004,(5):1-1
花明柳绿落絮轻飞,又是春光明媚的五月,不禁想起去年这一时期。全国多少新闻媒体多少新闻记,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投身抗击“非典”斗争。全国新闻界遵从中央号令部署,上上下下齐动员前方后方共参战,自觉地勇敢地和医疗战线白衣天使站在一起,最终取得战胜“非典”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永远是新闻资源最多的地方.也是新闻消费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今天,城市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环境状况.治安状况.文化与思想动态等等,汇成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晴雨表”。城市里有大量的、鲜活的新闻资源和新闻线索.但由于我们的熟视无睹以及囿于传统的传播理念.使大量的新闻资源和新闻线索被尘封了。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是媒体的主打产品,对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深入挖掘与提升,是把经济和新闻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记者素质的考验。艾青在谈到对经济报道的体会时认为,记者素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善于把经济和新闻结合。”所谓经济与新闻的结合,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经济报道的主题的提炼,即经济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体现从而成为新闻价值。我们在经济报道的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学享有“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新闻学科”的美誉。但是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在论述厦门大学早期新闻教育的时候却与历史事实有出入。 1 92 2年 7月厦门大学新闻学科正式创办 ,1 92 6年 1月宣布停办。从创办到停办 ,前后延续四年 ,招生三次 ,共计有 7人。在学科名称上 ,先后有变更。创办之初称为“新闻学部” ,1 92 3年 4月以后改称“新闻科” ,1 92 4年 6月之后 ,则称为“新闻学系”。孙贵定出任新闻科主任的时间是 1 92 3年 4月。  相似文献   

19.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新闻在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9年的新闻实践中,本人感到经济报道比较难写,因为经济新闻常常会写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鸡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