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档案》2007,(7):6-9
省档案局7月17、18日,省档案局认真组织局干部收听、收看中央主要媒体有关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并召开座谈会畅谈学习感受。会上大家交流了收听、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栏目中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报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相似文献   

2.
7月17、18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纷纷在头版或显著位置刊播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7月19日,省委书记赵洪祝在7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报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对于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新疆新闻媒体、《人民武警报》对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报道。5月底到6月初,《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在"时代先锋"栏目对庄仕华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特别是《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配评论员文章推出庄仕华先进事迹报道《来自天山的感动》后,又连续刊发了《温暖戈壁的深情》、《大爱无疆》、《来自天山的倾诉》等3篇有深度的报道,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6月1日,军委徐才厚副主席视察武警总医院时,要求全体医  相似文献   

4.
袁超群 《今传媒》2005,(7X):55-56
今年年初,《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同一天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上万字的长篇通讯《洪庆山的脊梁》,对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道办事处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宏茂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随后《西安日报》还相继刊发了任宏茂同志的8个小故事,对在正文中容纳不下,但又鲜活生动,更能体现他的性格特点的事迹进行拓展,使任宏茂同志的形象更加突出。报道刊发后,任宏茂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5.
白鸽 《东南传播》2016,(2):117-120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层次划分,就国内不同性质的媒体对"9·3"阅兵的报道进行分析,针对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党报以及晚报都市报在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发现:从报道主题看,《人民日报》呈现出来宏观的报道框架,《南方日报》主要关注阅兵事实和现场的报道,《扬子晚报》则以本地相关新闻为主线,串起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参考消息》主要刊载外国媒体的报道;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为主,只有《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刊载有若干评论;在微观层面,诸如标题、关键词、报道呈现方式上,党报严谨慎重,立场鲜明,晚报都市报,报道生活化、大众化;但国内媒体普遍在报道文本当中,添加了过多的语气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6.
张蓝戈  刘福泉 《传媒》2021,(2):62-64
典型人物报道是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形式,但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标杆"作用渐趋于弱化,如何降低传播姿态、优化情感体验、消解传播隔阂,已成为正能量传播创新的关键.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为例,梳理报道的新模式与新特点,探析融媒体时代正能量传播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传媒》2018,(1):16-21
一、众媒聚焦十九大,开启融媒报道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全国媒体都以高度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十九大的宣传报道,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十九大进行报道.各家媒体为了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传播力,在手段创新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充分发挥了融媒体优势,利用各家"中央厨房"烹制出各色"大菜";《解放军报》推出了H5微场景《全景解读:领航强军这五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发挥自身优势推出《龙江喜迎十九大 奋进长卷美如画》等H5作品,让新闻真正"动"了起来;《广州日报》推出的H5产品《我为祖国升国旗》,让观众在天安门前成为一名国旗手的愿望得到"即时满足",迅速引爆了朋友圈……除了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直播外,H5产品、可视化新闻、VR技术等"新面孔"也大量涌现,多端口、全媒体、全景式呈现成为这场"新闻竞赛"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修造厂的工人蒙标成同志,曾担任《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通讯员,1995年10月因病逝世,年仅35岁。作为一名工人通讯员,为了宣传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为了颂扬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他深入采访,勤奋写作,即使病魔缠身,仍笔耕不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铁道部对标蒙成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的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铁道部、中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报请中国记协追认蒙标成同志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11日,胡锦涛同志就学习刘义权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国档案工作者学习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江苏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掀起学习刘义权先进事迹的热潮,大力弘扬刘义权同志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并通过开展学习身边先进典型活动,进一步将学习活动推向深入。从本期起,《兰台故事》栏目将重点介绍全省档案战线的先进典型,宣传我们身边的刘义权,欢迎各地报送先进典型宣传材料或提供报道线索。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华商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等均做了及时跟进的深度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笔者正在英国剑桥游学,通过网络,笔者对50多家媒体关于这次特大暴雨的报道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12.
袁超群 《今传媒》2005,(7):55-56
今年年初,《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同一天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上万字的长篇通讯《洪庆山的脊梁》,对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道办事处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宏茂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随后《西安日报》还相继刊发了任宏茂同志的8个小故事,对在正文中容纳不下,但又鲜活生动,更能  相似文献   

13.
留有余地     
记得前年笔者曾以《为水乡编织绿装的人》为题,报道了宝应县林业工程师刘志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不料报纸、电台宣传后,领导有看法,群众有异议,新闻人物也感到有压力。今年植树节,新华日报一位记者又以《水乡播绿人》为题,同样报道了刘志清的先进事迹,却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新闻人物本身也很欣慰,可谓达到了领导、群众、人物“三满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2日,《兵团日报》在"英模精神光耀边疆"专栏中,刊发了援疆干部、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田百春的先进事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疆干部和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网兵团频道、兵团手机报等媒体,纷纷以专题、专访、专版等形式,全方位、多侧面报道援疆干部田百春的感人事迹,震撼和感动了许多读者。5月7日,兵团党委组织部向广大援疆干部发出号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29日,邢台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她像一团燃烧的火——记我市援疆医生余文丽》,对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女医生余文丽携带偏瘫丈夫援疆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时隔不久,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批示:"余文丽同志的事迹很感人,请中央媒体予以报道。"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及河北省直主流媒体,分别对余文丽典型事迹进行了报道,形  相似文献   

16.
2010年9月初,中宣部组织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在内的20多家中央及部分省市媒体集中采访报道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笔者作为《辽宁日报》采访团中的一员有幸也参与其中.9月中旬起,从相继见诸报端的郭明义连续报道中可以看出,记者们在采写上的确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每篇人物通讯的"头"开得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笔者搜集了有关郭明义的报道,并归纳出比较精彩的十种开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南海仲裁案"出发,对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和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关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从形式特征、报道内容、报道倾向三方面分析《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如何报道南海仲裁案,揭示重点报道内容所蕴含的意义,分析其建构的中、美、菲三国不同的国家形象,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举办《感动中国》节目以来,观众收视率逐年增加,受到全国观众的关注和好评。全国上百家媒体也争相报道,用巨幅版面刊登《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颁奖词,整个中国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在众多由媒体举办的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何以能脱颖而出,并迅速成长为一个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极高的电视品牌?评选出的十大年度人物何以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同?播出的节目又何以感动大众、感动中国?这一节目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策划人的创新,即选题策略的创新、运作的创新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乌鲁木齐"5·22"爆炸恐怖袭击事件为例,分析《纽约时报》在报道框架、修辞表达、信源引用、报道议题等四个方面,是如何对该事件进行呈现和构建的。分析表明,《纽约时报》的信息源大都来自中国官方和媒体,但其通过巧妙的"解释"呈现出一个简单化、刻板化的新疆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