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家”是政治学说研究不可回避的论域,霍布斯曾因为《利维坦》建立了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和主权者至上的国家而引发人们对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权威、民主与专制的关注与论争。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人性恶与苦难自然状态的逻辑预设出发,一方面在对“个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利维坦”国家权力的至高性与广泛性,也即霍布斯绝对国家权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以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为基础,对人们在“利维坦”中的自由与国家法律对主权者权力的设限,也即霍布斯相对国家权力进行探讨,以期对饱受诟病的“利维坦”作浅显的辨解。  相似文献   

2.
软权力和硬权力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权力有着不同于硬权力的构成要素及特性。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如果一国过分重“硬”而轻“软”,则会损害本国的国家利益,危及对外政策目标,最终不利于国家崛起。国家的成功崛起依赖于软、硬权力之合力。  相似文献   

3.
在高三年级思想政治教材 (全一册 )里 ,常常提到“国家政权”“国家权力”等概念 ,对于它们的内涵 ,教材并未作任何解释 ,许多教师对此也并不完全了解。因此 ,我认为有必要进行探讨一下 ,并与各位同仁商榷。国家权力 通常又称国家政权 ,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特殊社会权力。从内容上看 ,应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主权等权力。从特点上看 ,它具有强制性和主权性。强制性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系统的暴力组织保证其实现 ;主权性表现在既不受任何外来力量的控制 ,也应尊重他国的独立自主 ,并按统治阶级的自…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教材内容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教材第5页第2自然段)“赋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上对下的一种交给和给予关系。”“宪法赋予”就是宪法给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等权力。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值得商榷,理由是:  相似文献   

5.
“俾斯麦国家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期,“俾斯麦王朝”利用国家权力实行社会改良,以对会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它的体系是资产阶级超阶级国家观、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大杂烩,它的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拿破仑第三的波拿巴主义的社会政策、迪斯累里的“托利民主”--社会改革、“讲坛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它力图维护“俾斯麦王朝”统治万古长存,但最终还是挽救不了“俾斯麦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国家形象都是构成软权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权力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国际文化传播,借助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可以直接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但目前中国文化软权力面临的困境已影响到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中国要通过文化软权力的培育和运用,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美誉度,推动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我国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以及台湾回归祖国之后,将在香港、澳门和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使其具有了联邦成员单位的权力特点。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及其运转,世界上将出现一种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新模式,即带有联邦制国家某些特点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环境治理背景下,一目的环境行为是否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准.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德国政府宣布“弃用核能”,在国内外引发强烈争议.从这些争议可以看出,德国希望以此塑造环境问题上“负责任”、世界经济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典范”、政治上“珍爱生命与和平”等国家形象.这体现出公众对德国环境形象的关注,也体现出德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觉醒,由此产生了“对国家权力的网络监督”这一新的监督方式。“对国家权力的网络监督”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监督,但它却因以网络为载体而具有新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通过对这一监督方式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进行研究,有利于将这一新的监督方式纳入法治的轨道,并对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福柯思想的演进历程大致上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知识型为核心,中期以权力策略为着眼点,晚期则以生存伦理为归宿。文章认为,福柯讨论的知识与权力是以批判为着眼点,探讨的是主体化的误区,或者说人的个体生存是如何被知识、权力所覆盖、所遮蔽的,可以说是从反面着手;而后来讨论的伦理则直接展示了个体生存的可能方式,在“人死后”的废墟上重新塑造一个新的主体,一个艺术化存在的审美主体。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制度突出体现了中国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努力,也对建构“美丽中国”的国家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夷山国家公园自成立以来,以符号体系凝聚公众认同,以社会科普传播“生态智慧”,以文旅融合弘扬传统文化,以网络媒介创新数字转型,走出了“生态与文化兼具,传统与现代呼应”的传播新路径,推动建构着国家环保形象。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国家环保形象是处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互相建构的结果,可被划分为自然生态形象、国民环保形象、政府环保形象与国家绿色形象四个维度。通过加强国家形象研究、营造社会护园氛围、展现环境责任担当及开展多边环境外交,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环境议题领域的话语权,从而助力建构起一个立体、全面、积极的国家环保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高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同学们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孰重孰轻、孰主孰次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一些同学认为国家权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决定权利。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公民权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决定权力。考虑到这个问题很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史上的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经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因为,在“三大改造”的同时.国家还对个体小商小贩等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14.
“主权”概念是政治常识韵一个重要概念。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的约束性等特点。其中主权性就是指国家权力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其他权力,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它表现在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但“主权”一词在具体应用时,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史学家和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在其著名的海权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海权对国家权力的重要性”,开启了研究国际关系的一个新视角,即随着工业时代通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地理因素在国家权力中的重要性。马汉对海权六要素的分析及海权对国家权力的重要性两方面体现环境因素对政治行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能限制人们的行动,也体现为能提供机会这一地缘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中的“一国两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一国两制”的提出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紧密相关;第二,特别行政区与联邦国家的联邦成员有根本差别;第三,从国家权力结构模式看,我国是赋予了新内涵的单一制国家。该文从国家结构形式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非典”流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已经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是一种“强国家-弱社会”的模式。“非典”流行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某种变异,“非典”流行事实上打断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进程,正是由于社会缺乏自救能力,也无可以自救的组织资源。才使国家有了大规模介入社会的可能.国家不得不依靠强化政府权力的方式和传统的动员渠道来控制疫情的扩散,也在事实上强化了对中国社会的控制。在处理突发事件或者社会传染病时,能否不以伤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为代价?“非典”之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应建立在公平、平等、民主、自由与正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有较深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它将影响和侵蚀国家的主权与自治 ,在经济方面 ,它将挑战国家化经济 ;“全球”化形势下 ,教育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教育的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球化”教育与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全球化”教育与缩小教育差距 ,“全球化”教育与承认各民族国家教育的特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也是语言性的。由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国家形象修辞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否可能借助网络条件,将中国网民“人口优势”转化为国际社会的“民意优势”,是否可能造就我们的国际“意见领袖”,是否可能克服听者预设中的“文化猎奇者错觉”,是否可能对国家形象元修辞“重新符号化”等等,都将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修辞意图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个体身体的空间性、境遇性、偶然性角度分析身体与意识、与空间、与力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美学作用。以对“田小娥”、“黑娃”的身体话语的分析,来看身体对权力话语的反叛和权力话语对身体的规训当中身体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并通过身体来作为我们存在的象征,从而更好地感知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