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情一课     
安徽力造皖江经济发动机去年8月下旬,安徽省政府宣布,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地级巢湖市,原辖区县"一分为三"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必读》2012,(1):7-7
去年8月下旬,安徽省政府宣布,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地级巢湖市,原辖区县“一分为三”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成最大受益者;芜湖市辖4区4县;马鞍山市辖3区3县。  相似文献   

3.
随着行政区域调整的进行,安徽省原巢湖市的一部分--居巢区(今小巢湖市)变成了合肥市的远郊。在城郊同构的发展过程中,小巢湖地区的农家乐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为小巢湖地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古代地方行政区制度的研究是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地方行政体系,即地方行政区的建制,各层之间的关系,设置沿革,以及各代之间设置变化的承袭因革和发展关系等内容。唐代为中世纪盛世,其行政区划和区制的建树,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雍正时期在今昭通地区厉行改土归流,将四川所属之乌蒙、镇雄划归云南管辖。这不但是西南地区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而且对昭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乌蒙、镇雄由四川划归云南管辖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有利于理解今天云、贵、川三省行政区划界限划分的缘由及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辽阳,自战国时期开始,直到后金政权的建立,一直是东北地区乃至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中心。中原地区的汉文化通过陆路与海路,经辽阳城而远达东北各地。辽阳成为中国北方各族融合、交流的聚合点,也是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行政机构最早的城市,它的建制沿革与编年体系是东北地区最完整的历史序列。弄清辽阳城历史的建制沿革,对于我们揭示东北地区的历史编年和分期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检索与考古发现相结合,对辽阳城的历史建制沿革及其地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08,(8):F0003-F0003
巢湖市第七中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校,现保留完全中学建制,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安徽省实施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自主命题以来,每年必考一道地方史类材料选择题(以下简称地方史题),这已成为安徽历史卷彰显徽派特色的一大亮点。每年的地方史题如何呈现,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大焦点。纵观前五年的地方史题,依次考查了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六安双墩汉墓出土文物、历史人文景观、宣纸邮票、汉唐间水利工程等主题,其共性是以古代史为考查对象。  相似文献   

9.
学院学人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F0002
杨松水,男,1964年10月生,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人,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授,安徽省历史学会理事,巢湖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0.
学院学人     
《巢湖师专学报》2008,(2):F0002-F0002
杨松水,男,1964年10月生,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人,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授,安徽省历史学会理事,巢湖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安徽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安徽的行政区划在明朝时期初具雏形,在清朝时正式设立。明朝时期安徽全境首次被纳入一个行政区划,凤阳府的设置和督抚辖区的划分,使得安徽省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清朝康熙六年(1667)苏皖分省,安徽省在历史上始出现,经过雍正年间对省以下州府县的调整,安徽省的政区机构大致确定。经历了明清五百余年,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行政系统,安徽地区行政区划的这些变化背后蕴含着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当今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资源配置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经济圈的理论内涵及其内在机制,结合合肥、六安、巢湖三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构建省会经济圈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三市各种要素市场,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充分发挥经济集聚和发散效应。三市应尽快迈出实质性的整合步伐,积极布局省会经济圈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3.
安徽撤销了地级巢湖市,扩大了合肥辖区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核心城市合肥的聚势发展,合肥经济圈也必然会形成三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是体现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武汉经济圈的关系上,合宁汉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二是体现在圈域空间特征上,合肥经济圈必然东扩,将会加快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崛起;三是体现在经济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上,由于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对于促进安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相关合肥经济圈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合肥经济圈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合肥经济圈存在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偏弱、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市场一体化有待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够、一体化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制约一体化发展的障碍,提出了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一体化市场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体制机制等五大推进一体化的路径,以利于把合肥经济圈建设成为对接长三角,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快速成长阶段。基于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发展理论,着眼于合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定位,研究合肥新城市定位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和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合肥市2000-2009年间的人口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人口总量和人均生态足迹逐年上升,人口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最后,根据合肥市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巢湖市融入"大合肥"之际网球运动开展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并结合"大合肥"建设规划与体育项目发展相关理论对巢湖市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对新发展环境下巢湖市网球运动的发展路径进行理论构建,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为类似区域整合后的地区网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句丽后期“城人”与“城体制”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城人”即是高句丽各城中的军士。它是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变化和部族化政权体制相作用的必然产物。“城人”是高句丽“城体制”社会结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高句丽山城防御所倚重的最主要力量。通过部族体制组织起来的“城人”使得高句丽后期的各“城”团聚成了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军事据点,是“城体制”得以取代五部制成为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2005和2009年皖北六市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城市经济辐射力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断裂点模型,计算出皖北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分析表明,近年来蚌埠市辐射范围有所增加,但是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不显著,对皖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蚌埠应当实施城市大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