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有人告诉你,气体能导电,你一定不会相信。但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例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利用气体导电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气体导电的实验吧! 一、实验材料大号电池一二节,细铜丝两小截,铅笔芯一段,玻璃板一块。二、实验过程把铅笔芯研成细末,在玻璃板上撒成一条数厘米长的细线。把两截铜线分别接在电池的两极上,再将铜线的两端放在玻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电磁学实验(八) 23.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实验 实验用具与材料: 小薄木板两块,图钉,薄铁片,细铜丝,小刀,胶布,小木夹,电池,小灯泡,一支铅笔,导线若干。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用木板、图钉、薄铁片、小木夹等材料照图1做一个电池夹和一个灯泡座。 ②用小刀把铅笔剖成两半,留下附着铅笔芯的那一半。 ③用铜丝在铅笔上绕几圈,做成一个能紧密接触铅笔芯又能在铅笔上滑动的铜环。  相似文献   

3.
百花园     
一、实验材料:西红柿一个,铜丝一段,废电池上剪下的锌皮一条,耳塞机一个.二、实验方法:把铜丝和锌皮插进西红柿里,戴上耳塞机,用耳塞机的两根引线分别去碰触铜丝和锌皮,你就会听到“咯、(?)”的响声.三、原理:把铜丝和锌皮插进西红柿里,西红柿的汁与铜丝和锌皮发生化学作用,便产生了电流.电流的产生过程同(?)电池一样,但要小得多,所以从耳塞机里听到的声音很轻.有人用土豆、苹果等也做(?)了这样的电池.  相似文献   

4.
碳还原氧化铜是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常常因实验时间长、现象不明显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取得好的实验效果,现介绍几种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法。[方法一] 1.药品:细铜丝、木炭粉。2.操作方法:把细铜丝在细玻璃管(或其他类似圆管)上绕成螺旋状后压扁平(或几根细铜丝缠绕在一起),在酒精灯焰上烧至其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按  相似文献   

5.
a.取一个木制底板的弹簧秤,在秤的读数段的正中挖一条长槽,槽的宽度约1cm,长度等于刻度盘的长度。b.在秤钩上挂一个砝码,其重量为秤的量程的一半,弹簧伸长后在长槽的中点O处焊一根铜丝(如图1-a),铜丝的另一端穿过长槽,伸到弹簧秤底板的背面(如图1-b)。c.在木板的后面铜丝O的上方各固定一根弯曲形多股细铜丝A和B,A和B的位置可以用固定螺钉来调整(如图1-c)。d.把铜丝A和B分别与小电珠C、D以及电池、弹簧、粗铜丝O用导线串联起来。当O与上方细铜丝A接触时,电路接通,红灯C发亮;当O与下方铜丝B接触时,绿灯D发亮。  …  相似文献   

6.
一、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器材: 1.一块长方形的小木板(长25厘米、宽5厘米、厚2厘米),在木板的两头4厘米处各固定一根20厘米长的竹钉,再把一根细铜丝(约20厘米长)的两端分别绕在两根竹钉上。中间悬挂的铜丝一定要拉直。 2.一根蜡烛、一盒火柴。 实验方法: 1.点燃蜡烛,给铜丝加热。开始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4. 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分享交流; 5. 养成乐于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有电池 1个、电池盒 1个、小电珠 1个、小灯座 1个、导线 3根 (其中 2根带鳄鱼夹)、曲别针、铁丝、铜丝、铝片、干木条、玻璃片、陶瓷片、气球、铅笔芯、纸片、棉线、塑料尺、橡皮擦、电线外套教师准备:纯净水、盐、实物投影仪、完整电路一个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先来进行一场…  相似文献   

8.
《电热》一课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热,教材中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用一根细铁丝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摸一摸铁丝,手有什么感觉?然后用细铜丝、细铝丝做这个实验。(如图1)  相似文献   

9.
我在上《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时,课文中写道:“铜丝、铁丝、铝丝、铅笔芯能使小电珠发亮,说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但我们通过多次实验,对“铅笔芯能使小电珠发亮,容易导电”这一结论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铅笔演示导体与绝缘体如图1所示,将电池、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依次将电路夹夹在铅笔的外层木棒上和铅笔芯上,观察到灯泡第一次不发光,第二次发光,从而说明木棒是绝缘体而铅笔芯是导体.二、利用铅笔演示短路电流如图2所示,取一段铅笔芯,研成粉末状,在玻璃板上撒成细细一条线,用导线将电源与铅笔芯粉末相连,通电后粉末状的炭粒间立即产生跳跃的电火花,两线头越近,电火花越强.三、利用铅笔演示导体电阻与温度有关如图3所示,M、N间接入铅笔芯,用酒精灯对笔芯加热,观察笔芯加热前后电流表示数变化,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1.
1 铜、铁在氯气中燃烧 1.1 实验装置 1.2 操作步骤 1.2.1 集气瓶底部先盛放少许氯酸钾.取一根长约30cm的细铜丝,将中间段的铜丝在笔套上绕成螺旋状,做成"U"型,如图1所示,穿过双孔橡胶塞,塞住集气瓶口.  相似文献   

12.
实验课题:电解饱和食盐水(课本P41,实验1—5).仪器:U形透明电解槽.材料:无色透明有机玻璃,一块长20cm,宽15cm,厚2~3 mm,二条长20cm,宽1.5cm,厚1mm;粗铅笔芯一段;小铁片;导线少许.制作:先把薄有机玻璃条弯成U形,粘在厚有机玻璃板上,再用事先钻好小孔(穿导线和铅笔芯用)的薄有机玻璃片粘合住U形槽的开口部.从U形槽一端小孔穿入导线,线端焊接小铁片;从另一端小孔穿进已  相似文献   

13.
1铜、铁在氯气中燃烧 1.1实验装置 1.2操作步骤 1.2.1集气瓶底部先盛放少许氯酸钾。取一根长约30cm的细铜丝,将中间段的铜丝在笔套上绕成螺旋状,做成“U”型,如图1所示,穿过双孔橡胶塞,塞住集气瓶口。  相似文献   

14.
实验步骤: 取一长约50~100cm细铜丝用砂纸打光弯成直径约为0.5cm螺旋状,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用铁丝把螺旋状铜丝挂在烧杯中,接着,把乙醇倒进烧杯里,使液面距离铜丝约1cm。点燃杯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具支试管、硬质玻璃管、烧杯、导管、单孔橡胶塞。粗铜丝(长约20cm)、细铜丝(5cm)、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二、实验装置图(图1)三、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先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中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把伸入试管内的铜丝一端绑一束细铜丝,再在硬质玻璃管的两端各放入一片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图1实验装置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品红试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2.向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细铜丝先不要伸入…  相似文献   

16.
水中的火焰     
实验用品短蜡烛、细铁丝(或细铜丝)、玻璃杯、火柴等。实验步骤取一段3~4厘米长的蜡烛,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蜡烛浮在水面中,横躺在水面上。取出蜡烛,用细铁丝(或细铜丝)  相似文献   

17.
一、还得自己想办法 这一课的实验是这样的:请学生分别用细铁丝、细铜丝和细铝丝的两端连接电池的两极,让电流通过金属丝,过一会儿,触摸金属丝,会感到发热。以此证明“电流通过导体会发热”,从而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热。 我给学生准备的金属丝是直径为0.1毫米的电热丝,直径为0.1毫米的铜丝。在课前实验中我发现通电2分钟后,触摸金属丝,手上没热感;串两节电池,结果一样。当电池串至四节,通电6分钟后,电热丝仅有微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磁场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用自制的磁场投影片辅助教学,效果很好。现将投影片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 制作用具有药膜的透明胶片、条形磁体(碲形磁体)、铁屑、石蜡、筛子、玻璃板、透明水彩、炭素笔、酒精灯等。2 制作程序a.铁屑的加工:用筛子将铁屑筛选得细铁屑,把石蜡碎片与铁屑混合,使石蜡小微粒均匀粘在细铁屑上。b.实验:把透明胶片放在玻璃板上,使药膜面向上。在药膜面上均匀撒一些粘上石蜡小微粒的细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或碲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当细铁屑在磁场中…  相似文献   

19.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第四节中,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3—8],实验过程中出现两个不足的问题:一是现象不明显,黑色氧化铜往往是变成砖红色,而不是亮红色;二是反应时间较长才能使黑色完全转化,影响实验的效果和教学进度。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把实验作了如下改进.仪器制作及装置图1.用0.5m电灯花线去皮得细铜丝,绕在玻棒(或圆木条上)得螺旋状铜丝,将铜丝装进一根长约25cm的直型玻璃导管的中上位置,即得还原器.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理科月刊》2005,19(3):54-56
能力训练1 1.15~30之间的数字均可2.2.30(或2.29、2.31)2.3×10-2(或2.29×10-2、2.31×10-2)3.甲4.电子、原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5.C6.B 7.C 8.D 9.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n圈细铜丝的宽度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d=l/n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