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分业”为背景的中国金融业将直面以“混业”为背景的外国金融集团。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决定了中国金融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改革中国金融经营模式,由分业经营逐步走向混业经营;而在过渡期内,构建金融控股公司则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西方各国银行分业、混业经营历史、演化过程,全面比较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各自特点及利劣,就我国商业银行历史及现状分析我国银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提出我国银行必须走混业经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历史变革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趋势.西方国家全能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并购重组、国际化和网络化的特点.而在我国,经过10年来的分业经营管理,混业经营也开始初见端倪.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混业经营模式将会代替分业经营,极大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4.
世界金融经营模式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加入WTO后,我国的分业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金融业要保持理性的、客观的态度,为混业经营的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顺应全球性的金融业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认为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滞后于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混业、经营分业”的经营特点;分析了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监管主体,建立协调机制,由机构性监管转向功能性监管,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近代世界金融业发展历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自然变迁。在西方各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变迁是被动的和被迫的,作为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完全可以走自动和自觉的金融混业道路,以期降低改革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中国金融混业经营起步的内外条件都已具备,初步的混业模式是银行控股公司,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天然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陆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模式,面对世界金融混业潮流和来自外资金融机构日益激烈的竞争及混业经营日益凸显的优势,中国金融各业开始相互渗透,通过各种方式避开法律的限制,尝试混业经营,显示出了由分业到混业过渡的趋势,也暴露出了现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不少缺陷.从长远趋势看,顺应金融法制国际化和混业经营趋势,依法扩宽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统一监管机构及其权威,促进金融监管法制合理协调,建立防止内部交易关联风险的法律“防火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与重大问题研究制度,依法确立监管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等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但从应对WTO挑战和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长期角度来看,中国银行业应逐步过渡到混业经营的模式上来。本文从世界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入手,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深层次原因,详细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符合国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占有绝对的优势。本文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出发,论证了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模式的必然性,而且认为混业经营的具体模式宜采取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设想及其有效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格局下,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要提升金融体系整体国际竞争力则必须实行金融混业经营。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决定了金融现在实行混业经营的时机尚未成熟。新的金融混业制度将吸收近年来分业整治的结果,在分业经营基础上形成混业经营的架构,而比较理想的混业经营制度安排是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1.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经营模式的差异主要是人们对“风险”和“效率”两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所致。目前中国实行的分业经营是在现实条件约束下的选择,未来改革路径应该采取渐进式改革,以金融控股公司为混业经营的载体.实现有限的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特别是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必须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国际竞争力。混业经营无疑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有益尝试。现阶段在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是处于过渡阶段的中国金融业应该采取的理想模式。本文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及实现对策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在国际、国内已成为金融界、法律界的热门话题,学者们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其作用、构建、途径、监管等具体问题的探讨上,而有关其基础理论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对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具体分析,才能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进行国企改革,就是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股份公司,由于股份公司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审计的特殊性,而建立在原有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审计内容和方法必然要发生变化,以适应国企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没有专门的金融控股公司法,但是事实上存在各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制约金融控股股公司的发展的因素除法律因素外,还包括公司转投资限制、母公司融资限制和税收制度限制等。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很难有实质性突破,研究分析专门立法之外的因素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已成为中国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过渡到多元化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但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完善和法律制度滞后的条件下其发展伴随着各类风险。因此,加强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有效监管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7.
公司股份相互持有现象与公司在经济体中的成长密切相关,它具有利弊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待这一法律现象,应当在允许它存在的情况下,加以必要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混业经营是一种高效的金融经营方式,可以分散风险,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建立混业经营制度,要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实现三大金融机构重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和集团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的竞争压力愈演愈烈.中国金融业也开始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探索与实践。在认同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独特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蕴涵着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垄断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急需未雨绸缪,用反垄断法来规制金融控股公司的种种不规范的行为。文章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反垄断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银行体系呈现“川”型,各自为政。针对银行体系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以银行控股公司为“树干”,各家商业银行为“树枝”的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设想;说明了建立银行控股公司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模式,指出银行控股公司的利与弊,并给出其存在问题的对策,通过银行控股公司的“树干”作用,实现商业银行的资源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