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生理上日趋成熟,但由于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比较真实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地方性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提出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奠基时期,也是心理障碍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它将影响每个孩子的一生。当前,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不断拓宽,加之家庭、社会、学校等群体文化氛围以及道德风尚的影响,使这些正处于身体发育高峰,青春期心理世界活动激荡且尚不成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心理偏差者比例越来越大。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的随机抽样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有17%,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大量调查研究与媒体报道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中小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调查。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只占少数,但发展的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在多种心理现象中,有的是正常的、合乎规律的,有的是反常的、违背规律的,我们把前者称之为健康的心理,把后者称之为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用教育手段把不健康的心理转化为健康的心理。目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中学生意志薄弱,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模糊,耐挫折能力差,引起了老师、家长们的深深忧虑。特别是有的中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引发的各类暴力犯罪事件,更是令人震惊。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  相似文献   

6.
张守智 《教书育人》2001,(11):35-35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让人担忧的。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占10-15%。这不包括一般的心理偏差。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下,学生因与老师和家长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或走向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什么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如此低下?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提高其心理素质,对此家长、学校、教育应该共同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多次在报端看到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杀人案件,这种恶性事件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却并非少数。据心理专家调查,在中小学生中有20%不希望自己长大,有60%的人感到自卑,有30%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2007年,我县就发生了中学生杀人事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力开展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小学生随着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和来自社会、家庭压力的增大,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校从1996年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在几年的实践摸索中,  相似文献   

9.
据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在北京、河北、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区400多所中小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别占16.4%、14.2%、14.8%;另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36.7%的中学生存在着学习压力的心理问题。这些数据引出一个话题:现代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正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在认识世界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阳发展:一、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人格缺陷,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二是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考试综合症、神经衰弱现象等;三是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相似文献   

12.
语文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很多特性都显示出了对中学生精神生活的调适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学生在日趋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前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已显得极为迫切。而从目前的相关实践来看,针对中学生开展心理调适的手法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3.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生理逐渐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导致他们面临着身体发育、性成熟及升学就业的巨大压力,学习环境的改变,人际交往和竞争意识的加强等问题。所以,不少中学生为各种心理问题所苦恼。据本人对哈尔滨市第二职业高中505人的心理健康调查统计:存在神经症的症状者占25%;而需看心理医生者占2.6%。由此可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职高生心理现状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正呈蒸蒸日上之势,特别是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探讨了心理教育与中学生心理问题,对比了心理教育课程与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并以模块的形式来突出对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学校应针对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全面分析中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通过科学的引导、互动,达到预的心理教育课程目标.心理教育课程要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心理发展和完善的信息,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困扰中学生心理的原因,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争取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是中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两者都是对学生的教育。都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当代中学生受社会的负面影响。因家庭、学校教育的不当,存在种种不良品行.不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许多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两种教育工作产生严重的错位。  相似文献   

17.
常海英 《内蒙古教育》2005,(7):22-22,41
目前,我国三成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2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就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因父母离异而负气离家出走的、考试不理想企图服毒自尽的、临考怯场而遗恨终身的、寻求刺激而迷恋网吧、荒废学业的;还有的学生患有强迫症状,明知自己不该做的事也不由自主地去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政策的贯彻,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数量不断增大,家庭问题也更加复杂化,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日新月异,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教育课题。由于中学生处于生长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学习、生活诸多烦恼积压在心内,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孤僻、自暴自弃等诸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春禄 《中学文科》2007,(12):155-156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问题。在我校的一次心理调查中,对全校两千多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有2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A2):13-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多,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初中生身心成熟度不够,社会经验较少,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所以初中生是一个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因此对于初中生心理的教育就非常重要。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和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