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做到习作时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偶发事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一隅空间,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再次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开阔视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尝一些食品,培养学生五官并用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2.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在表达时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想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快乐,将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意识. 课前准备 秀逗、榴莲糖、芥末花生、竹炭花生等食品.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发现的信息自由地表达出来。 3.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习作训练中,并在表达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习作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和体验,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本文主要从习作素材、习作指导和习作点评三个方面对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习作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和体验,学生才能写好作文。本文主要从习作素材、习作指导和习作点评三个方面对生活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三年级学生刚从口语阶段过渡到习作练习的初步阶段,他们对于什么叫习作、怎样进行习作、习作有哪些方法,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观察方法、创造思维等方面加以耐心、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相信他们一定会写出内容丰富多彩的习作来。那么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应该怎样引导呢?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积累、仿写、想象、练笔几个方面去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创造发展的过程,既是衡量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标志,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学会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习作的成功与喜悦。一、以"情"激趣,让学生享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作文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性实践活动,集中了学生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情感思维,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到"作文教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瞄准新课程习作教学目标,紧扣“激趣、思辩、想象、延伸”这些教学环节,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巧妙唤起学生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习作中插上情感体验的翅膀,促使学生实现成功创作、快乐创作,乃至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古人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学生的习作过程,集中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思想、思维、驾驭语言能力等,但当前,学生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审时度势,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现笔者结合省普教室在武夷山召开的福建省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课,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3.
于海文 《甘肃教育》2011,(18):86-86
习作教学一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工作的重点,因为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用语行文,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录世间万物.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了习作教学的前一环节——习作指导,轻视甚至忽视了习作教学的后一环节——习作讲评,这种做法是不当的。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生作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乐于表达的氛围、指导学生寻找易于表达的主题、评价,让学生获得表达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习作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需要强化一种"在场"的习作课程意识。将"在场习作"课程与"在场习作"指导相结合,以结构与存在为经纬度,以数字化教学形态为三维模式,使得学生在动态中通过不断地自我体验、自我生成和自我完善达到个性表达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学生写作文,因生活感受少,爱从范文上生搬硬套,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农村学生生活在广阔的农家天地,只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学生就会在生活观察中丰富习作内容,在生活体验中拓宽习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开发利用农村生活及自然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研讨等,丰富体验,激发情趣,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问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直当具有个性.然而当前学生习作几乎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属于“这一个”的独有体验、独到见解、独具匠心日渐稀有,一句话:“作文个性弱化”了,  相似文献   

20.
习作例文是供学生习作时模仿参考的文章举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凭借。教学好习作例文,可以帮助学生从看图写话顺利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作好准备。教学时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侧重指导写作。每篇一个重点,紧紧围绕注意观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这五个读写训练项目,循序渐进,反复加深。习作训练离不开观察、思维、表达三项基本要求。观察是索取作文的材料,思维是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表达是运用语言记叙所写的材料。教学习作例文,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