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应着重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本土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故事,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人和培育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立足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将本土资源融入课堂,使思政课充满本土气息。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那么高中语文课程怎样利用现行教材有效地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应该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力量之基。学校是培根铸魂的场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将其与学生日常读写融合,真正践行“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生命灵动”“让社会进入”的教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品格中。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汇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桥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考命题中,应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可以四大发明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中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校为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具有深远的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成为新形势下社会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石。文章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原动力,是青年教育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指引当代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  相似文献   

11.
林美徽 《新教师》2019,(12):57-5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欣喜地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语文工作者将其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呢?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口益凸 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 者,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古 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 化积淀呢?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2015,(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15,(Z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现代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除了西方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代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漠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视古诗文学习为负担,难以领会古诗文中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更难以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6.
借助文化认同感的“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与价值文化认同”圈层模型,在生物学教学中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表象渗透与单一传递等问题,并以课例形式研究探讨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生物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实现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摒弃融入手段单一、内容单薄,重模仿与表现、轻启示与践行等弊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课标、教材等深化对“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规格。教师应从实践的深度理解文化的根源,从历史的广度分析文化的流变,从价值的高度认同文化的意义,使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坚定中华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坚持“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一项基本遵循,“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是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从理论逻辑来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在价值指向上具有耦合性,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从实践路径来说,要坚持价值引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要立足时代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要适应科学规律,探索融合发展视角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钦花 《天津教育》2022,(22):104-10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五千年进展,皆因尊重传统,代代相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古诗文是一种有固定格式的文学体裁,短小精悍,字字珠玑,讲究节奏和韵律美。其是千古流传的文化瑰宝,有着其他文体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而小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学作品,能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对古诗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与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