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期最值得评的是毕飞宇的《睡觉》(短篇)。毕飞宇惯用女性主人公内视角来构筑叙事,从《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开始,他总是郑重交付给读者一种带血的入木三分。然而到了《睡觉》,滋味却与之前的作品迥然有别。小美大学毕业就“入了行”:从没恋爱过的她跟了温文尔雅、不失浪漫的“先生”,成为了时下人们熟知的“二奶”。谁知“先生”的真正目的却是要正值青春的小美为自己生个男孩。小美以各种方法包括避孕来避免自己在这场金钱与青春的交易中吃亏。  相似文献   

3.
江苏作家毕飞宇,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红遍大江南北,是近年来得奖众多的作家之一。现在哪一家报社不为他能赐稿而欣喜万分,可未出名之前,不同样是退稿退得都“快发疯了”的境遇?他投给《花城》的中篇小说《孤岛》,要不是遇到动了恻隐之心的年轻的女编辑朱艳玲,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0,(3):157-157
《咬文嚼字》杂志社今年刊物第一期把“众矢之的”对准了毕飞宇,并公开了对毕飞宇作品的“咬嚼”报告。毕飞宇的小说《楚水》里,有个叫冯节中的。开了家妓院。他说:“妓有九级,由下到上分成私窠、碱水妹、大姐、小娘、官人、二三、幺二、长三、书寓九样等级。”其中的“碱水妹”应当作“咸水妹”才对。小说《受伤的猫头鹰》中说“猫头鹰是白昼与黑夜的双栖动物”,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依旧是本期《收获》的顶梁柱,虽然和上期相比,下半部分有虎头蛇尾之感。  相似文献   

7.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8.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要代表作有《祖宗》、《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著有丈集《慌乱的指头》、《沿途的秘密》、《毕飞宇文集》等。其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玉米》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得2008年度人民文学奖和首届小说双年奖。  相似文献   

9.
第5期《人民文学》刊登了2个中篇、3个短篇。毕飞宇《相爱的日子》(短篇)与袁远《一墙之隔》(中篇)取材城市生活,以人与人之间隔膜、荒谬、却不乏辛酸的关系为情节主线,颇有现实气息。毕飞宇的《青衣》、《玉米》所有的劲儿都绷在人物心理上,外界的风吹草动左右着人物的心境。人物的举手抬足,都活脱脱是心头一出戏。这篇《相爱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毕飞宇小说《上海往事》的女性小金宝的艺术形象,阐释作家文学想象中的都市与乡村关系。毕飞宇在90年代初的都市书写中所流露的怀旧风格有着个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怀旧的女性想象。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伤逝》和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都是描写时代青年恋爱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它们具有相同的情节模式,揭示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前者意在反抗绝望,后者则是认同现实。  相似文献   

12.
图览世界     
毕飞宇凭小说《玉米》荣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中国作家毕飞宇凭《玉米》击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荣获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据了解,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创立于2007年,与英国"布克奖"一样受到英仕曼集团资助。早期奖项颁发给未以英语出版过的亚洲小说,2010年以后改为颁给当年度首次以英文发表的亚洲小说。此前,中国作家中已有姜戎的《狼图腾》和苏童的《河岸》获此奖项。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一直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无论是在他的城市题材小说诸如《哺乳期的女人》《林红的假日》,还是在他的乡村题材小说诸如《玉米》《平原》等小说中,他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独特的生存状态。在代表作《玉米》系列小说中,毕飞宇重点书写了权力话语逐渐植入下的女性的生存经验。他笔下的女性也逐渐有了对男性的妥协,有了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出走,有了对权力的追求。女性作为毕飞宇小说中的弱势群体,其个体生命的困境成为作家反思和启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在当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毕飞宇深谙张力因素在文学文本中的特殊作用,在《推拿》中完满地呈现出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盲人的自食其力与健全人的企图不劳而获形成巨大张力,体现作家对盲人真诚的讴歌赞美以及对健全人的批判;叙事结构上日常现实与虚幻想象形成的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残疾人对自身尊严的极力维护形成的艺术张力体现作家深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雷达对2005年中国小说作了评述,在“突破欲望层面:由家族、乡土、政治化进入民族灵魂”的标题下,对毕飞宇的《平原》与贾平凹的《秦腔》作了评析,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毕飞宇不是一个专断的作家,他是经验的书写者与诉说者,他的小说始终弥散着一种开放的气韵.在发散开来的艺术空间里,表达着一个主题——认知的阻隔与生命的局限.甚至可以说,这是毕飞宇小说创作始终如一的母题.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的《推拿》简体字版与繁体字版在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作品思想上都有较大差异。简体字版出版的时间晚,但实质上却是修改稿,其语言更为生动、恰当、细腻,盲人形象更典型、鲜明、立体,作品的思想境界也更高。通过两个版本的对照,可以看出毕飞宇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在“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其小说植根生活,透视人性,描摹世态,关注当下,既具有深刻现实性,又蕴藉哲学思考。毕飞宇07年新作《相爱的日子》抒写失业大学生充满艰辛与苦涩、孤寂与屈辱的生存境遇,笔端饱含深情,行文充溢悲悯.充分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浓重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9.
毕飞宇在“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其小说植根生活,透视人性,描摹世态,关注当下,既具有深刻现实性,又蕴藉哲学思考。毕飞宇07年新作《相爱的日子》抒写失业大学生充满艰辛与苦涩、孤寂与屈辱的生存境遇,笔端饱含深情,行文充溢悲悯.充分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浓重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