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应为公司"股东",出资瑕疵者一般情形下仍需向公司缴纳出资,其并不因出资瑕疵而丧失股东资格,故仍可行使股东知情权。已经转让公司股权者不再是公司股东,股权的转让价格与公司财产状况无必然联系,无需为维护股权转让合同中价格的公平性而赋予公司前股东对公司的知情权。知情权的行使容易使该行使主体获悉公司商业秘密,赋予非股东此项权利极易损害公司利益。故已转让股权者不应再享有对公司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司法奉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治理原则,大多数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决策掌握在董事会和经理层手中,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公司法都规定了股东知情权制度。我国2005年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股东享有知情权及其受到侵害时的股东诉讼权,但是在股东知情权行使的条件以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程序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导致股东知情权保护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分析股东知情权的内容和理论依据以及我国在股东知情权规定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切实保护股东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为保护其在公司中的权益而对公司有关情况行使的查阅权、质询权以及核查权和核查人选任请求权。它是股东依法知晓公司经营的真实信息的权利。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但还有探讨余地。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应关注于提起知情权诉讼的主体、目的以及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被告等问题;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是防范股东风险、保障股东权利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为股东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的基本条件,但因诉讼成本较低,司法实践中知情权诉讼越来越多。相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进一步细化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但对隐名股东、抽逃出资股东、同业竞争股东是否享有知情权未作规定,也未涉及股东是否有权复制会计账簿、查阅会计凭证等。司法实践中需要衡量各方利益,制度不明确会造成司法裁判的混乱,股东知情权立法仍有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有关未出资股东资格的确认、资格的取消、出资额的转让、受让人股东权的取得和未出资股东权利的限制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探讨,并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公司股东知情权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享有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股东权。本文通过对股东知情权产生的理论依据和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的研究,阐明了对股东知情权的行使和救济等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股东资格是公司的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确认股东资格,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公司以及公司债权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公司法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大量与公司股权相关的案件中,股东资格的认定是经常涉及的问题,因此正确认定股东资格成为有效解决此类纠纷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公司法》未对股东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未对股东资格的认定予以明确,导致司法机关处理相关问题时缺乏确定的标准。致使审判实践中对股东资格认定的难度较大.而且各地做法也不一致。给处理相关纠纷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不利于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就股东资格的含义、取得条件及实践中股东资格的具体认定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助于充分解决理论与实践中股东资格认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股东知情权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现行法下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问题,故在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股东知情权制度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并分析了由此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引起的尴尬状况和弊端。继而通过比较分析各外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问题的规定,总结了可以为我国所借鉴的关于保障股东知情权的原则和制度规定,进而提出了对完善我国股东知情权保护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尤其在有限责任公司中,中小股东受到大股东的压制,其股权的行使更是离不开知情权的掌握。从公司不履行法定义务产生的股东行权障碍、股东行使查阅权产生的法律障碍及判决生效后产生的执行障碍三方面探讨股东知情权的行权障碍;在妨碍股东知情权的私力救济上提出了公司章程赋权、股东会专项决议及公司治理细则等三项措施,在公力救济方面,结合司法实践分析了简化诉讼程序、借鉴调查令方式的可行性,为我国公司立法的完善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0.
股东通过获取更多的经营信息实现对公司的间接控制,这是全面保护股东权利的重要一环。股东知情权从宏观上可分为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帐薄查阅权、询问权。《公司法》立法上存在缺陷。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应当扩大。投东知情权的行使方式是权利的实现的关键。股东不能滥用知情权。  相似文献   

11.
潘霞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72-75,94
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应以质询权之定性为前提。股东质询权源自于股东出席股东大会的权利,每一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都应享有质询权,而无论其有无表决权,也无论其持股数量与期限。股东质询权与股东查询复制权一样是股东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东行使质询权的目的并不仅限于知悉公司内部信息,还有直接监督公司经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法对被保险人权利义务的规定笼统而原则,对于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为同一人时后者的知情权更是只字未提。从“黄梅根一案”的发生,引发我们对被保险人知情权的关注。保护被保险人知情权有其合理的法理基础和现实基础,同时,知情权的实现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且应当由投保人承担发送保险合同变更通知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司法》中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请求权的规定,存在解散的主体过于宽泛、解散的事由规定不明确、行使权利的先决条件不明确等主要问题,对于防止滥诉的规定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当在借鉴外国公司法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限定和细化诉讼主体、明确解散事由并增强可诉性、明确先决条件的判断标准、增加防止滥诉的措施等途径,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司法》股东请求解散公司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知情权”作为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与民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其在法律制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法理学立场的思考,本文尝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分别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更进一步地讨论,试图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原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翁建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6):13-16,25
关于土地评估机构资质的行政立法矛盾已持续多年,给国企改制等市场化趋向产生了延时、不确定和偏失公正等影响,其引发的诉讼还给司法部门带来了抉择难题:这种行政立法矛盾的产生很大程序上与部门利益有关。全文探讨了最终解决矛盾的对策及过渡期的衔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中,股权是股东对股份的所有权,是一种物权、财产权。而股东权是区别于股权的一种社员权,是一种非财产性权利。两者既是相伴而生的一对权利,又是相互独立的一对权利。因此,正确理解股权与股东权的性质及其关系对推动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股东虽非诉讼标的的直接义务主体,但在实质上,基于其股东权却与诉讼标的有着难以割舍的利害关系。股东派生诉讼提起权是股东权的实现形式之一,其程序法法理在于股东原告资格的取得实源于法律的规定,法律承认原告股东对派生诉讼具有诉的利益,突破了传统当事人的范畴,直接由法律予以授权。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涉及属人因素和属事因素两个方面。在当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非常迅速,其趋势是逐步放宽和统一原告资格,其依据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法治状况等基本国情。为使中国融入国际行政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潮流,必须发展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在属人因素上,要重新理解行政相对人的内涵;在属事因素上,要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发展途径上,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阐述股权分置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针对股东大会通过违法决议提起诉讼的问题,建立起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两方博弈模型,通过纳什均衡进行求解,给出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和修订法律制度,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申请上级行政机关裁决,法律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效率低下。美国、英国、日本通过司法的途径解决行政权限争议。构建我国机关诉讼制度,要明确原告的主体资格,严格限定受案范围,确立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审理方式,以书面审查为原则,判决类型以确认判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