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谊 《文教资料》2007,(36):154-155
聋生大多存在猜疑心理的问题,因此克服聋生的猜疑心理就成为特殊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出聋生猜疑心理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并指出克服聋生猜疑心理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颖 《学周刊C版》2011,(3):208-20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我国将进入知识、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面对竞争,聋生因为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许多聋生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如任性、冷漠、性格孤僻、自控能力差、猜疑……这些对聋生的发展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受成长环境影响,部分聋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私、偏激、猜疑、偷摸等不良行为,成为困扰聋校教师、影响聋生个人成长和校园和谐的问题。本文将从聋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上探寻聋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受成长环境影响,部分聋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私、偏激、猜疑、偷摸等不良行为,成为困扰聋校教师、影响聋生个人成长和校园和谐的问题.本文将从聋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上探寻聋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如何根据聋生的身理、心理和认知能力的特点,构建适合聋生学习的视觉情境,以充分调动聋生以视觉为主的剩余感官在学习中发挥作用,使得聋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情感的交流,是聋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聋生健康心理素质得以形成,必须全面了解和研究聋生的心理。提高聋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聋生的道德感和世界观。注重书面语言的情感交流,给聋生以成功的体验。创设交往空间,友善人际关系。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不断创新健康心理教育模式,搭建健康心理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我是特教教师,教育对象是失去听力,无法用语言进行直接交流的聋生。从教以来,我不断摸索特殊教育规律,关注聋生的心理动态,为聋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聋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如猜疑、焦虑、自卑、厌学等。这不仅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影响  相似文献   

9.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语言障碍,与周围的人(主要是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等)语言交往很少.而内心世界与外界的交流则更少。因此,聋生的心理困惑较之健全学生会更多。  相似文献   

10.
杨学艳 《辅导员》2011,(9):49-50
在经济落后地区,聋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一个"虚有名词"。聋生家长或包办保护过度,对聋生有求必应,或麻木冷漠听之任之。聋生家长对聋生的心理期望值过低,对聋生"只养不育"。聋生家庭教育在聋生教育中正常缺席,使得聋生产生这样那样的性格或心理的缺陷,如好逸恶劳、孤僻、自虐,聋生的教育发展遭遇了瓶颈之难。  相似文献   

11.
<正>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交流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使聋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大批聋校开办了英语课程。作为一名聋校英语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要上好聋校的英语课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如何从聋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出发,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聋生学习兴趣。二是激发聋生学英  相似文献   

12.
赵美娟 《中国教师》2010,(Z1):155-155
传统的聋校教育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了大部分课堂,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围绕教材,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说你练,我做你看,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地阻碍了聋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明显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及聋生学习的需要。所以,聋教育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展有利于聋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模仿、实贱、创新与交流等活动,使聋生的学习经历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聋生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呢?因此,教师应尽量给聋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聋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所以,在教学时要多鼓励聋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先让聋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聋生才能获得真实的活动体验或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聋校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聋生语言能力,使聋生有效地与人交流,必须要做到:养成聋生说话习惯,训练聋生思维方式,培养聋生书面语能力,激发聋生阅读兴趣,引导聋生规范手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7-15岁聋生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以及对其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的各因素.方法:采用<聋儿手语能力评价表>、意外地点任务和误导图片任务对138名7-15岁在校聋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聋生的心理理论发展没有显著差异;先天手语聋生在7、8岁时已经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而后天手语聋生约在11岁时获得心理理论能力;年龄、手语能力、家庭等因素对聋生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结论:先天手语聋生和后天手语聋生在心理理论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手语能力和聋生的心理理论发展都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教学呈现方式影响农村聋生心理理论水平,在PPT呈现下的心理理论成绩高于传统纸笔呈现下的心理理论成绩,不同父母听力状况会影响聋生心理理论发展,聋人组家庭聋生要高于正常组家庭聋生,父母中至少一人为聋人的聋生心理理论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6.
聋生由于听力的丧失,导致与健全人言语交际的障碍。特殊的交流方式——手语,受其使用范围的限制,使得聋生的心理沟通相对困难,从而极易产生孤僻、自卑、冲动、偏激等不良情绪。有的聋生在情绪波动时,出现打、骂、斗架等行为,其中有一种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属于情绪性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落后地区,聋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一个"虚有名词".聋生家长或包办保护过度,对聋生有求必应,或麻木冷漠听之任之.聋生家长对聋生的心理期望值过低,对聋生"只养不育".聋生家庭教育在聋生教育中正常缺席,使得聋生产生这样那样的性格或心理的缺陷,如好逸恶劳、孤僻、自虐,聋生的教育发展遭遇了瓶颈之难.  相似文献   

18.
张亚 《四川教育》2020,(6):62-62
聋生由于听力缺陷,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聋生融入和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条件。聋校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互联网的使用日益发达。聋生通过电脑和手机使用语言或文字与健听人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与健听人交流时出现了表达和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升聋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以聋生出走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造成他们离家出走的原因,一是聋生自身心理和性格上的特点,二是他们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三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方面的不足,四是现实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呼吁特教学校、聋生的家庭和社会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聋生出走的问题,使之健康成长,并能真正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聋生美术教学中,由于聋生生理特点、交流方式、思维方式等都与健听生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聋生,而素质教育也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聋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发掘聋生优势,调动学生兴趣,在聋生美术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