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于斌 《华章》2013,(25)
友爱是亚里士多德在其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讨论的最重要的主题。前七章论述了善、德性等,而在第八章和第九章重点论述了友爱。友爱是与他人、社会相关的一种德性,并且是人们一直所期求的德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主要观点是至善和幸福,友爱不像其它外在善一样是达到至善和幸福的手段,它与其它外在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自身就是目的。同时,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点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占据上风的价值观及一些道德弊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政治哲学家们通常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善”的概念,但亚里士多德所描述“善”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他所认为的人类社会一种完满的状态,这就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善”.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城邦的使命就是帮助人类实现这种“善业”.这一思想对当今政治活动有着深远的启示,国家一切政治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在于帮助人类实现幸福完满的生活,政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政治学意义上的“善”.  相似文献   

3.
"教育"几乎贯穿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全书,尤其集中于最后两卷(卷七后半部分和卷八)。一般认为,与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王制》中主要谈论哲学教育不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主要论述公民教育或政治教育。不过,亚里士多德在论教育时又特别重视"闲暇",认为闲暇"自身就有快乐、幸福以及享福的生活",这与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对"静观"之自足的描述极为相似。从这个角度看,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教育也指向哲学教育。本文将首先分析教育在《政治学》文本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教育与政制的关系,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教育的一面;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政治学》中教育与闲暇的关系,并结合《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相关论述,挖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教育之可能。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幸福问题一直是人们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问题进行追问和研究,其中,亚里士多德是最有影响力的论述者之一,他关于"幸福"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著作中。通过梳理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阐述,认为他对幸福做出了幸福是至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沉思是最大的幸福三种定义。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在哲学中,是个极其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古往今来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都认为幸福是人生生活的潜在动力和最终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并且与感观快乐相协调;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是一致的;幸福就是至善、符合德性、快乐、公正、完满、自足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托马斯·阿奎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通过提出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好生活(幸福)是什么?引出幸福的结论——幸福在于自满自足和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认为幸福是最高善和人生追求的终级目标,其他一切手段善都是为实现幸福这一目的善而提供有用工具。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两种不同的活动(实践的活动和思辨的活动)得出,思辨的活动是最完满,最幸福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反思对"幸福"的理解,实现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通过提出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好生活(幸福)是什么?引出幸福的结论——幸福在于自满自足和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认为幸福是最高善和人生追求的终级目标,其他一切手段善都是为实现幸福这一目的善而提供有用工具。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两种不同的活动(实践的活动和思辨的活动)得出,思辨的活动是最完满,最幸福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反思对"幸福"的理解,实现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他提出“幸福是至善”、“幸福就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等思想命题,指出获得幸福的途径就在于亲身实践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有许多关于实践的独到观点,无论是在其形而上学中,还是在其伦理学、政治学中,实践都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哲学范畴。与其他哲学家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实践范畴的核心内容是指以善为价值取向的行为活动,人是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彰显自我和确证自我。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的挖掘,可以梳理出其实践本体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即潜能———伦理———政治———善———幸福———思辨。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实践本体论最终是要实现抽象思辨和具体实践、向善之思和向善之行的统一,也即知和行的合一。  相似文献   

10.
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著作中,幸福问题是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它与善、德性、中道等问题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他指出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一种合于美好德性的实现活动,同时也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很多观点在今天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范畴。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善”作了一种事实的陈述,即善是指职责的履行或功能的完善。同时,善作为一切事物或活动的目的,在这些目的中,有一个最高的目的,即最高的善,那就是幸福。人的合乎“善”的行为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认、尊重万物的目的并追求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道德追求起源于善,善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分为:外物的善、躯体的善、灵魂的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心理契约思想是来自于家庭事务管理中父权以及夫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伦理约束的心理状态的平衡。心理契约是起源于规范社会关系的需要,并且是通过人民及其统治者之间的一个契约所建立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契约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心理契约"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提出了“幸福就是快乐的生活”的命题。在该著作中,他对幸福和快乐这两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论述,并在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二者的相互融合。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快乐观对我们正确理解幸福和快乐的关系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国传统的德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以德治国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治国理论的特色,在西方的政治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德治思想。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一千多年的西方思想史表明,传统的西方政治学与伦理学就是内在不可分割的。西方的这个传统实际上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因此,我们首先看看亚氏的德治思想。亚氏的有关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中。亚氏的《政治学》不仅有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而且是以德治理论为…  相似文献   

15.
张燕琳 《华章》2008,(7):17-19
"善"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范畴.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的"善"包含丰厚的思想意蕴.本文试着从"善"的内涵及类型;"善"、德性以及幸福之间的关系;"善"的评价及其理论现实意义等三方面内容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问题是主体性的问题,并且与善、德性等问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他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幸福,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原则即中道,思辨活动是至上的幸福。他在其伦理学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告诉人们,只有按照德性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的德性幸福观启示我们在追求幸福时应当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的关系,重视理智德性,提高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将交换类型分为两种:物物交换是自然和正当的,物币交换是不自然不正当的,前一种交换是为了自用,后一种交换是为致富。而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又认为,货币是使得所有物品可以衡量和可以平等化的唯一尺度,肯定了货币的正当性。亚里士多德对交换和货币的矛盾看法在于,他是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两个不同视角看待交换和货币的,这正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政治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即公民教育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培养公民善德、实现和保障善治的途径。亚里士多德重视公民的德性教育以及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美好品德,对后世注重实践等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公民德性与城邦关系入手分析公民教育对当时城邦至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幸福观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道德理论的核心,他的伦理思想以幸福为起点,最后又以幸福为落脚点。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而至善即是幸福。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活质量,幸福已成为人们思考得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现代教育理论具有重大贡献,实际上他们的教育思想大都由讨论政治问题延伸而来,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有明显表现,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与之也有类似之处,三者的政治理想都离不开对公民的德性教育,而公民的善与城邦的善是一致的,由此追溯西方教育思想的政治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