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舜的崩葬之处,早期的典籍有如下三种记载:第一,《墨子·节葬下》云:“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装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吕氏春秋·安死》亦云:“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所谓“纪市”当与“南己之市”无异。此地究在何处,无从查考。照此记载,舜乃崩葬于西方。第二,编子·离娄下》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鸣条”究为何地?与商场代纣的“鸣条”是否一地?众说纷法,兹不絮论。但《孟子慨然总结舜为“东夷之人”,那么其崩葬之地当亦偏于东方。第三,《山海经·海内南经》云:…  相似文献   

2.
夏禹像(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画像石拓片)唐尧、虞舜“禅让”的故事,历来为儒家津津乐道,被称为“大同”之世,奉为万世典范。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曾举舜辅佐政事二十年,又摄行政事八年之久,使舜得到相当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尧死后,各部落首领有事都找舜决定和处理。舜形式上虽让位给尧子丹朱,但各部落首领不听从丹朱,于是舜当了部落联盟首领。《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则云:“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史通·疑古》引《竹书纪年》云:“舜放尧于平阳(今山西临汾)。”从这些记载看来,舜在继尧位时,是…  相似文献   

3.
"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正义》:"《说文》云:璿,赤玉也。"(卷一/页24)(中华书局1982年版点校本,下同) 吉案:赤,南宋黄善夫本(以下简称黄本)同,殿本作"美"。《说文·玉部》:"璿,美玉也。"《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璿,美玉。"孔颖达疏:"《说文》云:璿,美玉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索隐》:"案《尚书》旋作璿,马融云:璿,美玉也。"殿本是也,当据改。  相似文献   

4.
刘艺 《出版科学》2000,(1):39-39
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接触了大量的古籍类书稿,经常发现引用古籍篇目不够规范。以《史记》为例:一是分类名称不规范。《史记》的分类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几类,而我们经常会看到《史记·李将军传》、《史记·孝武纪》类的提法。这是由于没有分清《史记》文本分类的原因,正确的提法应是:《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孝武本纪》。二是以个体传主代整体类别。这一错误经常出现在引用“列传”的篇目中,某些列传篇目的传主是分类别的,如循吏、酷吏,滑稽、游侠等,不可以其中某一个传主作  相似文献   

5.
《史记》有载:“德自舜明”.舜帝“只为苍生不为身”的胸襟与无私,娥皇、女英“泪洒九嶷斑竹”的痴情与执着,一直在流传和感动着永州这块古老的土地.这里是湘江之源(境内蓝山县),仙山之地(境内阳明山),道德(即舜帝道德文化)传承之所,理学鼻祖(周敦颐)之故里,世界最早稻作产地(境内道县玉蟾岩),山青水绿,钟灵毓秀,孕育了永州人的坚毅、智慧、勤劳与朴实.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副研究馆员唐丽华同志就是长于这一方山水之地.三十余载的档案事业倾注了她所有的情、爱和心血,也铸造了她这顶“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的桂冠.  相似文献   

6.
“金箧何人深汉策,白云千载护秦封”(明·李攀龙《怀泰山》句)。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其祭告天地文书皆镌之五版,敛之金匣,封埋祭坛之下,史称“金崔玉册”(亦作玉简、玉牒、玉检)。《汉书·武帝纪》注弓据康之语:“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卷五《封禅》篇亦云“树石九,泥金八幽;鸿律蟠来,如龙如虬。”早在汉代之初,已有泥金检玉之制。(史记·封掸书)载:“(汉武帝)封广文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工谋书,书秘。”又明王思任(登泰山记)称岱顶有“汉武王检…  相似文献   

7.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8.
寻根桥山     
“九·九”重阳节,相传是黄帝骑龙升天的日子。我又一次来到铸鼎原,拜谒人文始祖。《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这个地名,在中国不少,大多都有纪念黄帝的陵墓,以陕西桥山规模最大。陕西桥山奇士高俊元曾为笔者购书题词:“黄帝子孙,龙的传人,一脉相承,谁不思根。”根在哪里?在上古时期,无字无文更无书,历史只能历代口头相传。小时候,听传说朦朦胧胧,神乎其神,今读《寻根铸鼎原》一书才明白,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相吻合,铸鼎原不仅是一个神话的铸鼎原,而且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的铸鼎原,其周围竟有黄帝时期的文化遗址26处之多,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的名篇。今本《战国策》却误把“龙”“言”两字并为一字,于是有了个“触詟”。《史记·赵世家》记为“触龙言愿见太后”。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说与《史记》完全相同。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面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的整理保存。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官府藏书处是周朝的“藏室”,传说老子曾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秦(始皇)拨去古文,焚灭诗书”,使正常的图书发展惨遭厄运,造成“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的恶果(《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朝建立后,图书事业很快振兴起来。汉初,丞相萧何攻入咸阳后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书·萧何传》)高祖刘邦为藏“秦之图籍”,专门在长安未央宫内建造石渠阁、天禄阁及麒麟阁等。(《三辅黄图》)汉武帝时对图书也格外重视,官府不仅广“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而且建立了更加系统的图书机构,史称“外有太常、太史、博士……内有廷  相似文献   

11.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  相似文献   

12.
“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新兴,原始察终……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  相似文献   

13.
《纽约时报书评》公布了该报评出的1992年美国的“九大好书”。它们是:《蚂蚁与死雀:达尔文时代迄今利他主义与性别选择观念的演变》,海伦娜·柯罗宁著;《英国病人》,迈可·翁达杰著;《爵士乐》,东尼·英理逊著;《季辛吉传》,  相似文献   

14.
一、士人乘坐牛车风俗源于两汉先秦以来人们出行皆以马车为贵,然汉初经济凋敝,民生艰难,自皇帝至文武大臣都无意讲究车乘等级,《史记·平准书》曰:“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是上层人士乘坐牛车的起始。但当时社会仍以马车为贵,在经济稍有恢复之后,土人又皆乘坐马车,如惠帝时,大臣陆贾告病辞官,“常乘安车驷马,从歇鼓瑟侍者十人”,后谋诛诸百,陈平田与车马五十乘《史记·陆贸列传》。景帝中元五年颁布各级官员和百姓乘坐马车的等级标准,惟“宽人不得乘马车”。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景帝和武帝削夺诸侯王权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与趣味     
一个作家或诗人,常有他的习惯用字。毛泽东诗词中多用“漫”字。如: “漫江碧透”《沁园春·长沙》“漫天皆白”《减字木兰佗·广昌路上》“赣江风雪迷漫处”(同上) “万木霜天红烂漫”《渔家傲》“雄关漫道真如铁”《忆秦娥·娄山关》“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待到山花烂漫时”《卜算子·咏梅》“梅花欢喜漫天雪”《七律·冬云》“西风漫卷孤城”《临江仙》  相似文献   

16.
《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今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竞雄争霸,广播人岂能无志节目运筹? ——题记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下令焚书,这是以行政手段破坏图书流通的严重事件。最早使用这种手段的是先秦法家。《韩非子·和氏》载:“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此事虽不载于《史记·商君列传》,但与商鞅重农战、贱游学的主张相符,应是可信的。秦始皇采用李斯的焚书建议,是继承先秦法家的传统,但其焚书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商鞅所为。一是商鞍当时的秦只是一个诸侯国,而秦始皇焚书是在统一后的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是一次全国性行动,二是所焚国书的品种数量十分巨大。《史记·秦姑皇本纪》载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规定的焚书范围。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司马贞在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作的《索隐》中曾三次提及《文翁孔庙图》:“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①“如《文翁图》所记,又有林放、蘧伯玉、申枨、申堂,俱是后人以所见增益,于今殆不可考。”②“《文翁图》作‘国选’,盖亦避汉讳改之。”③ 《文翁孔庙图》,应该就是《隋书·经籍志》中著录的二卷《蜀文翁学堂像题记》。这本书在新、旧唐志中均有著录,但  相似文献   

19.
在1987年5期《图书馆》上,我发表了《“目录”商释·附称谓辨》一文。该文主要部分提出了对“目录”一词中的“录”字的不同解释。认为“录”,不是指传统所说的“叙录”,而应当是“次第”的意思。当时,我只就三部著名的目录学著作本身所依据的引文作解,没有全面展开。为了使这一立论能够站住脚,本文拟进一步再加阐述。一、试释杨仆《兵录》的“录”字义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序说:“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定住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真”。关于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先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汉在建国之初,高祖刘邦即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兵法,张苍为章  相似文献   

20.
《哈里·波特》发行直逼100万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里·波特》自去年10月份出版以来一直旺销。第二次加印5万套早已发完,第三次印刷的8万套也已被“瓜分”。至此该书总共印刷33.15万套,接近100万册。第四册《哈里·波特与火焰酒杯》也将于“六一”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