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习惯是力量的源泉,是知识的润滑剂。一个好习惯能使我们终身得益。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格珍  翻多 《西藏科技》2010,(10):51-53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孟凡强 《科教文汇》2010,(17):80-82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创设和谐的条件,这可以通过"暗示和自我暗示"方法实现;其次要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其懂得如何制定目标与计划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再者就是训练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其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盲目性、无计划、不平衡、功利性和低效性等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与效益,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课外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5.
语文修养教育不但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丰富学生的知识,改变学生的气质,还能营造"乐学"的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本人在加强学生语文修养教育实践中的相关做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邱金兰 《知识窗》2013,(24):58-58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要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学生时代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让每一个细节成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淀,让每一次进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7.
李文静 《科教文汇》2010,(35):68-68,70
我国今后要向低碳社会转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我们的教学和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都与低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尝试从挖掘教材、巧设练习、参与实践三个方面来努力,从而增强对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树立"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推进低碳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以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营造"好习惯成就大未来"的良好氛围,实施自我管理策略,培养个体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开始学生正式落笔成文,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作文基础的扎实与否、习作习惯的好坏、习作兴趣的有无,都决定于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教予观察方法、发掘习作契机等途径入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会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和善于积累、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夯实学生习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甘峰  种即飞 《科教文汇》2011,(30):109-110
数学有效教学就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勤于思考,并养成乐学、爱学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启发式、依靠数学规则、让"有限"与"无限"相辅相成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学生多少生字、教学生会表达,而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作业习惯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弥补知识掌握上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李风香 《今日科苑》2009,(22):277-277
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有精辟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所以我认为,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读,写,听,说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军 《科教文汇》2007,(12X):76-76
叶圣陶先生:“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六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琳 《科教文汇》2010,(35):69-70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并形成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计划策略,具体的行为方式,系统的操作顺序和步骤,持之以恒的积累和沉淀是语文习惯养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广阔舞台,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综合利用生活中的资源,从而养成识字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刘乾文 《知识窗》2014,(22):72-72
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巧妙导读,能有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怎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但当前的小学生存在着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方法不正确及未养成阅读习惯的现状及问题,要使小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必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周永红 《科教文汇》2012,(24):105-105,110
针对中职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教师应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命题使用条件,掌握解题规律;培养学生阅读时随时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后对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