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历史研究》1979年第七期,发表了刘宗绪同志“试沦热月政变的性质”一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苏联史学界(包括我国史学界)被视为定论的“热月政变是反革命政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世界历史》1980年第三期,又发表了余小慎同志“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一文,对刘文的观点表示“不敢苟同”。拜读刘、余二文,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曾先后发表杨伟立同志的《关于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见1963年第5期)和刘静夫同志的《读<关于孙恩、卢循起兵的性质>》(见1964年第5期)两篇文章.杨伟立同志认为孙恩和卢循领导的活动都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地主起兵;刘静夫同志则认为都是农民起义.我认为孙恩领导的活动是农民起义;而卢循颁导的活动则不是农民起义.现拟就卢循活动的性质谈一下个人的意见,以求教于刘静夫同志和读者.  相似文献   

3.
丁玲同志在《关于左联的片断回忆》中说:“除了文章,我想还应该有图画。我请求鲁迅先生支持,他叫我到他家去挑选。这是我和鲁迅来往的开始。我选了一张木刻,就是凯绥·珂勒惠支的《牺牲》,内容是一个母亲将自己的孩子交出去,这是为纪念柔石而选的。这幅画,刊登在《北斗》创刊号。”(《新文学史料》一九八○年第一期)。《辽宁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了宗谌同志的《木刻<牺牲>是寄给<北斗>的吗?》,作了分析考证,认为木刻《牺牲》为丁玲所选接近事实。我对丁、宗二文,却不以为然。写出些意见和丁、宗两同志讨论,并求教于鲁迅研究专家们。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复杂,最激荡和最彻底的一次革命.中外史学界都很重视对它的研究和探讨。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曾就法国大革命终止的年代和标志性事件进行了新的探索。不少专家学者不再同意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革命结束的传统看法,而是把雾月政变或拿破仑帝国的崩溃等作为革命的终点。综合中外史学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四种:1.以1794年热月政变作为法国革命结束的标志。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认为:“热  相似文献   

5.
五月十三月,历史专业七八级,就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展开学术讨论。大家对义和团运动是否带有反封建性质的问题,争论最为激烈。有的认为义和团运动不带有反封建,因它本身是一次封建运动,“扶清灭洋”口号不是一种策略,而是反映了义和团的真实面目和要求。部分同学则持相反意见。有的还对《历史研究》八○年第一期上王致中同志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裕凤 《考试周刊》2012,(87):140-141
我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13期冯荣国老师的《培养反思探究能力的试验》一文后,深有同感。冯老师在该文中说:“学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历史材料解析能力,由于对戊戌政变的史实知之甚少,却不能从提供的史料中分清政变进展的逻辑:还有考生面对新的历史情景与其掌握的教材知识矛盾时,不是认真提炼、分析材料信息,而是生搬硬套教材相关结论,盲从课本,缺少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1982年第9期发表了张景贤同志《长平之战时间考辨》札记,列举目前史学著作中述及长平之战时间的三种不同说法,经过考证,断定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廉颇任赵将拒长平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四月,长平之战正式爆发就在这年四月,到九月结束,历时六月.因此"所谓双方相持三年之久,才分出胜负的说法",是由于"把秦军攻韩上党的时间、赵军进驻长平的时间,和长平之战爆发时间混为一谈".我认为这一考证是站不住的.张同志所驳辩的长平之战相持三年之久的说法,是我主张的.我在1955年初版《战国史》中,就有此说(160页),1979年《辞海》的"长平之战"条,也是我执笔的,1980年新版《战国史》仍持此说(359页).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战国的史料,有不少地方年代混乱,因为不象春秋史料那样有一部比较详确的编年史《左传》可以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昶同志在《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上发表了《试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一文,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都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想就此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读赖家度先生答复有关窝斡起义诸问题后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对赖家度先生《耶律斡罕领导的抗金斗争》一文(载《历史教学》1962年9月号)的意见,能够得到赖先生的重视并予以答复(均载《历史教学》1963年1月号),这是首先要向赖先生表示感谢的。但读到赖先生的答辩后,问题仍未解决,因此不能不提出意见再向赖先生请教。(一)撒八起义在那一年?这个问题,在现有的史料中,本来是记载得很明确的:《金史·海陵纪》:正隆六年(1161年)五月,“契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维新派与顽固派双方活动过程,从近年来发现的史料分析,说明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引起了戊戌政变的发生。由此认为,戊戌政变的时间问题、袁世凯与政变发生的关系问题、变法性质等问题,都有重新研究和认识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一、杨献珍同志给孟一川同志的信一川同志: 四月十二日《光明日报》第三版胡绳同志写的《致友人书》,希望你看一下。特别是该文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段,讲“历史研究者需要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这几段文章是指研究历史的人说的。把“历史”换成“文艺”,我觉得这几段话也完全适用于研究文艺的人。胡绳同志说,历史研  相似文献   

12.
易平先生《司马迁生年考证中的史料鉴别问题》 (载《光明日报》“历史周刊”第 15期 )提出司马迁生年考证中存在“长期未能解决、且已对研究的深入构成障碍的基本史料鉴别问题” ,同时对我们发表于《历史周刊》第 8期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对基本史料进行甄别 ,确实很有必要。但易先生提出的问题、鉴别史料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论述 ,都值得商榷。易文认为以前研究司马迁生年 ,双方都“事先认定”《博物志》是“最可信之史料” ,认定“《正义》的案断‘亦当本《博物志》’” ,而这“两项前提是否能够成立 ,必须经过鉴定考” ,“则似乎被论者…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编辑部寄来邵雍同志《<划丽川上天王奏>考》,其中谈到我于1956年出版的旧著《太平天国史料考释集》第2辑《刘丽川上天王奏跋》的问题,要我答复。我于1953年,在苏州看到的抄本《桂林守城记》内,发现《刘丽川上天王奏》,第二年又在南京图书馆藏抄本《忆昭楼洪杨奏稿》内看到,因把这篇史料发表于1956年1月出版的《太平天国史料考释集》内,以供同志们的应用,并根据这篇传抄件,写了一些考释。 1963年,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派王淑慎,罗文起两同志去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即今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搜寻太平天国史料,她们在革命运动类太平天国项835  相似文献   

14.
张龙 《历史学习》2002,(1):39-40
我认为拿破仑是“时世造英雄”的典型。当时,热月党人推翻雅各宾派,却又因为自身的腐败无能而无力托起巨大的法兰西。政局的混乱使得拿破仑的政治手段与军事才华在合适的时机得到充分发挥,发动雾月政变,组织执政府直至建立帝国,颁布《民法典》,并在一系列重大战役  相似文献   

15.
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既然提出来了,就有必要再作说明.张景贤同志《长平之战时间考辨》中,断定长平之战只历时六月,认为持续三年之说是由于"把秦军攻韩上党的时间、赵军进驻长平的时间,和长平之战爆发的时间混为一读"而发生的误解.这一考证只是依据部分《史论》的史料而作出的论断.其实,《吕氏春秋·应言篇》早就指出:"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我们综合《史记》和《战国策》的史料加以分析,可以证明《吕氏春秋》之说是不错的.我为此写了一篇短文《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载《历史教学》1983年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人士。他提出了“史学便是史料学”的观点,其主要思想是史料是史学进步的基础,要按照材料进行研究以得出历史史实,而不是超越史料凭个人的主观认识进行研究。众多的研究者根据傅斯年的这个观点得出他反对“经世致用”的思想,但是我认为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他在九一八事变后著成《东北史纲》一书,用以反对当时盛行的“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论,以说明东北的历史归属问题。傅斯年的这种行为充分说明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思想。这里我将对傅斯年写作《东北史纲》的动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二月《世界历史》发表的陈崇武同志《巴黎公社时期的国民自卫军》一文,对于我们弄清楚法国国民自卫军的由来和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国民自卫军的性质是有帮助的。但是,这篇文章认为“巴黎公社时期的国民自卫军,即是民兵”,一八七一年四月初,《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战斗纲领》里的补充连,就“象我们现在所说的基干民兵”一样。对于陈崇武同志这个观点,我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 有些研究捻军的同志认为,张乐行不只一次受过清廷的招抚,并且肯定他参加了打定远捻陆遐龄。有的同志甚至说他是“敌人的鹰犬”。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似乎可以商榷。关于张乐行受招抚,据笔者所见,主要有以下史料记载了这件事。《涡阳县志》:“(一八五三年)二月,钦差、工部侍郎吕贤基,兵部侍郎周天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学院和北京教育学院等四院校的历史教学法教师,从去年秋季开始着手合编《中学历史教学法讲义》,现已写出初稿.今年6月16日至26日,四院校在北京师范学院召开了定稿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除上述四院校的有关同志外,还有上海师大、华南师院、河南开封师院、北京师院教育研究所等单位的历史教学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历史教学》编辑部的同志.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四院校合编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讲义》(初稿)提修改意见,并联系讨论了历史教学法学科本身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历史教学法学科的性质,会上有两种意见,大多数同志认为,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科学,属于分科教学法的范畴.但也有同志提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历史的、逻辑的起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确定?对此,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应以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作为历史的起点。有的同志则认为,应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历史的起点。这两种意见,都是以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