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阴影     
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太多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慢慢忘却。惟有一件小事不但没有忘却,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越来越清晰,每每忆起都有种锥心的痛。十几年前,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是学校独领风骚的人物,朗诵、作文比赛的第一名总是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班干部的桂冠也都属于我。因此我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同学学习的好榜样,我也一直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直到有一天上音乐课……乡村小学是不重视音乐课的,老师一般也不正规地教,即使教也只是教一些社会上都在传唱的流行歌曲。学生在音乐课上干什么的都有。教我们音乐的老师刚代课不几天,是…  相似文献   

2.
我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新兵,在进校几年来,深深感到自身的缺憾。我是工科毕业生,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课程。虽然也得到过一些老师的指点,但没有机会由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上一段时间,能够使自己在教学方式方法和经验上得到更多一点积累,只是在走上讲台前,抓紧时间学习了一些有关的教学体会,经验介绍,还有一点就是拿自己上学时那些讲课好,能吸引学生,并且教学效果好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黑白斋主 《师道》2003,(1):15-16
从教多年,光继续教育我就经历了好几回。最先的继续教育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拿到上级主管部门发下的《继续教育证书》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终于可以有一个安静地学习、充电的机会了。证书设计得很正规,是硬硬的壳,上面有很多记录继续学习的栏目。但我很快发现,大家其实都没有把那本证书当一回事。直到那本证书被收回去,我也没有被正儿八经地安排去学习什么,想自我安慰地将自己主动的业余学习中觉得有收获的几项填上去,又觉得是自作多情,没有必要,所以,证书上的所有栏目从下发到回收也就那么一直空着。又过了几年,到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重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灵活、开放的优势,以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开通非正规教育的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为那些失去高等正规教育机会的人们提供了继续深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他们的学习成果达到与正规教育同等学历的认定。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的创新,在推动中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平时比较胆小,不爱在同学的面前表现自己,长此以往,我的一些好朋友都为我着急。一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几个好友极力向班主任推荐我。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正好也趁这次机会向同学们展示我的才华,改变我的形象,便十分高兴地参加了。我每天刻苦地练习演讲词,一遍又一遍地背着,力求完美。  相似文献   

6.
徐秦润 《小学生》2008,(3):25-25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平时比较胆小,不爱在同学的面前表现自己,长此以往,我的一些好朋友都为我着急。一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几个好友极力向班主任推荐我。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正好也趁这次机会向同学们展示我的才华,改变我的形象,便十分高兴地参加了。我每天刻苦地练习演讲词,一遍又一遍地背着,力求完美。  相似文献   

7.
陈素华 《留学生》2009,(12):36-37
[典型案例]我是一名国内的大三在读生,准备明年去英国读其所谓的"三明治"课程,但有一些顾虑:一年学习之后,学校能确保学生都有专业实习的机会吗?而这些实习机会,是以全球闻名的企业居多,还是就在一般的小公司呢?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中,每个班的师资配备一般是由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构成的。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分工。但这种职责分明的体制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弊端。首先,教师充当“脑力劳动者”,保育员充当“体力劳动者”,没有机会相互体验对方工作的艰辛,往往出现互不理解、相互埋怨的现象,“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也就成了口号。其次,双方的成就体验及需求迥然不同。教育改革的冲击使教师感到每天都要不停地学习,而保育员则认为打扫卫生、负责幼儿的饮食就是自己工作的全部,从而放弃了思考与学习的机会。同时,  相似文献   

9.
严格来说,我学速录已经三年了,但是我接受正规的速录学习的时间却只有一个多月。记得刚开始接触速录是在我以前的学校——康定师专。我学的是文秘专业,我们学校从上一届就开始开授速录课,所以我们获得了接触速录专业的机会,也很有幸的参加了这门课。刚开始学习时,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  相似文献   

10.
你说我听     
小时候,我们的梦乡里都伴随着故事,只有故事才能使我们入睡,使我们入神,使我们开心。一眨眼,在故事中我们长大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事,走向那难写的作文。有一天,我曾梦想过,如果把故事和作文联合起来,就成了……在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得到了一本《故事作文》,我一下子迷上了它,一本《故事作文》我通常以很快的速度看好几遍,其余时间就盼着下一本的出版。★安徽阜阳市三中初一(2)班李煜我是《故事作文》的一名忠实小读者,《故事作文》每期都少不了。在看的同时,我得到了一些启示。它使我在学习之余,得到了愉快的…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到了高一下学期,我们分了班,觉得学习挺辛苦的,一时间都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所以经常会到书店或书报亭去找一些对我学习有帮助的课外辅导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杂志,设计独特的封面和丰富、新颖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并迫不及待地逐页认真翻阅,发现里面有许多对我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有新颖的试题,有好的学习方法,有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数理化知识,还有很多能和编辑直接交流的活动,所以我决定给你们写信,告诉你们:我真的很喜欢她!是《中学生数理化》帮我找回学…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一般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很枯燥的,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都不大。所以,一般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学习的,经常都是教师严格要求了,学生的成绩就好一些,否则就成绩平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就想:怎样让学生很乐意地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从教近30年的教坛老兵。多年来,我不断有稿子在报刊上发表。有的同事问我有什么诀窍,我总是爽快地告诉他们,我的诀窍就是常读《小学青年教师》。我现在是一名市级语骨干教师,所教的第一个班就是一个出了名的差班.我接任班主任以后,一要学习教学方法.二要学习班级管理方法。我曾经向一些同事请教过,  相似文献   

14.
一、创造表现的机会,培养学习的兴趣   后进生由于自卑心理作祟,表现欲望及参与意识差,课堂上很少开口,这对学习极为不利。因此,我把后进生编成 4个小组,每节新授课前给出 2~ 3分钟时间,让他们中的一名同学讲一讲个人的一些打算,班里近期的活动、趣事,简单地复述学过的课文等。讲授新课、课堂提问时,尽可能让后进生和成绩好的学生机会均等,甚至还适当增加后进生的答问机会。为使后进生答问成功的机会大,我一般提问他们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他们的答问、造句、复述、朗读等,只要能积极参与,我就予以肯定,凡是正确的,都给…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一名教师,本人有幸于2012年7月到郑州索易动画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企业实践.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次学习中,我有机会认识其他28名教师.我们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学习心得,对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以下是具体实践内容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初一时,我在班上成绩都是中上等,可好景不长,初二添了一个对手——王振华,她不但与我同名同姓,而且成绩也是前几名。我的位置渐渐地受到了威胁——只要是正规考试,我都会以几分之差而“名落振华”。一次数学测验,分数出来了,当老师报到“王振华119分第三名”时,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我却把头埋在桌上,听着  相似文献   

17.
做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地履行职责,多年以来,无数学生的成绩的提高都是我的骄傲,我一直思考,怎样快速地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学习期间,利用实习的机会,我参与了几所幼儿学校的教育活动。总的感觉是:在那里,幼儿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探索、发现他们周围的世界,每个孩子都会进出创造的火花。英国的幼儿学校(5~7岁)虽然已属于义务教育的开端,但却没有正规的上课,更没有固定的课程表,一切教育是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进行的。每一间教室都布置得如同工作间,孩子们来了以后,可以自由地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重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灵活、开放的优势,以终身教育的理念,通过各种成人教育机构,开通非正规教育的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为那些失去正规高等教育机会的人群提供了继续深造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他们的学习成果达到与正规高等教育同等学历的认定。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的创新,在推动中国非正规教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小组合作的一些浅见,希望在课改的过程中我能得到更多的指导,更多的学习机会,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组织学生参与,让孩子在小组讨论中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让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是老师给予。我深知课改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反思、探索。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