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9,(1):28-41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作为京津门户的大连,见证了英军的侵扰和跋扈。英军在这里的活动虽然主要限于补给和集结等非直接作战行动,但是,英军在大连地区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作战能力。对这段隐匿的历史进行考察和挖掘,不仅有助于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军事活动、作战目标,而且对于理解大连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的原因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对中国沿海的地理形势、海岸特点以及海洋水文要素展开大规模调查,据此掌握海防知识,用以指引海防部署,涉及范围北至奉天,南及广东,其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较高。但清廷奉行守海口战略,也不了解英军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战术,水文调查结果反而令其误判英军的进攻方向,将主要海防力量部署在缺少礁浅沙线的海口,疏忽了对许多浅狭的海口、水道和内河的防范,这使英军利用海军攻击正面和陆军抄袭侧后的战术屡试不爽。对水文调查结果的错误应用,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台湾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作为我国东部海防屏障的台湾,也成为主要战场。早在战争之前,英人就企图在台湾获得“立足点”,以便向中国倾销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巴麦尊则明令侵华英军,在中国东海岸处占领一个海岛。但是,在台湾军民英勇抵抗下,英军多次进攻均告失败。  相似文献   

4.
1.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说明A.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B.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在非正当贸易中,中国存在贸易顺差D.在总体贸易中,中国存在贸易逆差2.鸦片战争中,在道光帝已将林则徐革职查办的情况下,英军后来仍扩大侵华战争,主要原因是英国政府认为清政府A.对林则徐的处罚太轻  相似文献   

5.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对大连进行侵略与骚扰。侵略与骚扰的目的是解决英军给养、集结、休整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清政府对英军入侵、骚扰大连的态度基本上还是所谓妥协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6.
香港被割让的经过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英鸦片战争之前,属于广东省新安县管辖。1840年,英国以清政府查禁鸦片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英国舰队司令伯麦率领英军在香港岛强行登陆,占领了香港岛。1842年,英军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5页叙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英军见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就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认为英军不攻广东而北犯的原因是广东“戒备森严”。事实并非如此。鸦片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英国有计划的“要打开中国大门”,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英国侵略者远在中国禁烟之前就对中国沿海作了细密、详实的侦察,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商船前往中国沿海进行的侦察活动。该船遍历了…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不是偶然的,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是一个重要原因。英军已进入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是冷热兵器混用,可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50周年。150年前,英国派出远征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军民对英军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鸦片战争虽然因种种原因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人民和清军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反抗精神”,以及由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将永照千秋,弘扬万代。  相似文献   

10.
公元1840年,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了扩大市场,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从广东扩大到福建、浙江,清军一败再贴。1842年6月,英舰进入长江,攻打吴湘炮台。年迈的江南提督陈化成督战西炮台,奋勇御敌,而负责长江两岸防务的江南总督牛鉴,却望风逃跑,以致全军渡乱,英军夺占东炮台。陈化成腹背受敌,身受多处重伤,碟血殉国,吴淞失守。英军溯江西上,8月,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大量的歌颂抗英将上与反侵略…  相似文献   

11.
一八四○年至四二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保护非法的鸦片贸易,向我国发动了第一次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不论是战前英国鸦片贩子的走私贩毒,还是战争期间英军的武装进犯,以及战后英国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在我国的横行,福建都遭受到严重的祸害。有侵略就有反抗,“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鸦片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中英军之所以肆虐于各战区,汉奸在诸多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清廷上下对于汉奸活动极为重视,对于汉奸作用也有较为细致的分析.然而清人对汉奸问题的认识仍多模糊不清,相应的政策措施亦复南辕北辙.对于汉奸对鸦片战争战局的真实作用和影响,以及清统治者无法妥善处理汉奸等类战事中细节问题的原因,本文依据史料细加校核,并据以探讨了清人话语之外、更为深切的政治和民族关系等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关于鸦片战争中英军北上的原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的: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由此爆发。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这一说法首先来自于林则徐本人,在《英人续来兵船及粤省布置情形片》中,他认为“第恐在粤,无隙可乘,该处夷船趁此南风盛发,辄由深水外洋扬帆鼠窜”。在稍后的《英兵船在粤寻衅现续筹剿堵情形折》中,他这样写道,“被风拒之甚力,无隙可乘,故来者随到随开,即存者亦旋停旋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论著均称鸦片战争之初,由于林则徐在广州整顿军务,严加设防,英军无隙可击,不敢进攻,只得北上侵扰;而英军到达厦门时,又因为邓廷桢已加强了厦门防务,英舰五艘往攻而不克.这种说法,我以为是不正确的.先谈广州.林则徐主持广东军务时,英军并无进攻广州之计划.1840年6月21日,从印度开来的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40年8月19日)发生的中英澳门关闸之战,大致可以被看作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肆意侵犯广东沿海的一段序幕,同时,因为发生地是在澳门并且事涉澳葡政府的政治态度,所以也是澳门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英军之所以要发动对澳门关闸的攻击,既与澳门在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有关,更与英商在澳门的既得利益有关.这场战事以清军失守关闸、英军完胜而告终,这与魏源、林则徐等人所持的英军败退论相去甚远,并对中英双方产生了诸多军事与政治方面的影响,甚至也引起了葡英关系和中葡关系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开启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是坚定的抵抗派,他可说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是满清的道光皇帝被英军炮舰吓破了胆,加上投降派乘机诬陷,林则徐不但被革职,而且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充军到新疆的伊犁。7月初,林则徐由西安启程赴伊犁时写了两首与家人  相似文献   

17.
1840年6月爆发的鸦片战争距今已150周年,抗击英军侵略的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激励我们继续前进。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写下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第一页,然而,在鸦片战争中顽强抗击英国侵略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在酷爱自由反抗外来压迫的中国历史传统中,又写下了光辉的爱国主义新篇。在此次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不下一万五千人,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而论者往往限于林则徐、关天培几人,对姚莹、裕谦等一大批英雄却未提到应有的高度给以评价,使人们看不出英雄群体的高尚风貌和时代精神,为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形象在中国人眼里经历了从"夷"到非"夷"的过程,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晚清文人王韬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韬对英国形象作了别具一格的塑造,他不仅将英国从"夷"类形象中开脱,还把英国描画成一个富强仁义、在很多地方远胜当时中国的理想国。他对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关系作了全新的阐释,首次把其亲见的英国塑造成一个能够与历史上的中国媲美的"乌托邦"形象,最大限度地拉近了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间实际的地位差距。  相似文献   

19.
花卫平 《考试周刊》2008,(50):240-240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过程的开始。下面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多篇文章。阐述了鸦片贸易的性质和鸦片战争发生原因,以及鸦片战争给中英两国带来的影响,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