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鄂州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一个具有根本性的法律文件,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崭新篇章。本文拟就《鄂州临时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思想、制定经过、基本内容、意义和局限,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1920年至1924年的联省自治(简称联治)运动,湖南推行最早,时间较长,在全国引起的反响也较深。本文试就湖南联治运动加以评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湖南联治运动的由来民国成立以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通过临时参议院制订的一部具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临时约法》,曾有约束封建专制独裁的作用,遭到袁世凯的反对。他悍然撕毁了《临时约法》,解散了依据《临时约法》所成立的国会和所起草的《天坛宪法草案》,另外召开所谓约法会议,制订一部有利于他专断独裁的《新约法》。并借此由总统登上皇帝的御座,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复辟。  相似文献   

3.
有关"约法之争"事件的起因,蒋介石与胡汉民的权力之争说或理念之争说等都未能较合理地揭示该事件的原委。中原大战临近尾声时,蒋介石发出江电,并非针对胡汉民,而是意在借国民会议与约法争取社会舆论和精英的支持,压制那些仍在地方半割据的军人可能的反叛与异己文人政客的抗争,增强政府约束这些人的权威。蒋后来还认为,制定约法有助于中国的废约谈判。胡汉民反对制定约法,起初意在维护其宪法观念、权威和颜面。而蒋执意要约法的举动,引爆了积压在胡心中的对蒋凡事自专的长期不满。此后,胡还怀疑蒋要利用约法当总统,因之更反对制定约法。"约法之争"最终以胡汉民被软禁而收场。它不仅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原有体制的改变,也促成了新的反蒋局面形成。而该事件之所以能加剧蒋介石与党内外一些势力的矛盾,与中原大战后南京政府的政治整合策略失当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1916年3月“洪宪帝制”取消至7月《临时约法》恢复之间,南方护国军同北洋系围绕中央权力归属问题——袁世凯退位和总统继任、约法恢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护国军在依据约法坚持袁世凯退位的基本立场下,为了尽快恢复秩序,同北洋系领袖进行谈判,在总统人选黎元洪之外又提出了段祺瑞;北洋系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为了维持自身权威和政府的运作,进行了对内整合和对外斗争、妥协,最终恢复《临时约法》,形成了“黎府段院”的暂时稳定的权力格局。各方势力间的谈判与调整过程,体现了民初军政官员对约法、权力与国家秩序的不同考虑;而在野文人对此问题的态度作为一种社会思想背景,更从另一角度显示着法律与实际政治运作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各界对秩序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5.
张晓震 《教育》2008,(4):33-33
鄂州,依水而兴,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等100多个湖泊似碧珠镶嵌其中。三国时期,孙权在这里开创了“以武而昌”的一代霸业。“古今两武昌,源远又流长”,鄂州注定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鄂州与武汉相距50公里,地处武汉“1+8”城市圈中核心层。如果以武汉为中心,把其他的8座城市比作8颗行星的话,鄂州是离得最近的一颗。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10)
鄂州,依水而兴,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等100多个湖泊似碧珠镶嵌其中。三国时期,孙权在这里开创了"以武而昌"的一代霸业。"古今两武昌,源远又流长",鄂州注定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鄂州与武汉相距50公里,地处武汉"1 8"城市圈中核心层。如果以武汉为中心,把其他的8座城市比作8颗行星的话,鄂州是离得最近的一颗。融入"大武  相似文献   

8.
鄂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几千年来形成的诸多文化,是鄂州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应积极开发鄂州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推行精品发展战略、系列产品发展战略、综合开发战略、多渠道留客战留和旅游网络战略。  相似文献   

9.
王雷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2):101-105
1916年袁世凯帝制覆亡后,北洋政局有向和平发展的可能,实力派和非实力派在约法问题上的反复争论,反映了这种走向。国民党、进步党急于分享反帝制果实,一味要求无条件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段琪瑞为实现南北统一而作出让步,《临时约法》再次恢复。  相似文献   

10.
鄂州方言是反映吴都文化的窗口,吴王古都的历史文化信息需要由鄂州方言来承载。在鄂州作为国际化空港城建设的重要时期,记录并保护鄂州方言,也是呈现和保护吴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鄂州城区方言着手,从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两个方面分析鄂州方言词汇中程度义地域的表达形式。通过对方言乡音的举隅,唤起人们认识到方言独特的文化属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激起人们对方言传承紧迫性的重视,并引导当代鄂州人发现方言的美好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应该让不同年龄的儿童都知道父母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违背了会有什么后果,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父母应考虑:①孩子充分理解约法及违背约法的后果,并具有执行约法的能力,②一旦违背约法,所负的责任应该一致,不能时而放纵时而严厉;②处理棘手问题时,父母态度要和蔼可亲,启发孩子对  相似文献   

12.
《临时约法》的革命历程1912年3月11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正式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着唤醒人民,为着争取自由和彻底民主的制度”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并且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而载入史册。《临时约法》的诞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年斗争的革命产物,同时又为当时革命情势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所制约,因此明显地打上了阶级的和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来往鄂州,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可是,历史上的江夏、武昌、鄂州,与今武汉市武昌区这一地名曾多次易置和重叠,以致今之读者、诠释者多将其地望混淆,难免张冠李戴。该文意在重新检索,将李白作于鄂州的8篇诗文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帝制自为闹剧,自开场至败亡,段棋瑞始终是一个对事态发展颇具影响的重要角色。以往学界关注的重心多在段棋瑞于袁死黎继这一转折时刻的态度与作用,而此之前,段祺瑞面对举国上下多方依据《临时约法》解决一切的呼声,曾致电伍廷芳,就废弃袁记《约法》而复行《临时约法》提出数端难行之缘由,询其意见。伍廷芳长电复段,为其详解法理,剖析利害,且直陈具体操作办法。袁世凯败亡后,经过多曰延宕,段褀瑞终宣布复行《临时约法》。这其中除了举国大势的推动种种,此前伍廷芳那一番释疑解惑的思想工作,或亦不应埋没。  相似文献   

15.
1930—1931年中间势力对国民会议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5月南京国民会议前后,中间势力曾就国民会议的有关问题发表大量主张,内容主要涉及国民会议的职权、国民会议代表的产生、制定约法等,并对南京国民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6.
鄂州旅游资源丰富,亮点突出。为实现把鄂州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发展最快的中等城市,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该文分析了目前鄂州旅游业现状,指出阻碍鄂州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旅游活市”的旅游发展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18.
陈绍辉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3):34-36,46
研究和开发鄂州三国文化,确定鄂州在当时的特色和地位至关重要。三国时期的鄂州,作为吴国的帝王之乡,不仅是当时最大的军港之一,而且是当时最大的冶炼和宗教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9.
鄂州广播电视台《鄂州新闻》根据中宣部等五部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接地气、抓活鱼、强队伍、解难惑”等具体措施,做到“走转改”活动不走过场,也切实提高了《鄂州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辽宁招生考试》2004,(5):46-46
鄂州大学由鄂州职业大学、鄂州教育学院、鄂州广播电视大学等合并而成。创建于1984年,是全国1035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国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之一。学校位于武昌鱼故乡——湖北省鄂州市,校园占地近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余平方米,实验设备齐全,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藏书36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