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倒的偶像     
许多家长都在寻找教子秘方,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孩子成人,教子成材?其实最大的秘方只有四个字:以身作则。正如法官父亲张敏华所言:"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许还不明是非,但是我们的言行会不经意地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纯洁的心灵;孩子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窥视着我们的心灵。"家长曹剑萍也说:"在幼儿眼里,父母是世上最强有力的人,有着牢不可破的权威性。可以这样说:带孩子看10场儿童教育片,还不如大人的一次真实行为影响深刻。"也许你没有很多的时间教子,但只要你心正身正,以身作则,你就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是不知不觉中最有魅力的教育。这一期"教子有方"栏目里的两篇短文,就是两位家长在这方面的深切体会,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潮湃,西方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在祖国大地上四处奔流,与此同时西方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也像一股劲风吹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当家长的不妨放开胆子吸它几口外来风,也许这会对你家庭教子产生有益的作用。首先,西方的教子观念是值得借鉴的。我们国人的习惯思维方式是“扶着走”,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是让孩子“自己走”。美国的一位儿童早期教育学家说:美国的家庭教育同中国一样重视德育的教育,但  相似文献   

3.
王震 《家庭与家教》2004,(10):54-55
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五年级。吃不愁、穿不愁,还聘请家庭老师教他学绘画,买回钢琴让他学音乐,我们的心血几乎全耗在他身上。可问他将来长大了有什么志向,他竟冒出一句:活着没意思。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会这样?一点也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给他讲我们小时候的苦日子,讲我们除了上学还要打猪草,帮大人放牛,那混小子竟然一笑:“像西部牛仔,挺好玩吧?”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吗?吴小云这位家长的担心不无必要,现实在向我们敲响警钟:要让孩子懂得生活!让孩子懂得生活,首先就是要转变家长在教子中的两个误区:一是望子成龙心切,二是过度溺爱。望子成龙心切,导…  相似文献   

4.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第一条要求我们: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要做到这一条,首先要解决“孩子所属观”的问题。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些家长还有些糊涂观念。孩子属于谁?看起来似乎很明白,无须讨论。谁  相似文献   

5.
“老师,你说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呢?上个周末,客人来家里玩,我对奇奇说:‘奇奇,快叫叔叔阿姨好。’哪知道奇奇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回房间,这孩子那么不懂礼貌,让我们做父母的都觉得脸上无光。我们平时也经常教育他要懂礼貌,要叫人,可这孩子怎么就是那么倔头倔脑的呢?”让孩子懂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家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孩子讲解,“礼貌之花”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播种、开放。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你不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考虑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所偏差。首先要做个好榜样。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  相似文献   

6.
闲书不闲     
前几天到同事家串门,正巧赶上同事教子。原因是孩子在家不看课本,却捧着“闲书”看得入迷。我问孩子看的是什么“闲书”。他说是《少年科技》。我说这是好事呀,你怎么还批评孩子,他看这种课外读物你应表扬才是。由此,我颇有感触。我们现在有些做家长的,总是喜欢把孩子死死地拴在课本上,不让孩子看“闲书”,他们认为学生只有看课本才是正路,看别的都是“白扯”。殊不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众多中国家长发出的感叹。孩子,自己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该如何教育呢?也许你在学习他人的经验,也许你在摸索自己的方法,可能你感到社会大环境的不足让你力不从心。是的,稚嫩的心灵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它成长,直到成熟。  相似文献   

8.
谢桂华 《江西教育》2003,(10):30-30
有家报纸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某家长带孩子上街配眼镜。当医生说她的孩子眼球已变形时,这孩子却脱口而出:“妈妈,把你的眼球移植给我吧!”这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却透露出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不少学生已经缺乏健康的人格,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了。我认为,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为从小就是你爱她、护他,为他做好了一切,可你从来没有要求他给你爱,没有教给他该为你做什么。正是由于平时家长的百般呵护,才有了诸如此类令人心寒的“给我吧”。要变“给我”为“我给”,就必须反弹琵琶,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地帮…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你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但是,囿于客观条件限制,学校还无法达到“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最适合他的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家庭教育来给以弥补。为孩子创造最适宜他的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去做和能够做到的,好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0.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11.
11 兵兵又犯错误了。在厨房忙饭菜的妈妈气得直嘀咕:“早知你这样没出息,当初还不如不生你,……反正你是学不好了,我也不抱希望。”孩子在一旁委屈得眼泪直掉。其实,兵兵也不是故意要犯错误,他本想帮妈妈淘米,只是铝锅太大,手没拿稳,才打翻了米的。在这里,我不想就兵兵淘米这件事判个谁是谁非,而是希望这位母亲对孩子不要说气话。批评孩子应该掌握好“度”,不能用气话和出格的话来代替正常的说理教育。也许,家长说了心里很痛快。殊不知,有些气话往往比揍孩子一顿更伤孩子的自尊心,更易使孩子产生遗弃感和自卑感,个别孩子甚至会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影响孩子性格的正常发展。虽然,我们也知道说气话仅仅是家长的一时之气,或者是“恨铁不成钢”的结果,但,教育孩子最好还是等气消后,对  相似文献   

12.
人很奇怪,只要是我们随时可以看到、随时可以听到的,不知为什么就不会认真地去看、去听,甚至于还会因此对事物失去兴趣。这种现象出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也是值得思考的。我每次和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的时候,总会听到有家长抱怨:“我家那个孩子真的不听话,我每次都得不厌其烦地跟他说。”但是,如果仔细想想这句话———不厌其烦地说,也许这就是孩子不听话的症结所在。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时常会听到有人说:“当老师的到后来会变得越来越嗦。”究其原因,也许就是在学生的心中,父母、老师所交代的事反正还会重复、不断的听到,…  相似文献   

13.
俱乐部     
幽默教子父亲教育孩子说:“你应该好好地学习呀!你知道吗?林肯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班里最好的学生。”孩子说:“是吗?可我也知道,林肯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是国家总统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身体哪一部分最重要,您可能会说是心脏。那么比心脏更重要的呢,我们说是心灵。作为家长我们在关心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灵……”这是宣师一附小家长、学校请《知心姐姐》杂志“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的戴燕华老师为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关注孩了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邻居家有个读四年级的小学生,酷爱美术,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可是,其母坚决不准孩子画画,非让孩子学弹琴。孩子学不好,母亲又是骂又是打。老师发现后开导这位母亲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位母亲却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就是‘泥人张’手里的那团泥,大人想捏个啥样就捏个啥样。孩子懂啥?难道家长还会给孩子亏吃?”“孩子是家长手中的一团泥”,正是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的一些家长的共同想法,也是这些家长教子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孩子是有个性的独立的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家长心中的挚爱与未来希望的寄托,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但是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种种不得已的原因,使有的家长将孩子的生活与教育一并交给老师全权代理,父母的地位在孩子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变得可有可无。而自己带孩子的家长,由于一天工作的劳累,晚上对着顽皮的孩子,耐心全无。“家长式”的管教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家长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教子经验的缺乏,使得家长在教子经验上,呈现出很多问题,很难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进步。家长与孩子间快乐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了一种向往。怎…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或做出危险的事情时,家长必须学会说"不"。怎样说"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不"的10种方式。⒈不要使用"不"这一字眼孩子最反感的字眼也许就是"不",你可以试着用别的方式而不是用"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那是一个坏主意。你能想出  相似文献   

18.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19.
看过今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北京市通州区二中教师李圣珍的家里如今已经成了许多学生的集体宿舍了。这些学生的家长苦于教子无方,听说李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好办法,就纷纷把孩子送到李老师家里来了。那么李老师究竟有什么“秘方”呢?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事例。一个12岁的小姑娘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遭父母呵斥甚至打  相似文献   

20.
面对正在埋头做作业的孩子,家长凑近轻轻地说上一句:“呀,这字写得真棒!”回报家长的一定是孩子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对偶尔尝试叠被乐趣的女儿,家长热情地赞扬一句:“哟,女儿会替妈妈做事了。”随之而来的也许是家长意想不到的惊喜——女儿竟乘兴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赞扬的妙用。清朝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尽相同,但他们对“赞赏”的渴望却是相似的。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说:“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就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