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生群体生活背景的变化,高校辅导员传统角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辅导员的角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辅导员角色扮演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新形势下辅导员角色调整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其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村大学生的大学适应指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从物质生活、校园生活及心理生活逐步适应大学生活。然而,农村大学生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中的校园生活中却面临着角色知觉、角色冲突、角色紧张以及由此引起的角色差距,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农村大学生应积极进行角色调适。  相似文献   

3.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是教育的核心。面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深入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的教育理论,开展爱的教育,使大学生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被"爱",有效并快速地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使他们不再"特殊",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排斥视阈下研究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到目前为止.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同题、受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犯罪和童工等社会同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有助于从本质上解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其个性特征结合在一起,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通过群体活动参加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个体的一生,从生到死都是在不同的群体中度过的,他总是群体中的一员,他不仅从属于许多群体,而且在不同的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学校里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群体,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经历、认识、情趣等,大家一起学习,相互交往,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方面剖析特殊群体就业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探讨如何在大背景下拓宽该群体的就业路径,强化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系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思想活动和行为取向上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根据未成年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毕业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普遍存在于社会基层,新毕业大学生群体能否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并立足生存下去是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因此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为例,通过对近五届新毕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提供建议,帮助改善新毕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为创建社会的和谐和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趋于多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方式方法上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群体——贫困生的关注,从他们的点滴生活的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帮助这部分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学前融合教育对实现教育公平、尊重差异,促使特殊儿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分析学前融合教育现状,发现存在互动主体间交往受限、互动符号方式单一、互动评价参照观念桎梏等问题。建议从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出发,内外结合,加强互动主体交往;在互动符号方式上,因材施教,丰富互动符号方式;在互动评价参照观念上,知行并举,转变参照群体观念;以期充分发挥学前融合教育的最大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