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己说服自己,是难得的胜利;自己感动自己,是心灵的升华;自己征服自己,是一种致美的体验。为自己打造一道美丽的风景,是我们生命的终极。从呱呱坠地睁眼看世界的那一刻,我切实感到自己的存在,我为成为广袤宇宙中那渺小而又伟大的生命体而感到骄傲和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某初三年级同学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题作文(此题为200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其中多数同学应题而作,在文中表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或者写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但也有同学不愿依题而写,如一个同学就改题为《我看〈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他认为原题不适合他。“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宁他针对题目,写下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3,(9):32-32
如果没人认可你,那就自己认可自己;如果没人欣赏你,那就自己欣赏自己;如果没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与其用泪水为昨天而悔恨,不如用汗水为明天而拼搏。当眼泪流尽时,留下的应是坚强。用心去触摸属于自己的阳光,用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时空。  相似文献   

4.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新课改中出现的一组新名词。在传统的课堂中,全盘预设使课堂成了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常常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为自己课堂上的缜密的操作而暗自得意,为学生的默契配合而深感欣  相似文献   

5.
写作与自我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一、为自己写作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  相似文献   

6.
自己的园地     
“这些都很好,但我们还不如去耕种自己的园地。”法国作家福禄特尔的这句名言意蕴十足,深刻地道出了人生跋涉的真正意义。 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从来就是中国伦理道德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如果从终极价值的高度审视,为某个庄严的使命和崇高荣誉而活,那是辉煌的。可因此而荒芜了自己的园地,这种炫目的辉煌,则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熊艳 《教育与职业》2008,(9):148-150
大学生就业力的高低、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个体的自我规划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学生的自我规划是指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而确定的学习、发展计划,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而确立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行动方案。高校学生规划的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对规划的管理权交给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自觉践行自己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渴望自由、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常常为自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合理的标新立异而感到兴奋,这就是一种潜在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人最大的缺点,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父亲在一家企业效力了30多年,他自己坦言"很苦很累"。而我曾经也和那家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它笑为它哭为它悲哀为它愤慨过。那是一家大型国企,大得曾经拥有自己的医院、学校、专用铁路线,大得因为它的存在而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有一首歌唱道:"岁月在晨昏中悄悄流去,身上的伤痛需要擦洗,放慢一点奔波的脚步吧,要把微笑送给自己……"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匆匆奔波的脚步减压。我们曾为自己的一份平常生活而自卑,为自己没有高贵的社会地位而自轻,在心灵的库房里堆满沮丧和叹息。其实,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任务,这给新农村文学的创作与繁荣带来了契机,作为享誉20世纪文坛的农民作家赵树理其人其文的特点则为繁荣新农村新文学和当前文艺工作者下乡采风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创作者树立了做人与做文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代伟人,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反对封建复古教育,反对帝国主义教育侵略,提倡科学民主新教育等方面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文章从考察陈独秀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了他关于教育的作用、教育方针、新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借以作为我们今天对教育问题审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俄、共产国际和孙中山的新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改组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实行扶助农工的政策,为推进中国大革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成为他一生光辉的顶点。他晚年能采行这些新抉择,除本人不断追求进步等主观因素外,苏俄、共产国际的国际主义援助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中国近代从科举营垒中叛杀出来的伟大教育家。他经过30年艰辛拼搏登上了科举制度的峰巅,这正好为他从教育的功能与地位、培养目标、教育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业与教育的关系、教师与师范的地位、学校管理、教育发展规律等方面阐发新的教育思想,并最终创立新的教育体系准备了条件。而他之所以能从旧教育的科场魁元转变为新教育的学界泰斗,是因为他勇于并善于顺应时代潮流、实业先行、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和循序渐进的结果。考察张謇25年的兴教生涯,可以为今天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教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四始"、"正变"新说,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3.将二<雅>作出不同于前人,亦不合"什"...  相似文献   

16.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史铁生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经历与体验,不但使自己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极大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其独特的体验出发,史铁生对死亡及死亡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探索和思考。这种探索与思考在当代中国文坛格外引人注目,对当下中国来说,更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的一种重要理论,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学习者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将新词汇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来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象似性使词汇系统的规律性更加明示化,对英语词汇学习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英语教师应该加深对这两个理论的理解,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教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完美艺术的追求、失败、焦虑以及防御构成了他的人生悲剧。作为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的理想化自我是成为伟大的作家,但是完美主义者对创作的苛求使他经常陷入作家身份的焦虑中成为失语的作家;爱情作为防御的手段在缓解焦虑的同时又引发新的危机,伴随婚姻而来的丈夫与父亲的身份与作家身份形成新一轮的冲突,防御的需要使卡夫卡成为一个不断邂逅爱情的逃婚人;在不断降临的危机中,卡夫卡产生了强烈的自杀冲动.而维护理想化自载的需要使他成为充满自虐的死亡幻想家。  相似文献   

19.
苏轼之于文学的贡献,主要在其词的成就。其词的成就历来认为主要在其对豪放词风的贡献。但 如果我们站在整个词史的角度,站在苏轼整个词作的角度来观照苏轼词的风格,会有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诺思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对制度及制度变迁有深入的研究。他在对古典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