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5月6日,也就是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取得巨大成功后的第一天,我在珠峰北侧大本营意外地看到了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传真样。这是日本《读卖新闻》设在北京的机构人员通过珠峰北侧卫星地面站传来的。使我更为欣喜的是,《读卖新闻》社会部部长冈岛成行还将《读卖新闻》当天有关双跨珠峰的几乎六个整版的报纸传真样也复制了一份给我。在《读卖新闻》的报纸传真样中,《读卖新闻》珠峰报道队的组织者冈岛成行就我与其它中方记者在珠峰的采访活动作了介绍,还很客观地报道了我们指出的  相似文献   

2.
珠峰行     
从珠峰采访中日尼三国登山队双跨珠峰归来,常有人问我山上的各种情形,就像我去之前常问登山界的人一样。为此,我就谈谈我在珠峰两月余的采访生活的体会及印象。“义无反顾”与“量力而行”一名记者临行前,所在单位为其开了个壮行酒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1日,历时3个月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2003中国搜狐登山队”回到了北京。今年5月21日,中国搜狐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顶珠峰并将五星红旗与搜狐登山队的队旗插在世界最高峰。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的移动通信也实现了通信史上的“零”的突破。在世界屋脊上实现了移动信号的覆盖,真正体现了中国商业登山与移动通信技术最新成果的紧密结合。预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完全有能力站在世界最高点、最前沿。5月22日下午15时,在和同在B组的王石与刘健一起登顶成功,并保证队员安全下撤后,搜狐登山队队长罗申站在珠峰8848米的…  相似文献   

4.
生死边缘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珠穆朗玛峰探险亲历记。作者乔恩·克考尔受《户外》杂志的派遣,为考察珠峰商业化问题参加新西兰著名领队罗布·霍尔的商业登山队。他自身没能抗拒登顶珠峰这个"男人和男孩们"的梦想,拒绝了杂志社让他只到大本营的设想,决定尝试登顶。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5.
珠峰行     
从珠峰采访中日尼三国登山队双跨珠峰归来,常有人问我山上的各种情形,就像我去之前常问登山界的人一样。为此,我就谈谈我在珠峰两月余的采访生活的体会及印象。“义无反顾”与“量力而行”一名记者临行前,所在单位为其开了个壮行酒会,某书法家为其大书了“义无反顾”的条幅。据他说,那天的壮行会气氛有点像追悼会。  相似文献   

6.
1961年1月,我还不到30岁,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当记者.一天,分社突然通知我,说中国第一支女子登山队将在当年攀登海拔7595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公格尔九别峰,如登顶成功,中国女子登山队将创造世界女子登山高度的世界纪录,让我担负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的这个时候,我们黑龙江电视台的《攀登珠峰》报道正紧张进行。虽然过去了4年,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参加这个报道的人来说,那段日子将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对记者要“以新闻为己任”的真正涵义有了更深的体会。2000年初,黑龙江省的极限运动爱好者阎庚华宣布他将只身攀登珠穆朗玛峰。此前我国运动员曾5次登上珠峰,但都是集体攀登,而国外已有十几个国家的运动员只身登顶成功,阎庚华立志成为我国只身登上珠峰的第一人。我们台新闻部的领导知道这个消息后,提出对阎庚华攀登珠峰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的想法。听说这件事后我马…  相似文献   

8.
清洁珠峰行     
能去珠穆朗玛峰脚下采访拍片,实在是机会难得。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国家环保局、中国探险协会要在海拔5200米珠峰登山大本营搞一次清洁珠峰环保活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参加,我和组里的陶冶、杨明泽受领了这个任务,于是有了一睹珠穆朗玛女神芳容的机会。在西藏采访的困难情况是始料未及的。首先难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9日8时16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展示了《长江日报》特制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旗帜. 恰逢这一天,在湖北考察的温家宝总理回到地大母校,他祝贺地大登山队登顶成功,并称赞他们不畏艰苦和挫折的精神. 在地大登山队从武汉出发到登顶珠峰的整整2个月时间里,《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全程跟随,详细记录,开设登珠峰专版专栏,持续报道,引发全国多家媒体关注. 这是"武汉精神"一次精彩的张扬,也是一次精彩的"武汉精神"践行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月二日,我国登山队征服了世界上最后一座八千米以上的高峰——希夏邦马峰。至此,我国登山队继征服珠穆朗玛峰之后,在世界登山史上又写下了一页光辉的篇章。我作为一个随登山队采访的摄影记者,在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里,和登山队员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同行军,和他们一起度过紧张的准备阶段,一起攀登雪山冰峰,一起分享了胜利的喜悦。这是不平凡的六个月,它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  相似文献   

11.
秋日的一天,武警西藏总队定日县中队士官周文飞再一次和15名战友一同乘车到100多公里外的珠穆朗玛峰下,开始了他自1998年12月入伍以来的第七次“珠峰清扫大行动”。 雄奇高峻的珠峰,以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度傲居群峰之首。1921年以来,人类开始了对她的高度和山体难度的各种征服活动,特别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顶峰后,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珠峰的活动日益增加,到珠峰北坡大本营观光的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持久的“登山热”、“旅游热”使塑料袋、玻璃瓶、罐头盒、帐篷及煤气罐等大量生活垃圾沉积在珠峰,严重危及到  相似文献   

12.
《出版视野》2008,(3):46
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获得圆满成功。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伟大的时刻:2008年5月8日9时17分.中国人创造的又一项奇迹诞生。这一刻,将以其深远的象征意义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也将写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盛名早已名扬四海。然而,你知道珠峰脚下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珠峰大本营的牦牛驮队 国内外登山运动员们从西藏首府拉萨乘坐汽车出发,经后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到达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这里海拔5200米,抬头望去,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眼前,可离  相似文献   

14.
刘建 《新闻界》2001,(5):40-41
2001年8月2日下午2点至3点,“2001年中国慕士塔格登山队”A组6名队员成功登上了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我作为唯一的记者队员也在其中。这是我记者生涯以来攀登的第5座雪山,也是我攀登的最高纪录。对于我来说,登山是我的爱好,高度是我的追求,但并不是唯一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采访比登山更重要,鱼和熊掌兼得,我为此付出了比其它登山队员更多的体力和毅力。(一)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坐落在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克陶县境内,是帕米尔高原西昆仑山脉西段著名的高峰,“慕士塔格阿塔”在当地语中即是“…  相似文献   

15.
刘建 《新闻实践》2006,(3):61-63
2005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零点15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记者刘建与中国登山队的王勇峰、次落,历经数年艰苦攀登,在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和到达北极点后,又成功地站在南极点上。他们以自己的壮举首次将中国人的名字栽入“7 2”极限探险史册上,刘建成为世界上首位完成“7 2”极限探险的新闻记者。“7 2”指攀登世界七个大洲的最高峰和征服南北两个极点的极度探险活动。在这次中国登山队到达南极点之前,全世界仅有5人完成过“7 2”这一壮举。4年前, 刘建偶然一次跟随中国企业家登山队采访,从此,他攀登的脚步再也没有停息。以新闻记者“接近、接近、再接近”的追求,零距离实践了《华西都市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报道。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称:“刘建同志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发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的探险精神,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和新闻宣传任务, 创造了中国记者探险史上又一个辉煌。刘建同志的壮举鼓舞和激励了全国新闻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争得了荣誉。”应本刊之约,刘建向大家讲述他的探险之旅,他的所感所悟。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三昧》2013,(6):34-39
今年是人类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60周年.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屹立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与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超越自我,登顶珠峰,是全球登山爱好者的共同梦想.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伟大壮举.34岁的希拉里曾说:"探险是每一个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都做得来的事情,我认为自己不过就是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7.
周长年 《新闻记者》2001,(12):71-72
1975年3月上旬至6月上旬 ,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 ,取得了9名男女运动员同时登上珠峰顶峰的好成绩。我同新华社的另一名文字记者随队进行了采访报道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5000米以上的特高海拔地区 ,生活和工作了八十多个日日夜夜。这段26年前的不平常经历 ,至今记忆犹新。立下生死文字进山前 ,登山队的同志向我们这些未经任何适应性和体能训练的记者如实介绍了上山后将面临的严酷 :高山缺氧 ,对心脏、大脑以至全身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的人还可能有后遗症。天很冷 ,极易发生冻伤 ,而且很难治愈。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  相似文献   

18.
5月21日,北京时间13:40,中国登山小队阿旺扎西、陈骏池、梁群等一行10人,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与此同时,他们通过便携式摄像机和微型移动微波发射机,将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伟大历史瞬间进行了为时70分钟的电视直播,从而为开始于5月11日的央视大型专题直播节目《2003,站在第三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作为《中国电视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见证报道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年轻的登山队一举即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消息,通过报纸、通讯社和电台迅速地传遍了全国,传遍了全世界。从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起,我们的报纸连续发表了社论、消息、通讯、图片和资料。通过这些报道,突出地宣传了党的领导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政治挂帅的胜利;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我国登山英雄顽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热爱祖国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共产主义风格。郭超人同志最近连续发表的报道登山活动的通讯,就是这些报道中的一部分。“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组通讯,全面地、系统地报道了这次征服珠穆朝玛峰的经过:单独成篇的“英雄登上地球之巅”,着重选取几个最后登上顶峰的特写镜头,详细地  相似文献   

20.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3,(18):80-80
李小萌:珠峰下的直播人 这些天来李小萌一直戴着毛线帽,穿着奥索卡冲锋衣活跃在海拔5100米的珠峰大本营,风头很劲。直播珠峰登山活动之前,就有人给她套上了“世界上第一位站在地球第三极做直播的主持人”的光环,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讲,她只站在了第三极脚下。 李小萌的主持毁誉参半,有人说这不过是一个登山白痴在带头作秀,但也有感谢她主持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